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過年議論文作文
好的作文應該有邏輯性,段落之間銜接緊密,條理清晰,觀點明確。寫關于過年議論文作文有什么要注意的呢?這里給大家帶來關于過年議論文作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關于過年議論文作文篇1
“一夜連雙歲,五更分二年。”過年最重要的是家人一起吃大年三十的餃子,年夜飯。這個時候,只要是華裔子孫,不管天南地北,差不多同一時刻,我們吃的都是餃子。餃子取“更歲交子”之意,“子”為“子時”,“餃”與“交”諧音,有辭舊迎新,喜慶團圓和吉祥如意之意,預示著新的一年里交上好運。餃子形如元寶,人們過年吃餃子,寓意“招財進寶”。“一個扁食兩頭尖,下到鍋里成萬千,金勺舀,銀碗端,端到桌上敬老天,天神見了心喜歡,一年四季保平安!”奶奶煮餃子時常常這樣念叨。
除夕之夜,窗外落雪無聲,室內燈火通明,家人圍坐一起包餃子,吃餃子,各種各樣的餡料,用五顏六色的餃子皮包裹著,在沸水里翻滾著,漂浮著,熱氣蒸騰,豐盈飽滿如來年的好日子讓人期待,垂涎……吃了多少年多少代的餃子啊,中國人對餃子的熱愛至今不減!
吃完餃子就該守歲了,一家人團團圍坐,吃著早就備好的干果、水果,歡聲笑語說著家常,看著電視里的春節聯歡會,開始守歲。一定要等著十二點報時的鐘聲響起,一定要等到跨年的那一刻,那一分,那一秒,給親人給惦念的人說出那一句祝福“新年快樂,新年吉祥!”仿佛只有在新舊交替的那一刻說出的話才最具有神性,才能保佑新年所有的夢想成真,萬事順遂!
新的一年什么都是新的好的!那就從穿新衣裳開始。大年初一的早上,睡夢中的孩子在迷迷瞪瞪中被大人喊起來,那時的天還很黑,讓孩子們換好新衣裳,大人們各自忙碌著,嘴里念念有詞,都顯得神神秘秘,好似怕驚動了各路神靈。據說越是起得早的人家越先迎來好運!
大年初一預示著一元復始,萬象更新,這一天的開心快樂是一年的起點,所以大人們特別在意孩子們的言談舉止,叮囑孩子們要笑要說吉利話,討一年的好彩頭。
初一的餃子也是有講究的,盤子里的餃子不能吃完,寓意剩余,日子寬裕。小孩子不知道,大人又不能說破,常常是盯著孩子盤子里的餃子,時不時地夾上幾個。有心的父母會在餃子里包幾個糖餃子,如果哪個孩子吃到了,會被認為是這一年里最有福氣的孩子。初一的餃子,很多家庭會包素餡兒的,或者三鮮餡兒的,寓意新的一年里素素靜靜的,不攤上不好的事。這種講究里,一樣蘊含著我們中國人小心翼翼,趨吉避兇,謀求吉祥,平安順遂和成功的心愿。吃完餃子,孩子們最盼望的時刻來了,這時的大人們會把孩子叫在一起,把事先準備好的用紅紙包裹著的壓歲錢分給孩子們。“壓住邪祟,再長一歲!”錢往往是嶄新嶄新的,是爹娘早早換好的。“過年好嗎?”“好!”給孩子們壓歲錢時大人們往往會問一句,這時的過年已經不是過年的過程,說的是已經來臨的一年,即新的一年好嗎?討孩子們一個吉利的口彩。因為孩子們心地純良,是神最喜歡的人,是神不吝賜福的人。孩子們歡呼一聲,往往是迫不及待地打開了紅包,一腳早跨出了門外,去聽此起彼伏的鞭炮聲了……
討口彩是過年時大人們非常在意的事情,所以那些伶俐俐的孩子最受歡迎,討個吉利討個喜氣,這種種心理無不反映著國人的心理期盼,這期盼里有自己不能掌控的無奈,所以期待祖先庇護,神靈賜福!
關于過年議論文作文篇2
今年的春節過得有點與眾不同,節前因為不小心,爺爺受傷了,送到醫院做了手術,因行動不便,加上天氣不好,雨雪不斷,節日期間就不能外出,只能在家里活動了。那么如何讓家人們的春節過得更加熱鬧高興呢。爸爸和大伯、姑父商量后,決定改變原來節日期間分別到每戶人家團聚吃飯的方法,拿出各自的看家本領,輪流在爺爺奶奶家做飯,讓爺爺奶奶足不出戶也能和家人團聚,并且還能品嘗到不同的做菜手藝和風格。
除夕這天,一年只去一次爺爺奶奶家的媽媽要親自下廚了。早上一起床,爸媽就商量了年夜飯的菜單并在紙上列了出來,我數了下,有十幾道菜呢,看來今天媽媽要辛苦啦。爸爸上午帶上我到超市里去大采買,大包小包拎了一大堆回家,就和媽媽兩人在廚房里忙開了,就聽見廚房里不時傳來媽媽催促的聲音。臨近吃年夜飯了,各路親戚都陸續的來了,大家在客廳里談天說笑。不一會兒,媽媽做好的菜開始陸續上桌了,我主要的任務就是幫媽媽把做好的菜在菜單上劃勾。很快,各式各樣的菜擺滿了餐桌,十三位家人也都圍座在桌邊開始品嘗媽媽的杭幫菜手藝,大家一邊吃一邊贊不絕口,都在夸獎媽媽的菜做得好吃,媽媽看到自己做的菜大家都非常喜歡吃,雖然一天非常勞累,但也非常高興,還穿著圍裙和大伯母、姑姑交流著做菜的秘方。那天飯桌上我還和小表弟比賽吃蔬菜,終究比他大了三歲,根本不是我的對手。那天大家吃得非常開心,爺爺雖然有手術后的傷痛,但熱烈的氣氛也感染了他,讓他覺得輕松了許多,只是因為還在吃藥,就不能和爸爸們一起喝杯酒了。桌上的菜有好多都光盤了,看來杭幫菜還是很受大家歡迎的,難怪能在全國都流行呢。
第二天,奶奶端出了最拿手的紅燒牛肉,我一連吃了好幾塊,特別是就著涼拌香菜一起吃,簡直好吃到飛天了!我一邊吃一邊給奶奶豎了個大拇指,奶奶也對我連連點頭。
第三天,大伯一家趕來做飯了。大伯母做的紅燒鱖魚,我有點吃不慣,可能我長居杭州有點吃不習慣吧。不過大伯母做的其他菜都很好吃,也一致受到了大家的稱贊。大伯母還有一個獨門秘籍,就是香腸做得非常好吃,每年都會給我們專門準備一些,讓我們品嘗到了家鄉的味道。
接下來是姑姑一家登場了!姑姑做的菜大多都是紅燒的,口味有點重。桌上竟然還有一盤姑父隆重推薦的鹵馬肉,大家都小心地品嘗了下,但好像吃得還是不多。
今年的春節雖然由于爺爺的受傷,改變以前的過年的時候在飯店吃飯較多的方式,全部在家里輪流做飯,但卻吃出了不一樣的味道,過出了不一樣的年味,祝愿爺爺早日康復!
關于過年議論文作文篇3
翻開相冊中的一張張照片,春節的記憶又再次在我眼前浮現。從小到大,我已經經歷了13個春節,回顧往昔,不禁感慨時光竟流逝的如此悄無聲息。
我的腦海中好似放起了一部電影,“電影”講述我去年春節的記憶,感興趣的話就隨我共同閱讀吧!
那天是大年三十,我。弟弟。還有爸爸媽媽,一起踏上了去奶奶家的旅程。去干什么?當然是到奶奶家去過年啦!一路上,我的腦子就沒停過,一直在“算計”著怎么也得多賺點壓歲錢,可誰知,后面的問題更麻煩了……
一下車,我便如一只歡快的小兔一溜煙兒跑進了奶奶家,奶奶見我來了,趕忙掏出壓歲錢塞到我手里,我一看,呀,有200元呢!我眼巴巴的看著爺爺,本以為他也會興奮地拿出壓歲錢來,可誰知,他卻坐在椅子上喝茶,神情安詳,邊喝還邊說:“好茶,好茶。”根本沒有一點兒拿壓歲錢的動機。這下,我可急了,想給他點暗示。但還沒等我開口,爺爺便發話了:“這樣吧,想拿壓歲錢可以,但要答題,一道50元!”
我先是一愣,心想:爺爺真小氣,連拿壓歲錢都要答題。但經過一番思索,我還是答應了他的挑戰。
比賽開始了,我們倆互不相讓,你追我趕,我一路過關斬將,終于艱難的熬到了第五題:一杯糖水400克,其中糖占水的二十四分之一,如再放入8克糖,這時糖與糖水的比是多少?聽完題目,我立刻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低下頭開始苦做,時間一分一秒的流逝了,草稿紙已被密密麻麻的字寫滿了,終于,皇天不負有心人,我做出來了!
我欣喜若狂,拿著我的“戰利品”——250元壓歲錢又蹦又跳。爺爺更是輸得心服口服,對我大加贊揚。
晚上,我們進行了春節中一個必不可少的環節——放煙花。
一走出家門,只見樹上一盞盞大紅燈籠高高掛,樹枝上纏著各種各樣的氣球,五顏六色的氣球隨風搖曳,好似一個個美麗的姑娘在翩翩起舞。
萬事俱備,只欠東風。開始放煙花了,“彭~”隨著一聲震耳欲聾的巨響,五彩繽紛的煙花猶如流星劃過天際,繼而又如天女散花般裊裊擴散開來,夜空立即被點綴的光彩奪目?,讓人目不暇接,嘆為觀止。
也許許多人忙忙碌碌了大半生,也只是為了像它那樣絢麗光彩的綻放吧!
當煙花“飛舞”的那一刻,我感覺整個世界都沸騰了,此起彼伏的鞭炮聲,令人欣喜的歡呼聲,如銀鈴般清脆的歡笑聲……全部匯聚升騰,共同來告訴人們:新的一年來到了!
“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每每吟誦起王安石的《元日》,去年春節的記憶便會清晰地浮現在我眼前。
“電影”結束了,可我的心卻久久不能平靜。
這就是我的節日記憶——春節!
關于過年議論文作文篇4
春節是中國的傳統節日,我們這里的春節可熱鬧了。在小年這天大伙都開始忙活了,這一天家家戶戶都在家中大掃除,這兒拖拖,那兒擦擦好,可以干干凈凈過個好年。小年過后除夕就接踵而來,這一天還要掛燈籠、貼春聯、放鞭炮的,你瞧,每家每戶都照燈結彩,好一派喜氣洋洋的景色。
我們家也不例外,男人們拿來梯子正忙著掛燈籠、貼春聯:女人們在廚房里熱火朝天地準備著做年夜飯的材料;我們仨小孩也沒閑著,正在給大人們倒水、加油。家中好不熱鬧。
晚上,開始吃年夜飯了。我們端坐在方桌上,各色各樣的美食映入眼簾。逗得我“口水直流三千尺”。不過,再好的美食也不能冷卻我看煙花的熱情。
草草吃了年夜飯我就來到院子中點燃了“開門紅”,只聽一聲聲“轟轟”煙花好像一個個愛炫耀的孩子迫不及待的直沖云霄,展顯自己炫麗的樣子,在空中綻放,變成一朵朵嬌艷的花兒,是那么五彩繽紛,緊接著一條條形態各異的煙花竄入天空,一會兒像孔雀開屏;一會兒像銀蛇飛舞;一會兒像天女散花……整個天空霎時間變成了五彩的世界,鮮花的世界。隨著舅舅放完了最后一個煙花,我們只好依依不舍地回到家中。
在我們這不管男女老少都要守歲,年長者守歲是為了“辭舊歲”,珍愛光陰;年輕人守歲是為父母能長壽,古往今來都是如此。我們仨也只能待到凌晨,這時我們又會開始放爆竹,這就是春節的開門紅。接下來的幾天我們小孩就會跟著大人走親訪友去拜年,最開心的是我們小孩還有紅包。
正月十五元宵的到來又將春節推向另一個新高潮,家中的男女老小又會歡聚一堂圍坐在飯桌上有說有笑吃著湯圓,寓意象征全家團團圓圓,和睦幸福。
一轉間,熱鬧的春節又結束了,美好的時光總是這么短暫,我們又將步入學校,進行新一年的學習。
關于過年議論文作文篇5
【話說“老曲靖”的過年習俗】
說起過年,不能不提一下“年”。據說“年”是一種兇猛怪獸,會在臘月三十夜里,挨家挨戶覓食人肉畜肉,殘害生靈。后來人們由此摸準了“年”有怕響,怕紅,怕光的弱點,便想到用放鞭炮與穿紅衣服的方法來防備它——于是逐漸演化成過年的風俗。而在曲靖過年,是從一碗入口即化、香糯酸爽的扣肉開始的。
年夜飯一定要有魚,而且是整條的,不能切,意義“年年有余”;年夜飯一定要有剩余,且剩的越多越好,因為初二初三都要吃年三十剩下的飯菜,這叫做有余有剩。
年夜飯一定要有“扣碗”,其實就是蒸的菜。一般有八個蒸菜,如蒸蛋卷,也就是用蛋液攤成薄皮包上肉末,放在碗里蒸,還有香脆的酥肉,用大韭菜根拼成的面子,底子是菜、粉條等的大碗蒸菜;想想古人很聰明,蒸的菜在大大的蒸籠里很保溫,香氣在家里飄蕩,充滿了濃濃的年味!
而餌塊同樣是曲靖人過年一定要吃的食品,用老臘肉、老腌菜、青豌豆、甜醬油一起炒,除此之外,八寶飯、紅燒魚等也是不可少的。
吃長菜是曲靖年飯中最重要的角色之一,也是我兒時最深的記憶。寓意長吃常有,長長久久。曲靖人的長菜是將大年三十吃不完的菜煮一大鍋,一直吃到正月十五過小年。
鋪松毛也是曲靖的年俗特色。象征新的一年清潔平安,這個習俗云南獨有。在三十年夜飯做好之前,家長準備的松樹的松針,也是我們俗稱的“松毛”一層一層鋪好,作為年夜飯的桌子,一屋子的清新氣息。大人做好了飯菜就一一抬來放在“松毛桌”中間,全家人圍著香噴噴的飯菜坐在松毛上,年夜飯就開始啦!聽老人說,曲靖人過年其實講究是很多的,只是隨著時代的變遷,愛護森林意識提高了,很多時候象征性地掛一枝松樹枝在門頭,或者撒幾根松毛在餐桌上就代表了地上鋪松毛的習俗。
曲靖過年初一早上吃湯圓或者甜白酒餌塊,不吃餃子。北京是正月十五吃湯圓,但曲靖人是大年初一早餐就吃。吃湯圓甜白酒餌塊或掛面以祈求合家團圓,甜甜蜜蜜,福壽綿長。
過去的一些老曲靖人家還有在家門口放甘蔗的習俗,據稱,這是人們以此送走一年的煩勞,要在新舊交替之時,掛甘蔗。春節前,曲靖的農貿市場和年貨街上,一根根甘蔗堆成了小山,對比挑選之后,人們都會買上兩根扛起就走。甘蔗尾部要帶一點根須,頂上長長的綠葉也不能去掉。到十二點除夕鐘聲敲響的那一刻,要把甘蔗葉朝上根朝下地放在門后,預示著一年更比一年高。兩根甘蔗則代表好事成雙,甘蔗象征著步步高升和一年從頭甜到尾。
聚財。俗傳正月初一為掃帚日,這一天不能動用掃帚,否則會掃走運氣、破財,而把“掃帚星”引來,招致霉運。假使非要掃地,須從外頭掃到里邊。這一天也不能往外潑水倒垃圾,怕因此破財。
貼門神,門神一般是秦叔寶,傳說鬼神見了他在守門,不敢隨意進入主人家里,以保家宅平安。
俗話說“新年頭、舊年尾”,意思是說一年當中最重要的日子就是“除夕”與“春節”,所以過年時言行要特別謹慎,中國人希望一年的開始能夠事事順利,有個好預兆。
春節時期還有諸多禁忌,主要為了保平安,來年事事順利,春節這天婦女不許出門拜年,俗語叫“忌門”,小孩子不許哭鬧,不許說不吉利的話,也不可以和別人吵架起爭執,犯了會使一年都不順利。新年里也不可以打碎家具,打碎了是破產的預兆,得趕快說聲“歲(碎)歲平安”或“落地開花,富貴榮華”。無論有什么病痛,都不許看醫生,看醫生會一年到尾都生病。初一到初四不可動刀、針、剪,春節這天不可吃稀飯,否則這一年當中,出外旅行時一定會碰到下雨。
過年在古代是團圓的象征。而隨著中華民族的偉大崛起與復興,它又被予了新的含義,那就是國泰民安,合家團圓,幸福安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