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看披甲逆行榮光而歸觀后感_看披甲逆行榮光而歸有感
近日,“披甲逆行·榮光而歸”——最美逆行者的抗疫故事宣講會舉行。我要向這些最美逆行者致敬,只有我們眾志成城,抗擊疫情就一定可以打贏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這里給大家分享一些關于“披甲逆行·榮光而歸”——最美逆行者的抗疫故事宣講會觀后感,供大家參考。
披甲逆行·榮光而歸觀后感
有一篇報道標題是:“我在抗疫最前線,但我的名字不能告訴你”。24歲女護士在最危險的重癥感染區工作,當記者問起她名字的時候,她怎么也不肯說,因為戴著口罩,媽媽認不出來,但說了名字媽媽就會知道,她不愿讓媽媽認出而擔心,可是24歲在媽媽眼里還是個孩子啊!
12月8日,新冠肺炎出現在我們的視線里,沒有硝煙的戰爭從此拉開序幕。
奮戰在一線上的醫護人員,由于長時間佩戴口罩面部都被勒出了深深的痕跡,有的甚至鼻梁磨破,還有的臉上出現浮腫。當她們脫下口罩那一刻,顯的是那么的狼狽不堪,但她們卻依舊是那樣的美麗,一張張“網紅壓痕臉”沒有造成半點不適感,反而令人肅然起敬,那是一種巾幗的美麗,深深壓痕是英雄戰“疫”留下的痕跡,微微的傷口是英雄戰“疫”最美的印記。
她們也是父母的女兒、孩子的母親、丈夫的妻子,可面在面對這場戰役,她們放下家中一切事物,全力投身抗擊疫情戰斗中,舍小家、為大家,彰顯了新時代巾幗英雄風采。偉大革命家劉胡蘭面對刺刀毫不畏懼,英勇就義,我們的女同志面對新冠病毒敢于斗爭不退縮,擔當責任不推諉,每個人都用自己能做的方式為老百姓守好防線,絕不后退。
披甲逆行·榮光而歸觀后感2
觀看披甲逆行榮光而歸觀后感_看披甲逆行榮光而歸有感(篇1)
的春節不是一個普通的春節,疫情注定了它是充滿血與淚的。疫情的爆發雖然在武漢市,但它牽動的卻是整個中國的心。因此,他們出現了。
在人們驚慌失措時,他們挺身而出;當人們痛苦萬分時,他們奮勇拼搏!他們,就是那千千萬萬的白衣戰士。他們為大家戰斗,為人民奉獻。他們奮戰在一線之上。他們不曾,也不能離開戰場,因為他們知道,一但稍稍松懈,疫情便會蔓延!他們在生死之間工作,與死神斗爭。將生的希望留給別人,自己卻擁抱了死的恐懼。單霞正是茫茫人群中的渺渺一位。
1月26日,湖北武漢,90后護士,兩個孩子的媽媽——護士單霞,投入抗擊疫情時,毅然剪掉了齊頭長發“光頭明志”。
剃光長發,單霞卻笑著對同事說:“沒有關系,頭發沒有了可以再長嘛,現在的首要問題是,保護自己的同時,盡力去救更多的人。”
郭琳,只是一位護士,但她卻將護士的職位演繹的豐滿、盡職。在人海中逆行的她充滿自信,她發出了堅定的聲音:“請相信,我們一定凱旋而歸!”這是她的選擇。什么重要,也沒有生命重要。但她的選擇卻是犧牲自己的生命,去挽救更多的人。
醫生,他們也是普通人,他們也有家人是別人的孩子或父母。面對疫情,他們也怕,但是責任讓他們選擇了逆行,勇敢面對。
同樣,這幾天火爆朋友圈的還有一位名叫鐘南山的院士,或許在此之前我們對于這個名字是很陌生的。但是對于那些經歷過非典的醫務人員,他的名字是值得每一個人敬畏。
“非典”肆虐,作為疫情重災區,廣東省召開會議對這一結果進行討論。輪到鐘南山發言時,他沉默良久,搖搖頭——他不同意典型衣原體是引起這次疫情的元兇。最終,他用有理有據的論述說服了疫情防控政策制定者。后來的事實證明,鐘南山的觀點是正確的,他的意見在“非典”狙擊戰中起到了關鍵性的作用。如今,84歲的鐘老再次掛帥親征。勸誡國人沒有特殊情況不要進入武漢,而他自己卻沖在抗戰的前線,冒著被感染的風險奔赴武漢,火車上疲憊的身影使人淚目。
生命重于泰山,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責任。在這場與死神抗爭,與時間賽跑的狙擊戰中,這些可愛又可敬的醫護人員和科學家們,為了守護人民健康,義無反顧,為我們留下最美的逆行身影。我們在此真誠地向此次防控疫情的逆行者致敬!
其實哪有什么歲月靜好,不過是有人替你負重前行。國難時期這些人才是最可敬的,如果有機會我愿意成為這樣的人!
披甲逆行·榮光而歸觀后感5
的春節,一場突如其來的疫情,像黑色暴雨一般傾盆而下,令人猝不及防。當人們還沉浸在迎接新年到來的喜悅氣氛中時,新冠病毒就張牙舞爪地向人們發起了“閃電戰”。一場沒有硝煙的戰爭打響了。
可就是在人人驚恐、躲在家里自保的時候,有這樣一群人卻逆人流而動!我們在過年,他們卻在過關,這病毒肆虐的惴惴不安里,他們一路上披荊斬棘,無所畏懼,沖到抗疫第一線,與時間賽跑,與病魔較量……他們,就是來自各個省市的白衣天使,抗擊病毒路上的逆行者!
坐在家里看新聞,一篇報道讓我淚目,太多的場面讓我動容:年輕的護士姐姐剃光了她及腰的長發,只為能穿上防護服;因長時間帶口罩,醫護人員的臉被勒出了一道深深的印痕,有的甚至出現了發炎、過敏的情況;為了爭分奪秒地救治病人,他們休息僅兩個小時左右,累了困了,就躺在座椅上休息片刻;他們有的穿著成人紙尿褲,連續12小時不喝水不上廁所,只怕浪費了身上的防護服,只好憋著,扛著,熬著;他們有的因夜以繼日的救治工作而被感染,甚至以身殉職……84歲的鐘南山爺爺,本應退休享受天倫之樂,卻在國家最需要他的時候,人民最需要他的時候,再次“掛帥出征”,抗擊新型冠狀病毒。看著他疲憊的身影,我的心中除了感動還是感動:84歲高齡的他,卻堅定的走在逆行的最前方……
魯迅曾經說過:自古以來,中國就有埋頭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為民請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他們都是中國的脊梁……
剃掉秀發的白衣天使,容顏依然美麗;帶上口罩、護目鏡的戰士,眼神依然堅定;防護服下醫務人員的衣服雖被汗水浸透,背影卻依舊挺拔,一刻不停留地奔波于病人間的腳步,卻還是如此從容……他們是最美的人。厚重的防護服,遮住了他們面龐,留給世界的是一個最美的背影。
長夜怕什么,黎明馬上就會到來。風雪怕什么,沒多久,春天就會回歸!
正是這些白衣戰士以命來拼,才讓那些患者重新看到希望,才讓我們這些后方的百姓,心有所依。我相信,在國家科學防控部署下,在鋼鐵般堅毅的白衣戰士的捍衛下,我們中華民族一定能所向披靡,戰勝疫情!致敬最美的逆行者,愿你們保護好自己,凱旋歸來!武漢加油!中國加油!
觀看披甲逆行榮光而歸觀后感_看披甲逆行榮光而歸有感(篇2)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在我們實現民族偉大復興的征程上,必然會面臨一系列重大風險考驗,每到這時,就需要全體黨員干部,發揮斗爭精神,做到敢于斗爭,善于斗爭,在毫不松懈的斗爭中奪取更多的勝利。”歷史和現實告訴我們,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絕不是輕輕松松、敲鑼打鼓就能實現的,在復興的征程中充滿了風險挑戰甚至驚濤駭浪,必須進行許多新的偉大斗爭。當前,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疫情形勢嚴峻,這就是我們在前進道路上遇到的一次重大風險挑戰,黨員干部必須發揚斗爭精神,全力以赴打贏這場戰“疫”。
發揚斗爭精神、敢于擔當,全力以赴打好“主動戰”。斗爭精神是共產黨人鮮明的政治品格。在革命戰爭年代,共產黨人面對敵人的槍林彈雨,以“為有犧牲多壯志,敢教日月換新天”的革命豪情,戰勝了常人無法想象的苦難;在和平建設時期,面對各種風險挑戰,又以“勇于涉險灘,敢啃硬骨頭”的無畏精神,實現繁榮富強的偉大飛躍。可以說,我們黨的歷史就是斗爭的革命史。這場戰“疫”是斗爭精神的考驗,是同時間在賽跑、與病魔在較量。在抗擊病毒一線,醫護人員夜以繼日的在與病毒作生死搏斗,從死神手中搶救下一個又一個生命。許多默默無聞的“逆行者”與人民群眾結成眾志成城的“防護墻”,拉起一條抗擊病毒的“生命線”。“到前線去!”“到武漢去!”“我是黨員,我先上!”這既是黨員干部的錚錚誓言,也是斗爭精神在新時期的體現。面對嚴峻的疫情防控形勢,黨員干部要時刻保持頭腦清醒,堅決摒除不敢為、不愿為、不想為的思想,知險就控、有險必控,決不麻痹、決不松懈,沖鋒在前、爭做表率,積極投身抗擊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疫情的第一線,堅決防止疫情蔓延擴散。
堅定斗爭意志、不畏艱險,全力以赴打好“攻堅戰”。斗爭不是一句空洞的口號,必須體現到偉大實踐中。我們黨是在斗爭中走向強大,從來不懼艱難險阻。這場戰“疫”是斗爭意志的考驗,是新長征路上必須攻克的“婁山關”“臘子口”。疫情發生以來,廣大黨員紛紛遞交“請戰書”,近萬名救死扶傷的“白衣天使”和平民英雄馳援武漢,火神山醫院和雷神山醫院的建設充分展現了“中國速度”“中國能力”“中國奇跡”,彰顯了全國人民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的堅強意志。狹路相逢勇者勝,唯有敢于亮劍、迎難而上,才能抵御驚濤駭浪、戰勝艱難困苦。黨員干部在抗擊疫情的關鍵時刻和危急關頭,必須豁得出來、頂得上去、經得住考驗,做勇于抗擊疫情的“戰士”,而不做愛惜羽毛的“紳士”,全力以赴、敢于交鋒、攻堅突破,在解決一個個疑難問題、攻克一座座堡壘中,向人民交上一份滿意答卷。
增強斗爭本領、善作善成,全力以赴打好“持久戰”。斗爭不是蠻干,能不能取得勝利,最終還要靠斗爭本領來說話。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我們在工作中遇到的斗爭是多方面的,改革發展穩定、內政外交國防、治黨治國治軍都需要發揚斗爭精神、提高斗爭本領。”這場戰“疫”是對斗爭本領的考驗,是對應急響應、聯防聯控和治理能力的檢驗 ,全國多地迅速啟動重大公共突發衛生事件一級響應,各級黨員干部堅守崗位、靠前指揮,守土有責、守土擔責、守土盡責,讓這場戰“疫”成為眾志成城、力破病魔的防控阻擊戰。斗爭本領不是與生俱來的,也不會隨著黨齡的增加和職務的變化而“水漲船高”,必須在重大風險和斗爭的考驗中得到提高。黨員干部要堅持系統思維、辯證思維、法治思維、底線思維,積極摸索斗爭規律,既要高度警惕“黑天鵝”事件,也要防范“灰犀牛”事件,知道風險在哪里,有哪些表現形式,有什么發展趨勢,在疫情防控一線長才干、壯筋骨,學真本領、練真功夫,增強防范化解各類風險挑戰的能力。
明知征途有艱險,越是艱險越向前。黨員干部要以“不破樓蘭終不還”的血性、“任爾東西南北風”的氣概、“不畏浮云遮望眼”的視野,敢于斗爭、善于斗爭,打贏這場疫情防控阻擊戰,戰勝新長征路上的一切艱難險阻
“你好,我們是國家統計局敦煌調查隊黨支部黨員,我們申請加入社區疫情防控隊!”面對疫情防控的嚴峻形勢,為堅決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做好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敦煌調查隊黨支部切實把國家統計局及總隊要求落實到位,1月29日,敦煌調查隊主動請戰,沖鋒在前,到社區報到,配合做好疫情聯防聯控工作。
根據黨中央、國務院和國家局、總隊關于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的有關要求,抓住春節“大隔離、大消毒”最佳窗口期和遏制疫情傳播蔓延關鍵期,敦煌調查隊增強憂患意識和風險意識,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和中央政治局常委會議精神上來,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深刻認識疫情防控的嚴峻形勢,把人民群眾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放在第一位,把疫情防控作為當前最重要的工作來抓,堅定信心,充分發揮戰斗堡壘和先鋒模范作用,提高政治站位、勇于擔當作為、加強示范引領、嚴肅組織紀律、體現人文關懷,堅決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
疫情就是命令,時間就是生命。正值人們都沉浸在節日的氛圍中,與家人團聚的幸福時刻,酒泉市《關于開展全市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疫情重點人員排查的緊急通知》文件下發后,敦煌調查隊黨員干部立即重返工作崗位,參加疫情防控。敦煌調查隊是新成立駐敦單位,未被列入疫情聯防聯控工作成員單位,社區也沒有布置相關疫情防控任務,更不是共駐共建黨組織,但“我們是共產黨員,奮戰在疫情防控第一線,我們責無旁貸”。1月29日,敦煌調查隊黨支部號召黨員干部再次踐行入黨誓言,提前制定工作預案,通過微信工作群號召黨員堅決貫徹國家局和總隊疫情聯防聯控工作要求,落實“一崗雙責”職責,在職黨員“雙報到”參加社區疫情防控工作,經過網絡培訓疫情防護知識后,敦煌調查隊所有黨員提前結束春節假期,共赴梨園社區協助開展疫情防控工作,為開展疫情防治“添足動力”,及時解決了社區人手嚴重不足的問題。
疫情就是命令,“紅馬甲”在一線。敦煌調查隊黨支部共有5名黨員,立即應聲報到,穿起紅馬甲、拿起登記冊、流程圖,走進樓院、巷道協助社區開展疫情聯防聯控工作。面對零下十幾度的冬日,每天要堅持全天戶外值守工作的實際,以及樓院附近沒有公共衛生間的情況,黨員們主動克服,沒有時間購買保暖設備就戴上自己發明和縫制的護膝,工作期間盡量不喝水,減少上衛生間的次數而耽誤工作時間,堅決服從安排,接受崗位分配,不懈怠、不推諉、不退卻、不抱怨,從疫情防控宣傳到入戶排查,從人員管控到全力值守,敦煌調查隊黨員黨員們迅速熟悉工作要求、流程,承擔起梨園社區管轄的隆豐小區、醫藥公司家屬樓、檢察院家屬樓共三個樓院的值守防控工作。同時加強自主學習的能力,根據“隴政釘”下發的文件精神,學懂吃透拿準,在樓院值守的過程中,加大宣傳,引導居民規范投放廢棄口罩等個人防護用品,認真做好來訪人員、車輛出入登記,親切勸返走親訪友群眾,引導群眾居家休養;突出重點,針對老年人免疫功能弱,是傳染病的易感人群和高危易發人群,張貼《給老年朋友的一封信》,督促老年人戴好口罩,指導科學認識和預防疾病,增強防控意識,提高防控能力,切實降低老年人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率。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責任。完成了白天的執勤工作,敦煌調查隊黨員們晚上又通過微信工作群對所有輔助調查員、記賬戶進行日常工作跟蹤,避免因為特殊時期而停止記賬;同時重點普及防控知識,發布健康提示,提倡保持個人衛生習慣,愛護周圍環境衛生。引導記賬戶正確面對疫情,落實好“不串門、不集會、不聚餐”“戴口罩、勤洗手、多通風”等安全防護措施,做到“不信謠、不傳謠”。以對黨的忠誠,盡自己的力量,筑牢疫情防控第一道防線。
疫情就是命令,旗幟彰顯擔當。一個支部一座堡壘,一名黨員一面旗幟。在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阻擊戰中,敦煌調查隊黨支部全體黨員干部充分發揮戰斗堡壘和先鋒模范作用,以實際行動踐初心、擔使命,與社區合力共渡時艱,共克難關,打贏疫情防控戰役,讓黨支部成為了一支雄赳赳氣昂昂、鋼鐵般的隊伍,為人民群眾生命安全筑起堅固的鋼鐵長城,讓黨旗在疫情防控一線高高飄揚,讓黨徽熠熠閃耀在人民群眾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