看《中國戰疫錄》觀后感心得800字
紀錄片《中國戰疫錄》系統梳理中國戰疫進程,全景展現疫病突襲狀況下的中國作為。這里給大家分享一些關于《中國戰疫錄》觀后感,供大家參考。
本已是19年歲末,我滿懷著期待回家。新年前夕,一片熱鬧景象,從同學口中得知新冠病毒的我不以為然,依然沉浸在對新年的憧憬中…
但事情并不是我想得那么簡單。沒過幾天,病毒大規模爆發,武漢也成了一座“疫城”,一時間全國上下陷入了恐慌。與此同時,中東動蕩局勢加劇,非洲發生嚴重蝗災。這時的我在心里默問自己:“還會好嗎?”
1918的一天,梁濟老先生問兒子梁簌溟,這個世界會好嗎?還沒等到答案的他留下萬字遺書后投水自盡。那時的中國,國將不國,梁濟老先生對國家前途有擔憂,但更多的是希望。在民族危亡之際,這個有著五千年文明的國度,沒有退縮。亡族滅種是不可能的!面對日本的侵略,中國軍民奮起抵抗,從戰略防御到大反攻,十四年的艱苦歷程,千萬人的生命留在了這片土地上……但,我們沒有失敗!是啊,即使是在危難時刻,我們的民族依舊屹立不倒,現在我們又怎能不自信呢?
戰時有千萬熱血兒郎抗戰,疫時有億萬人民眾志成城。疫情爆發,鐘南山院士第一時間趕往疫區展開工作,全國各地的醫院組成醫療隊趕往災區,社會各界的捐助也來到災區。那些日夜不眠,整日穿著防化服尿不濕的醫護人員讓人感到心痛。但,這些最美的逆行者沖在了最前面,他們對生命的敬畏對工作的盡職盡責更今人敬佩。
武漢一直是一個很英雄的城市,抗戰時這里飽受戰火的摧殘,她沒有倒下,我相信疫情之中,有億萬華夏兒女在背后支持著她,她依然能夠屹立不倒。武漢,這里有著美麗的櫻花,令人心動的武漢大學,有充滿生機的碼頭輪渡,有美味可口的熱干面……我相信武漢會好起來,會有更多的人來欣賞你的美。
看著窗外的綠芽和含苞欲放的花蕾,我心中的疑惑也已解開。
看《中國戰疫錄》觀后感心得800字(精選篇2)
目前,疫情形勢還非常嚴峻,武漢封城,湖北告急,網頁上不斷變化的數字讓人揪心不已,戰“疫”已到最吃勁的時候了,在這樣危難的時刻,全國人民齊心協力眾志成城在黨的正確領導下,堅決講團結“獻愛心”、聽指揮“不出門”、打硬仗“勇逆行”,為疫情防控做出了巨大貢獻,各級黨組織、黨員干部打頭陣當先鋒,醫護人員、社區干部、警察環衛、解放軍軍人等群體堅守一線共戰疫魔,在全國范圍內掀起了一場聲勢浩大的抗“疫”阻擊戰。抗“疫”是一個全方位立體化的“總體戰”,需上下聯動、多點發力,以“會戰”思維增強必勝信心、攻堅耐心、敬畏戒心、持久恒心,打贏這場抗“疫”大會戰。
用好“智慧”增強必勝信心,當好“指揮官”,確保方向不偏。戰疫的戰場上,需要的是“良策攻略”,并不需要“教條形式”,黨員干部尤其是黨員領導干部作為戰“疫”的指揮官,政治上必須高度自覺,思想上不能有半點猶豫。一是要時刻保持頭腦清醒,用好“智慧”吃透上級精神,并因地制宜抓好貫撤落實,準確決策本級“謀略”,及時掌握戰“疫”動態,增強隨機應變能力,加強對抗“疫”力量的“指揮”調度,合理資源配置把戰“疫”力量發揮到最大化。二是要以上率下,主動作為,大難面前不分你我,到了戰場上只有“戰士”沒有“將帥”,越是危難、越是危險領導干部越要一馬當先下沉一線、身先士卒敢為我先,更不能擺“官架子”做“秀樣子”,堅決摒棄一切形式的“官僚主義”,正心真做,不被畸形的政績觀所擊倒,把有限的精力投入到一線疫情防控工作中去。
用好“武器”增強攻堅耐心,當好“先鋒官”,確保落實不空。在戰疫的戰場上,沒有“旁觀者”只有“實干家”,基層干部作為防控一線的“主力軍”,行動上必須堅決堅定,履職上不能有半點馬虎。一是要細致入微,基層防控工作點多面廣,不放過任何一個節點、部位,尤其是要把鄉鎮(街道)、農村(社區)作為防控的重中之重,嚴防死守加大排查力度,深入一線搞宣傳、做教育,引導干部群眾做到“少出門、戴口罩、勤洗手、講衛生”。二是耐心長久,要擺正防控心態,“守土有責、守土負責、守土盡責”履職盡責抓落實,摒棄“虛功”做實事,嚴防“填幾個表格、喊幾句口號、拍幾張照片”式的落實,嚴防防疫動作“一陣風”,堅持不懈,耐心做好每一件小事,干就要耐心細致做長久。
用好“戒律”增強敬畏戒心,當好“監察官”,確保作風不浮。在戰疫的戰場上,要嚴格“令行禁止”要杜絕“肆意妄為”,紀檢監察干部作為戰疫戰場的“監軍”,作風上必須務實過硬,落實上來不得半點虛功。一是要嚴督,采取明察暗訪的方式,對防疫工作的組織實施進行檢查,定期不定期通報情況,對于沒有責任心、沒有黨性,工于心計、討價還價不作為“當擺設”“混日子”“打太極”的干部從嚴問責,讓鐵的紀律成為黨員干部的日常遵循,確保緊要時刻站得出來、關鍵時刻頂得上去;二是要實導,力求實現“查問題—講擔當—提效能”三步走,要親赴一線開展檢查督導,防止在辦公室里搞“文字”督導,實事求是,加大容錯、糾錯、澄清保護力度,為那些“敢說硬話、敢用硬招、敢擔硬責、敢于硬氣”的干部撐腰鼓勁,全身心投入疫情防控戰,進而提高防疫工作效率。
用好“給養”增強持久恒心,當好“運糧官”,確保保障不虛。在戰疫的戰場上,必須“糧草先行”,不能“兵糧寸斷”,黨員干部作為火線上的“逆行者”生命“守護者”,保障上必須全面完備,供給上摻不得半點水分。一是物質保障要全面。把最好的裝備送到前線去,對戰斗在一線的醫護人員、社區干部、民警環衛、解放軍軍人在防護上要做到“最好”,進一步做好營養補充,因為保護他們就是保持“戰斗力”。二是精神輔助要跟上。把在疫情防控斗爭中的實際表現作為提拔使用、評優評先、年度考核、職級晉升、職稱評聘等重要依據。做到善于在火線上識別和考察干部,大力提拔在戰斗一線“特別能吃苦、特別能戰斗、特別能奉獻”的干部。積極慰問關懷戰疫一線人員家屬,精神物質雙管齊下保證“后方”穩定,為戰疫人員安心戰斗提供堅強的組織保障。
“疾風知勁草、烈火見真金”,在新的歷史起點上,讓我們同舟共濟,共克時艱。在這場戰疫大會戰中,擦亮胸前的黨徽,扛起鮮紅的黨旗,以必勝的信心、過硬的作風、強大的能力,堅決打贏防控疫情阻擊戰、總體戰。相信在不久的未來,我們“一定會勝利”。
紀錄片《中國戰疫錄》觀后感【篇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