銘記歷史作文議論文
好的作文應該有豐富、生動的素材和細節來支持中心思想,讓文章更加有說服力和可信度。什么樣的銘記歷史作文議論文才算是優秀的呢?這里整理一些銘記歷史作文議論文,方便大家學習。
銘記歷史作文議論文篇1
雨紛紛,那透明如繡花針的細雨斜斜地交織著,給嫩綠的世界籠上一層薄薄的雨露。一切是那么的美麗,生機勃勃,讓人燃起生的希望,我們的中國志愿軍個個昂首,為友誼而戰斗。
中朝人民的偉大友誼是用鮮血凝成的,是志愿軍們用那堅實身軀擋住了那如雨般的子彈。是朝鮮人民雪中送炭,為了志愿軍們和敵人同歸于盡……他們都是親人啊!
當敵人獰笑著,一步一步逼近他們時,那淺淺的綠色卻聞風不動,堅守陣地,寧可同歸于盡,玉石俱碎也要背水一戰!
夜幕降臨,四處一片的寂靜,志愿軍們渾身充滿了戒備的味道,“殺————!”響亮的喊聲在夜色中遠遠地傳開來,沖破云霄。敵軍被這突如其來的戰爭而嚇得氣勢折了半截,領頭軍痛苦地呻吟一聲,倒在地上滾來滾去,身子痛楚地縮成一團...憤怒的朝鮮士兵和志愿軍們舉著槍拼了命的拼殺,子彈沒了,上刺刀,手都麻了眼也紅了!有的赤手空拳也能迎戰!敵軍的叫聲凄慘得哪怕老虎聽了也掉眼淚!
大家定以為俘虜就是會被虐殺,可是啊,周總理卻親自批示:“要加強戰俘的營養,采取急救措施!”于是,高級軍醫從中國的各地來到了碧潼,還在這里建設起了專門的戰俘總醫院,救活了數不清的人。
我軍有一次俘獲了一名美軍飛行員,醫生發現他受了重傷,急需輸血,于是以最快速度把他送到戰俘總醫院。總醫院趕緊從國內調運血漿,有一些中國志愿軍還獻出了自己的鮮血,并且救活了這名美軍飛行員。
俘管處特別尊重不同國家、不同民族的宗教習慣,使戰俘們能過圣誕節、感恩節,伊斯蘭教的古爾邦節、開齋節等等。尤其是過圣誕節和春節的時候,一連幾天戰俘營都處在節日氣氛之中,當俘虜的親屬知道后都不停地感謝著中國軍人。看看,這就是中國人的肚量。
抗美援朝戰爭的勝利,粉碎了美國妄圖干涉朝鮮內政、并吞全朝鮮的企圖,保衛了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的獨立,更體現了中華民族的精神—偉大又堅強!雨越下越小,我靜靜地聽著雨的結尾曲,墳前的嫩綠取代了荒涼,綠色的藤纏絡著大理石,路上行人的表情有的莊嚴,有的看到了生機而微笑著。
是啊,我真驕傲我是個中國人!
銘記歷史作文議論文篇2
當時,中韓雙方在韓國仁川國際機場共同舉行在韓中國人民志愿軍烈士遺骸交接儀式,雙方交接117位在韓中國人民志愿軍烈士遺骸及相關遺物。祖國以最高禮遇“過水門”迎接英雄兒女回家,既表達了對抗美援朝英雄的崇敬之情,也體現了對這段浴血奮戰革命歷史的尊重,具有非同尋常的意義。
習近平總書記在紀念中國人民志愿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周年座談會上指出,“偉大的抗美援朝戰爭,弘揚和光大了中國共產黨和人民軍隊的革命精神。”我們崇敬抗美援朝英雄,就是要傳承和弘揚他們身上偉大的革命精神,接過時代“接力棒”,點燃“精神火炬”,增強自身的責任感與使命感,讓團結之花處處綻放,愛國旗幟底色鮮亮,奉獻熱潮昂揚澎湃,在抗美援朝精神之光的引領下砥礪奮進。
接過時代“接力棒”,讓民族團結的土壤生發奮進力量。抗美援朝期間,全國各條戰線和廣大人民積極響應黨和政府的號召,紛紛支援前線,形成不畏艱難、舍生忘死的強大民族凝聚力。團結是抗美援朝戰爭取得最終勝利的關鍵力量,也是祖國建設發展的重要支撐。團結促穩定,穩定聚力量,這種力量既是“扛”的力量,也是“戰”的力量,匯流而成奮進之力。我國“發展答卷”上的“出彩成績”離不開各民族間的和睦相處、深度交融和砥礪同行,團結的力量是最堅實的“頂風船”,戰勝了無數次的風浪,攻克了數不盡的難關,奏響了祖國激流澎湃的奮進樂章。聚萬石而成山,納百川而成海。民族團結是祖國發展的揚帆之風、劃行之槳,要牢固樹立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讓風聚槳齊,讓大團結力量為祖國的改革發展事業添油助力、加勁鼓氣,各民族要在相互尊重、相互包容、相互幫助下增進手足深情,傳遞溫暖力量,凝聚劈山斬石之力,凝心聚力共圓偉大中國夢。
接過時代“接力棒”,讓愛國情懷的根脈豐潤精神枝葉。參加抗美援朝的志愿軍紅心向黨、戰斗為國,以血肉之軀的慨然前行點亮了民族之光,不畏艱難、不怕犧牲,見證了中華民族偉大愛國主義精神的力量。愛國情懷如浪花朵朵,騰躍于時代,直抵人心又照亮未來,催生出強大的精神力量。愛國情懷,潤澤的是理想信念,滋養的是精神風骨,是涌動于民族血脈的磅礴力量,熔鑄成中國發展的道路自信,這種自信鎏金于中華兒女前行的足印中,閃耀出領航時代發展的耀眼光芒。經過歷史發酵的“愛國情懷”散發出精神歷久彌新的芬芳,在時代內涵的豐富下,顯得越發有韌性和力量。無論是戰爭時期搶占大渡河、飛奪瀘定橋的壯舉,還是新時代面對新冠疫情的請戰書和紅手印,都是愛國主義精神的充分彰顯。愛國主義不僅是每個中國人的堅定信念和精神依靠,也是祖國繁榮富強的深厚底氣。
接過時代“接力棒”,讓為民奉獻的熱潮涌動初心力量。把人民放在心中,心中便充滿了力量。中國人民志愿軍之所以能夠在極其艱苦的條件下不屈不撓地頑強作戰,正是因為他們的理想信念、他們的職責使命與人民緊緊相連,為民奉獻是他們的價值追求。以人民為中心是做好一切工作的準繩,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是國家發展的根本方向和最終目標。十四億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中國夢,要根植“人民至上”的發展理念,在為民奉獻中踐行初心使命,以“熱燙初心”匯聚為民服務的能量。為民奉獻要落實在具體實事中,要做好做強產業,讓群眾在家門口就能端牢就業“飯碗”,要持續推進以就業、教育、醫療為重點的民生工程建設,團結帶領全國人民一同打贏脫貧攻堅戰,讓致富花開滿祖國熱土,更開滿人民心田。讓黨心和民心“心心相印”,讓“民生線”和“發展線”相互交織,讓祖國的“發展新顏”和人民的“發展心愿”相互映襯,不斷增強人民群眾的幸福感、獲得感和安全感,在凝聚人心的同時釋放活力,在寫好民生答卷的同時寫好發展答卷。
銘記歷史作文議論文篇3
70年前的那場戰爭的硝煙早已散去,中國人民志愿軍18萬將士血染疆場,把生命留在了異國他鄉三千里江山,其中包括開國領袖的長子毛岸英烈士。
是血與火鑄就了我們這個的不屈民族。歷史不會遺忘。據新華社報道,今年是中國人民志愿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周年,將以中共中央、國務院、中央軍委名義頒發“中國人民志愿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周年”紀念章。
我很高興的是,85歲的老父親也是受獎人員之一。父親幾年前患有老年癡呆,一時清醒一時糊涂。剛剛把碗放下來,還說母親沒有給飯他吃。但只要提到朝鮮,提到在三八線、開城、上甘嶺,父親混濁的眼睛好像突然明亮了許多。
朝鮮,這個陌生的國度,是他一生最刻苦銘心的記憶。我見過父親得過的一枚志愿軍獎章,記得上面有一個和平鴿的圖像。小時我常常拿在手中玩。父親曾告誡我:不要玩丟了,這是要隨他入土的。不想后來真的被我弄丟了。直到現在我一直后悔不已。
我父親是1956年入朝的。這時朝鮮停戰協議簽訂已有3年。因此,他上過戰場,扛過槍,但沒有什么了不起的戰功。但朝鮮半島上留下了他的足跡,灑下了他的汗水。他與他的戰友們一樣,時刻準備著沖鋒。他把他的青春和最寶貴的年代,留在了三八線附近。
當美軍的鐵蹄踏過三八線時,中國發出嚴厲警告,“美國軍隊果真這樣做的話,我們不能坐視不顧,我們要管!”基辛格在《論中國》一書中稱,“中國絕不可能默許美軍揮師朝鮮邊境,因為朝鮮是歷史上入侵中國的必經之地,特別是日本就是以朝鮮為基地占領滿洲,侵略中國北方的。況且美國出兵朝鮮在戰略上還意味著中國在臺灣海峽和朝鮮半島兩線受敵。”
美國《國家利益》網站刊發評論,列出美國的6大教訓,其中之一是不與你的對手對話是愚蠢的。文章稱,1950年10月,朝鮮戰爭似乎戲劇性地提前結束了。以美國為首的聯軍占領了平壤,并逼近與中國接壤的鴨綠江邊界。中國決定,它不會容忍美國軍隊在其邊境,并警告美國必須后退,但沒有成功。直接談判可能會產生一個暫時的解決辦法,也許是一條從平壤到元山的新邊界,為中國保留一個緩沖國家。可惜,這是不可能的;成千上萬的中國志愿軍的加入,加劇和延長了戰爭。
抗美援朝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立國之戰!自1840年至1945年這一百多年的歷史,不是被八國聯軍侵略,就是被日本鬼子侵略。多少億兩白銀被擄走,多少珍寶被豪奪,多少生靈被涂炭?是抗美援朝戰爭的勝利才使中國有了今天的地位,抗美援朝一戰保證中國的70年和平。新中國成立后,沒有一個列強把新中國看在眼里,就連戰敗的小日本也沒有把中國放在眼里,但抗美援朝一仗,讓日本對新中國刮目相看。
朝鮮戰爭還起到了威懾作用,在中蘇交惡最嚴重的時期,蘇軍邊境陳兵百萬中蘇境,都不敢輕舉妄動。中國以不公開的兩次地下核試驗,結束了蘇聯最后的幻想。直到前蘇聯解體,都沒有任何一個蘇聯領導人,敢跟中國軍隊在正面戰爭一較高下。
1840年以后我們屢戰屢敗,1949年以后我們戰無不勝。抗美援朝不僅僅是一場戰爭,更是一種精神,那種精神是不信邪、不信神不怕鬼的自信精神,是不畏強暴、敢于亮劍的英雄精神。它說明,貌似兇猛的美帝國主義并不可怕,的確是一只紙老虎。中國人從那時開始,就不再害怕地球上任何一個國家任何一支軍隊。
“一切歷史都是當代史”。當前國際形勢下,尤其不能忘記開國領袖的話:帝國主義亡我之心不死!狹路相逢勇者勝,保家衛國是每一個中國公民的神圣義務與光榮使命!
就如今的中美關系而言,這個紀念章頒發的時機恰逢其時!這是向以美國為首的、蠢蠢欲動的一切反華勢力發出的一個強烈信號:美國非要把我們當敵人,我們一定要做個合格的敵人。
銘記歷史作文議論文篇4
英雄功績彪炳千秋,烈士英名萬古流芳。
70年前,中國人民志愿軍高舉正義旗幟,雄赳赳氣昂昂跨過鴨綠江,以大無畏的英雄氣概遠赴朝鮮戰場,承擔起保衛和平的歷史使命。經過兩年零九個月舍生忘死的浴血奮戰,奪得這場“正義之戰”“開國之戰”“立威之戰”“止戰之戰”的最終勝利。而今,全國人民隆重紀念中國人民志愿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周年,緬懷那段艱難而光榮的歷史,爭相向“最可愛的人”看齊。歷史從未忘記英烈,也不曾遺落英雄。抗美援朝戰爭的偉大勝利,永遠銘刻在中華民族的光輝史冊上。
不忘歷史,方得始終。10月23日,習近平總書記在紀念中國人民志愿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周年大會上指出,在波瀾壯闊的抗美援朝戰爭中,英雄的中國人民志愿軍鍛造了偉大抗美援朝精神。這一不朽精神,彰顯出立足人民、奮不顧身的愛國情懷,英勇頑強、向死而生的英雄氣概,不辱使命、慷慨奉獻的忠誠品格,是人民軍隊崇高風范的生動寫照,是民族精神和民族品格的具體體現。在歷史長河中,偉大抗美援朝精神跨越時空,始終動員和激勵中國人民在新時代新征程中披荊斬棘、奮勇前行。
偉大抗美援朝精神源于不懈斗爭,也來自奉獻犧牲。舍身而起,用自己的胸膛擋住敵人槍口的黃繼光;堅守陣地,寧愿在烈火中犧牲也不動分毫的邱少云;英勇決絕,提起炸藥包與敵人同歸于盡的楊根思;長津湖畔,凍成“冰雕”而保持戰斗姿勢巍然屹立的整個連隊官兵……30余萬名英雄功臣,6000多個功臣集體,197653名志愿者壯烈犧牲,譜寫了一部驚天地泣鬼神的斗爭史。經過殊死搏斗、向死而生的不屈斗爭,才形成壓倒一切敵人的偉大氣概,才鑄就“英雄兒女”“最可愛的人”這些熠熠生輝、光芒永存的時代符號,才奏響可歌可泣的凱歌,鍛造出歷久彌新、催人奮進的抗美援朝精神。毫無疑問,英烈必將永存不朽,偉大的抗美援朝精神必將永垂不朽。
人無精神不立,國無精神不強。不斷從抗美援朝精神中汲取力量,才能更好地立足當下、把握未來。70年來,我們黨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敢闖敢干、銳意進取、艱苦創業,取得了獨一無二、舉世矚目的發展成就,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戰脫貧攻堅收官在即,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迎來光明前景。“凡作事,將成功之時,其困難最甚”。越是到了關鍵時刻、緊要關頭,越要高舉精神旗幟,把抗美援朝的精神力量融入到經濟社會發展的各戰線各領域,為奪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而扎實奮斗、頑強奮斗、不懈奮斗。
偉大精神激勵偉大事業,偉大事業需要偉大精神。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偉大抗美援朝精神是彌足珍貴的精神財富,必將激勵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克服一切艱難險阻、戰勝一切強大敵人。這就意味著,身處百年未有之大變局,面對保護主義單邊主義凸顯、國際競爭日益激烈、經濟下行壓力加大的復雜環境,傳承好抗美援朝精神,激蕩出奮勇前進力量,是我們克服各類艱難險阻、荊棘坎坷,應對各種風險挑戰的“制勝法寶”。站在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的歷史交匯點上,我們應該立足戰略發展全局,在對照歷史中汲取精神力量,在審視現實中思考未來方向,在干事創業中知難而進、堅韌向前。推進偉大事業,我們要緊緊依靠黨的領導,大力弘揚抗美援朝精神,激發敢于斗爭、勇于犧牲的意志,以壓倒一切困難而不為困難所壓倒的勇氣和決心,有力抵御重大風險、應對重大挑戰、克服重大阻力、化解重大矛盾,為群眾解決“急難愁盼”問題,為經濟社會發展提供不竭動力。
鑒往事,知來者。回顧壯闊歷史,瞻望光明前景,我們有底氣,更硬氣,無比堅定、無比自信。賡續偉大抗美援朝精神,拿出雄赳赳、氣昂昂的精氣神,以逢山開路、遇水架橋的大智大勇,將百折不撓、守正創新、一往無前的砥礪奮斗融入黨和國家的偉大事業中,英雄的中國人民必定攻無不克、戰無不勝。
銘記歷史作文議論文篇5
他,是我最崇拜的人;他,讓我學習到了什么才叫勇敢;他,又讓我學習到了堅韌不拔。他,就是抗美援朝中的烈士—黃繼光。
他出生卑微,六七歲時父親就因受地主欺凌而死。所以不得不給地主打長工。抗美援朝后第一個報名參加志愿軍,但因體格不達標,未被錄取。但是征兵的營長看重他的熱情,同意破格錄取,但卻在軍中當后勤,1952年10月19日夜晚,他被奉命奪取上甘嶺西側,但沖破了三個陣地后,連連受阻。
可黃繼光,這個出生卑微的人,毅然接受爆破任務,他在決心書上寫道:"堅決完成上級交給的一切任務,爭取立功當英雄,爭取入黨。"他帶領兩名隊員摧毀幾個火力點,可一名隊員犧牲了,另一個隊員身負重傷,黃繼光也受了傷。但他毫不畏懼,忍著痛連連向敵人扔了幾枚手榴彈,敵人停了一會兒,但馬上又開始了射擊,黃繼光又不退縮,慢慢地爬向了敵人的子彈口,當爬到的時候,連想都沒想,立刻用身子擋住那冰冷的子彈口。就這樣,黃繼光為國捐軀了。后面的戰士學到了他的精神,一直往前沖,
終于,戰士們攻下了0號陣地,全殲敵人兩個營,奪下了上甘嶺西側。這樣,也算是讓黃繼光在天之靈安息了吧!
他,讓我知道了什么叫勇敢和堅忍不拔;讓我知道了什么叫做不半途而廢。他,不是名人,勝似名人。在我的心目中,他,是高大的,是堅毅的。我崇拜他—一個烈士一黃繼光。
銘記歷史作文議論文篇6
在假期里,我讀了一本書《黃繼光的故事》。內容大概是這樣的:抗美援朝期間,黃繼光所在的營向上甘嶺的597·9高地反擊。打下4、5號陣地后,部隊有了重大傷亡,但前面又出現了一個新的火力點,反擊受阻。危急時刻,黃繼光挺身而出,帶領兩位戰士去執行爆破任務。打下幾個地堡后,同行戰友相繼受傷犧牲,只剩黃繼光了,但前面敵人還有火力點在瘋狂掃射。黃繼光忍受著七處傷痛,猛的撲了上去,以自己的身體堵住了槍口,用生命換取了戰斗的勝利。
我讀完這本書后,心里久久不能平靜,想起了當年的險阻,想起了現在的和平。這是血淋淋的歷史,用無數英雄用生命和鮮血鑄成的歷史,無論相隔了多少年,我們都不應忘記這些歷史。是這些人民英雄歷經苦難建成的新中國,是這些人民英雄讓我們過上幸福的生活,我們要銘記歷史,砥礪前行!
我讀完這本書后又上網查了一些資料,看到了一個十分感人的故事:黃繼光和他的戰友李繼德許下生死約定,不論是兩個人誰出事兒,另外一個都要到對方家中去看看。現在時隔了60多年,李繼德兌現了自己的諾言,在青山綠水掩護的黃繼光故居,李繼德老人激動的看著黃繼光的塑像說:“像,就是臉胖了點,我們那個時候在戰場上喝涼水,吃了上頓沒有下頓,有時候用雪和著炒面吃,哪有這么胖嘛。”然后抱著黃繼光的雕像泣不成聲。
李繼德爺爺回憶了當時的情景,說:“我們在五九七點九高地整整守了幾個月,敵人的攻勢兇猛,我們傷亡慘重,要占領高地,必須穿過敵人的封鎖線,但幾乎沒有人能活著過去。敵人的照明彈一次就射12發,把夜空照射的比白天還亮,根本沒辦法越過封鎖線。”
老人回憶后來命令下達了,人去了一波又一波,但基本都犧牲了,在緊要關頭時,黃繼光請戰了,他和另外兩名戰士組成了沖鋒爆破組,目的就是拿掉敵人的碉堡,干掉機槍。但沒沖出多遠,一名戰士倒下了,黃繼光和另外一名戰士也被子彈擊中了,大家正要重新想辦法時,黃繼光又堅持向前爬行,大家都十分著急,十分擔心。就在這時,已經爬到碉堡下的黃繼光猛地堵上了槍口,那時照明彈非常亮,槍口被堵住后,戰士們沖了上去,迅速占領了五九七點九高地。黃繼光用自己的生命最大限度地減少了戰友們的傷亡。
通過讀《黃繼光的故事》這本書,我懂得了當下的幸福生活來之不易,我們能夠幸福快樂的學習、工作是無數先烈拋頭顱、灑熱血,用寶貴的生命換來的,我們一定要努力學習,用優異的成績回報社會,建設祖國!
銘記歷史作文議論文篇7
縱觀世界上大大小小的戰爭,可以說著名的戰役數不勝數,但是對于中國來說,重要的幾場戰役確實能夠一一贅述的。世界戰爭損害巨大,那次朝鮮戰爭更是一雪前恥,中國在其中體現了重要的作用,也讓其他國家對我們刮目相看。這場戰爭是一次轉折點,這一戰打破了屢敗西方列強的記錄,新中國的力量從此展現給全世界。
對于歷史,經歷過的人都會有自己不同的見解,我們沒有機會經歷的人只能夠通過他們的傳達去了解。其實歷史沒有客觀的,只要是人寫出來的就一定會參雜主觀因素,這本《決戰朝鮮》李峰用文字寫出了它的氣勢,這個版本盡量接近史料,可以說全景展示了當時的過程。
這本書不是單純的歷史書,作者用小說的形式生動形象地展現了歷史原貌,從很多對話中能夠感受出那些人物的內心。書中記錄的歷史人物之間的對話,不論是語氣還是用詞,都能夠體現出當時戰爭的殘酷。戰爭年代人們對于問題的敏銳性很強,這畢竟是命運攸關的大事,與國家興亡有著巨大關系,所以那些決策者對于自己所做的判斷都有著深思熟慮的思考。
對于那段歷史,作者揭露了很多幕后的秘密,他直接把這段歷史本身對我們的影響改變了。這本書之所以值得信任,因為作者參考了大量的資料,還把一些珍貴的現場照片加在書中。作者更是把這次戰爭的前因后果都做了全面的表述,讓我們看到了一段完整的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