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議論文怎么寫
議論文的作用包括表達觀點和觀念、展示邏輯思維和分析能力、誘導思考和引發討論、培養批判思維和辯證能力,以及彰顯文化和社會價值觀。以下是小編帶來的高考議論文怎么寫,歡迎大家一起來收看!
高考議論文怎么寫(精選篇1)
我住長江頭,君住長江尾。日日思君不見君,共飲長江水。此水幾時休?此恨何時已?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負、相思意。
曾閱過《宋詞三百首》。得知此詞乃是一首向對方表達戀情的詞作,歷來被后人廣為傳誦。詞的開頭借用女性的“我”來敘述,使全詞從開頭就富含女性特有的魅力。
“我住長江頭,君住長江尾。”起首這兩句描寫的是兩地相隔的遙遠。由女子所住的長江頭到男子住處長江尾。雖無法與南北兩極相匹敵,但也算是兩中不同的極端。怎叫多情的帥哥,美麗的少女,不暗暗思量?恨不得,愿儂此日生雙翼,隨風飛到江盡頭。哎!天便教人,霎時廝見又何妨!
“日日思君不見君,共飲長江水。”悠悠長江之水,既是相見的阻隔,又是相思的紐帶。所有的相思離愁猶如那長江之水,源源不斷,向東奔流。雖與君分離,不得相見。但飲水同源,又貫通兩地。天長日久,情思越發濃重,越發激揚。如此情思,怎不叫人為之動容?試體會住在長江尾的他。面對眼前盡是相思淚水化作的江水,會否、疑是玉人來?哎!天涯地角有窮時,只有相思無盡處。
“此水幾時休?此恨何時已?”別恨與流水的高度結合,使得全詞更富動態感,顯示出感情的動向。江水斷流?離恨罷休?豈不成“舉世皆清我獨濁,眾人皆醒我獨醉”?由此可見,意蘊非凡。“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負、相思意。”如此情深意濃,嬌羞妙語。只教讀者余味無窮!
通讀全詞,怎一情字了得。古今風流才子、絕代佳人,均為其所引。多少事,欲說還休,總是凄涼意。卻每每又是“衣帶漸寬終不悔”,甘愿“為伊消得人憔悴”。明明寸寸柔腸,盈盈粉淚。卻強顏歡笑,高吟“今年花勝去年紅。可惜明年花更好,知與誰同?”遂爾執意攜手逛芳叢。無奈人生苦短,無法盡得其宗。又難免“眾里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遂只好“酒入愁腸,化作相思淚”。
可憐人生最是極好,無奈愛情總在絆腳。問世間情為何物,乃是一物降一物。
高考議論文怎么寫(精選篇2)
一首完整的歌曲總有低音響應,一首完整的詩歌總有戀情顯現,一場完整的人生總有低谷出現,所以世事總是不完美的。不去祈求一帆風順的人生,因為那樣的人生太單調無味。當我們走在路上摔了一跤就如同生活的道路上出現一個洼坑時,請你們學會放手,讓我自己站起來學會堅強。
曾幾何時,你們是那么地寵我、疼我、依我、捧我、讓我。像眾星捧月般,你們把我的光芒放射了很多倍。其實,我只是一棵微暗的星而已。你們對我的驕縱讓我看不清自己,讓我估摸不到自己的價值,讓我在人生的道路上迷失了自己。
我知道你們是怕我有任何閃失,你們對我傾注了畢生的心血,只是希望我能有一個美好的.人生。你們不希望我傷心、我難過,你們總想用盡你們的全力來使我的人生一帆風順。你們總是傾盡所有讓我在人生的道路上盡可能的不摔倒,一路平坦地走到生命的盡頭。
可是,你們想過以后的日子嗎?在你們的有生之年我可以過得無比的瀟灑自如與快樂,但在百年之后我卻如同一個剛出生的嬰兒一般什么也不知什么也不懂,我該怎樣去過以后的人生?所以,在我摔倒的時候,請不要驚慌也不要伸出你的手來扶我,讓我自己站起來,學會堅強。
請你們學會放手,就像鷹媽媽一樣。是鷹就該展翅于藍天高空之上,所以鷹媽媽在他們的孩子小的時候就讓他們不停的學會飛翔,學會生存的技術。因為人生的路很長很長,你們不可能完整的陪我走過人生這一漫長而艱辛的路程。所以在我們小的時候讓我們學會獨立,學會用自己的方式處理自己的事情,學會用自己的智慧解決自己的問題。
請你們學會放手,就像蒲公英媽媽一樣。蒲公英種子都有自己的翅膀,蒲公英媽媽不會把自己的孩子留在身邊,而是讓他們隨風飄蕩去尋找適合自己的天地,然后在那里生根發芽茁壯成長。所以,你們應該讓我們去尋找一片自己的天空而不要按照你們給我們安排的路走下去。我們不是盆景,不需要精心的設計與安排,我們都有自己的思維。請你們學會放手,如果你們真的是為我們著想。為了我們能有一個完整的人生,請你們學會放手,讓我們自己展翅飛翔!
高考議論文怎么寫(精選篇3)
近幾年來,時尚的方向偏得越來越離譜,卻是讓人廣為接受。傳統文化受到了挑戰,顯然,這個社會中。已經失去了“樸素”。
近幾年來,我們家受到新文化的影響,連電視都不曾打開過了。喜歡聽歌的母親已經把音樂頻道自動屏蔽了,這年頭,隨便什么阿貓阿狗都能上電視。
打開電視,一群女郎身著奇裝異服,對著鏡頭熱舞——身著超短裙,腰肢扭動著,且不論水蛇舞跳得好看與否,那身裝扮看著就讓人擔心。不過觀眾的響應但是十分熱情,在底下一個勁兒地亂吼喝彩。
新社會的新文化,我經過接觸,也有了一些了解——好好的民歌用干凈的嗓子唱出來是沒人理會的,改成搖滾和重金屬音樂是會得到褒獎“推陳出新”的;少兒舞蹈認真跳完是公認尿點的,跳成街舞或者勁舞是會讓觀眾瘋狂的;用渾厚的男音朗誦詩詞是令人昏昏欲睡的,用各地方言朗讀《再別康橋》是讓人眼前一亮的。
現代人的品味竟遠不及解放前的“土包子們”。穿低領衫、超短裙、一雙“恨天高”就是時尚,穿高領襯衣,喇叭褲就是“土”,把好好的牛仔褲剪出十幾個洞——乞丐裝,如此奇裝異服回頭率竟為零,穿一件自己親手織的針織衫就是“土”,且回頭率高達百分之二百。
愛。是一種美好的情感,從前的人們,對這個字如此敏感,甚至不敢提及,只有幾句似是而非的詩句,遞上一句“身無彩蝶雙飛翼”,卻連那句“心有靈犀一點通”也不敢說出口。現代文化崇尚瀟灑,所謂的愛,再也沒有了那份保留的激動與純潔,再也不會晦澀地把一份認真書寫的情書偷偷塞進對方的抽屜,再也不會只是牽牽手就臉紅心跳,再也不會不經意接觸到對方的那目光就好一陣不敢抬頭,只要兩毛錢一條短信,于是就成雙成對了。
瀟灑是現代每個人都在極力學習的東西,不過很顯然,效果就是“東施效顰”,這種物質,就是今天跟你坐在一塊約會,明天跟他一起購物逛街。
這種文化我給它取名叫做“俗”,“俗”的代表可以從電視劇中體會到。電視劇的走向往往能看出,但是明顯這種太過于浮躁的東西卻廣為人接受。
現代人,如果你還看四大名著,如果你還抱著一沓書在翻閱,那么你你就“out”了,這種行為現代統稱為“落伍”。別人看得都是武俠言情,上網隨便問問“度娘”什么書都有,不過明顯沒有人看名著,低俗的內容穿插在都市小說其中,青少年卻為此癡迷不已。
走在街道上,人手一部智能手機,上網的上網,聽歌的聽歌,“沒有。我們沒有無線網絡,請和你身邊的人說說話。”一家咖啡廳的牌子上這樣子寫著,如今,單位、書店、茶館、各種會所,到處都是無線網絡,人們馬不停蹄地奔波在網絡世界,忙于在各個角落發表自己的看法觀點,在真實的世界竟如此沉默。
新文化一點一滴地腐蝕著傳統,這種低俗的文化廣為大眾接受。只是,誰還記得蔚藍天空下的一片矢車菊海洋,誰還記得那年楊柳下并肩而坐的青澀,誰還記得那年雨季中門前的茉莉,依舊在開放?
高考議論文怎么寫(精選篇4)
好一個亙古的比喻。你也許感慨于它的來也匆匆,去也匆匆,不著一絲痕跡。我卻跋山涉水,在時空里淘盡沙礫,找到了這個比喻的真諦:
唯有風,可以穿越荊棘。
狄金森把人生描繪成籬笆墻的內外,我們一層又一層地爬過,事實上,這層層籬笆綴滿荊棘,我們通過時,往往遍體鱗傷,身心俱毀。這時,你看到,風在墻外千縈百折,不屈地呼嘯而過,空氣中凝結下壯觀的痕跡。
我們趨行在人生這個亙古的旅途,在坎坷中奔跑,在挫折里涅盤,憂愁纏滿全身,痛苦飄灑一地。我們累,卻無從止歇;我們苦,卻無法回避。烈日暴雨來過,飛沙走石來過,我們布滿傷痕,還要面對一片片荊棘的叢林。
梭羅說:“這兒可以聽到河流的喧聲。那失去名字的遠古的風,颯颯吹過我們的樹林。”或許垂問遠古,能把生命如風的真諦領悟。
蘇軾看見了風。這個曾經輝煌的文人因黃州詩案而開始落魄,流落四方,輾轉難安。在赤壁的月夜,他心灰意懶,看“江上之清風,山間之明月”,做他那個神鶴翩躚而舞的夢。面對如江水般深沉的失意,他看見風在山頂呼嘯,盤旋,然后帶著撕身裂骨的陣痛穿越過漆黑的荊棘林。剎那間,他心中郁結的塊壘,纏繞的苦痛隨風而散。挫折,痛苦,唯有忘記。
頓悟。
于是他逍遙紅塵,寄情山水,最終文名垂千古。只是,那夜的風,已遺落于歲月,無人見得了……
梵高看見了風。他在向日葵田地中懶散地躺著,糾結于一個難解的疑問與痛苦:耗盡心血的畫作,竟是一幅也無人理解,一幅也賣不出去!對于一個把藝術當生命的人來說,無人欣賞自己的藝術好比無人重視自己的生命,這是一種被輕視、被鄙視的痛苦!這是一個人生命中最大的挫折!
幸而他看見了一陣風穿過向日葵田地。那陣風被阻擋了,發出憤怒的吼叫。然而它們向前!向前!全然不顧被招搖的枝干劃破的身軀,它們成功了。
于是他也成功了。
《向日葵》等畫作在他死后不久,直至今日,都是價值連城的稀世珍品。
……
關于風的故事太多。
在風吹著號角呼嘯而過一座又一座沉默的荊棘林時,相信很多睿智的眼睛看到了它在昭示什么。
唯有風,可以穿越荊棘。
唯有學習風,我們才能藐視一切挫折,讓痛苦煙消云散,讓快樂灑滿旅途!
高考議論文怎么寫(精選篇5)
偉人明論體育之變、強弱之道,實則揭示了千百年來宇宙運行的深刻道理。古今中外,強弱沉浮之事多矣。萬事萬物陰晴不定、剛柔相易、興衰更替、福禍相依,唯有變才是亙古不變的規律。變的是時空,不變的是努力與初心。時光無涯,努力與初心歷久彌新,愈顯其珍。千百年前黔首之輩陳勝振臂吶喊“王侯將相,寧有種乎”,到如今依然值得深思。等到他們起義稱王,推翻固若金湯的秦王朝,再到自傲慘遭滑鐵盧,他們已經為強弱之變作出了做好的詮釋。生如螻蟻,當有鴻鵠之志;命如紙薄,應有不屈之心。阿炳雙目失明,心卻亮堂,窮盡一生為世人帶來最璀璨的《二泉映月》;貝多芬雙耳失聰,奮力掐住命運的咽喉,用畢生心血譜寫了生命的輝煌。正所謂“目不明可以明,耳不聰可以聰”。通過努力拼搏,弱小可以變強大;而強者一旦躺平,就會被人超越。這世界,瞬息萬變,唯有努力與目標,方為萬變不離其宗。
變的是主角,不變的是時勢與規律。秦始皇振長策而御宇內,自以關中之固,不敵一夫作難而七廟隳;曹孟德旌旗蔽空,一世之雄卻兵敗赤壁城。秦始皇的驕奢淫逸為陳勝埋下了巨大的隱患,曹操的傲慢猜忌替周瑜布下了自取滅亡的羅網。盛世豪杰,深諳時勢之道,修煉內功,主導強弱之變。
智者懂得在特定歷史條件下,順勢而為,做利國利民的事。俄國十月革命的一聲炮火,給中國送來了馬克思主義思想,中國仁人志士發現了曙光,前仆后繼,終于建立了新中國。夫子有云“雖有智慧,不如乘勢,雖有镃基,不如待時。”而中國通過近百年不斷艱苦卓絕的斗爭而逐步由弱變強、提出中華民族巨大復興愿望。我們承接前人偉業,絕不能喪氣躺平或沾沾自喜,而應乘勝直追、奮勇向前。
芳林新葉催舊葉,水流前波讓后波。讓我們洞悉強弱之變的規律,與變化為友,與變化共舞,我們就是時代里的俊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