壯族三月三滿分作文
作文是非常有用的,不僅可以提高文學素養,還可以更好地了解自己和世界接下來給大家分享壯族三月三滿分作文,希望對大家寫壯族三月三滿分作文有所幫助。
壯族三月三滿分作文篇1
壯族人民主要分布在廣西、廣東、云南等省區。壯族的建筑、服飾、節日還有那著名的山歌,都彰顯了壯族人民的勤勞善良。
先看看壯族人民的建筑吧!他們的房子依山靠水。主要的原因是:壯族人民喜愛大自然,喜歡與大自然和大自然里的生靈一起生活。壯族人民的房子是由木頭搭建而成的。一樓是養生出的,二樓以上住人。
壯族人民的服飾是五花八門、色彩斑斕的。雖然壯族男子的服飾和漢族男子的服飾差不多,但壯族女子服飾和漢族女子的服飾相比就是天壤之別了。壯族人民勤勞善良,特別是女子。在壯族女子縫織衣服時同時也會繡上各種各樣的圖案。有鳥獸;有鮮花;還有許多具有沒號予以的圖案……壯族女子的服飾上除了精致的圖案外還會有各種繽紛的色彩。他們的頭飾也很精美別致,也有許許多多雕刻上去的圖案。壯族女子整套服飾上的色彩混起來都比彩虹沒美呢!
在壯族有一個最著名的節日,那就是在農歷三月初三的“歌墟節”,在“歌墟節”那天,每個村子都會是人山人海,熱鬧非凡。在村口,幾乎全村人都在那迎接外村人,并接受他們的挑戰。挑戰什么呢?當人事唱山歌啦。臺上的人唱山歌的時候,臺下的人也會跟著唱兩句給自己村里人助威。這些比賽時為了增進各個村子之間的友情,這也驗證了那句話:“友情第一,比賽第二”。這也是壯族人民的品質之一。壯族人民為什么可以吧山歌唱得那么好呢?請接著聽我介紹。
其實,在生活中,壯族人民也在一邊唱山歌。在壯鄉,壯族人民無論在哪里,都可以即興創作一首山歌。也就是說,壯族人民在生活中已經能夠達到一個代言的地步了。在田野里,可以聽見他們的歌聲,在兩個山頭間也可以聽到,甚至在他們自己家里有時候也會聽到他們用山歌對話。壯鄉人民憑著心情也能唱出優美動聽的歌。那歌聲同時也表達了當時唱歌的人的心情,如果他的朋友聽到了,也會用山歌與他交談。
壯族真是一個豁達樂觀,勤勞善良的民族啊!
壯族三月三滿分作文篇2
陽春_月,廣西壯族自治區迎來了一個節日,大家張燈結彩,喜氣洋洋,這,就是我們的“三月三”!
大家一定想問,三月三是怎么來的呢?其實,三月三有多種不同的來歷,但最著名的非“劉三姐”莫屬。
相傳,劉三姐的歌聲婉轉動聽,被譽為“歌仙”,但她的山歌里,揭露了財主們犯下的滔天罪行,財主們對劉三姐恨之入骨,于是趁其上山砍柴的時候讓她跌入山谷身亡。于是人們在歌仙逝世的三月初級中學三級年級唱山歌來紀念歌仙。這,也就形成了三月三最有名的習俗,歌圩節。
三月三不僅僅是壯族的節日,也是漢族、瑤族等多個民族的節日,在一些地方,三月三甚至比過春節更重要。
三月三這一天,壯族人民家家戶戶制作五色飯,染彩色蛋,穿上節日盛裝,趕去參加“歌圩節”。“歌圩節”的地點一般在離村子不遠的`地方。“歌圩節”一般持續兩三天,附近的群眾無論相識與否,都以飽滿的熱情迎接來自五湖四海的人們。在“歌圩節”上,各村的花季少年,紛紛三五成群地尋找別村的青年,集體對唱山歌。通常男青年先唱“游覽歌”,遇到合適的對象,便唱“見面歌”、“邀請歌”。得到女生回應,就唱“詢問歌”彼此互相了解。了解后便唱“愛慕歌”和“交情歌”。分別時,唱“送別歌”。歌曲隨心所欲地編,隨心所欲地唱。親切感人。
這,就是三月三,我們的三月三!
壯族三月三滿分作文篇3
農歷三月三又稱“三月三歌節”或“三月歌圩”,是壯族的傳統歌節。壯族每年有數次定期的民歌集會,如正月十五、三月三、四月八、八月十五等,其中以三月三最為隆重。這一天,家家戶戶做五色糯飯,染彩色蛋,歡度節日。歌節一般每次持續兩三天,地點在離村不遠的空地上,用竹子和布匹搭成歌棚,接待外村歌手。對歌以未婚男女青年為主體,但老人小孩都有來旁觀助興。小的歌圩有一、二千人,大的歌圩可達數萬人之多。
在歌圩旁邊,攤販云集,民貿活躍,附近的群眾為來趕歌圩的人提供住食,無論相識與否,都熱情接待。一個較大的歌圩,方圓幾十里的男女青年都前來參加,人山人海,歌聲此起彼伏,煞是熱鬧。 田陽縣的喬業都是歷來較大的歌圩。人們到歌圩場上賽歌、賞歌;男女青年通過對歌,如果雙方情投意合,就互贈信物,以為定情。此外,還有拋繡球、碰彩蛋等有趣活動。
拋繡球主要是娛樂,也作定情信物。當姑娘看中某個小伙子時,就把繡球拋給他。碰彩蛋是互相取樂承歡,亦有定情之意。歌節是民貿的盛會,也是弘揚民族文化的盛會。1985年,區人民政府將三月三定為廣西的民族藝術節。
壯族三月三滿分作文篇4
每一個民族都有很多自己特有的風味小吃,其中五色糯米飯就是我們壯族的一種傳統小吃。因為糯米飯的顏色是黑、紅、紫、黃、白五種顏色,因此得名五色糯米飯。
三月三,我們壯家人必定要吃五色糯米飯。吃過晚飯后,我和媽媽就在家里準備制作五色糯米飯的材料。制作糯米飯需要紅藍草、紫番藤、黃姜、楓葉還有食用油。首先和媽媽制作工序最復雜的黑色糯米飯,媽媽先把楓葉洗干凈,再拿錘子錘碎,然后放在鐵鍋中煮。當水溫達到五、六十度的時候,就可以把楓葉汁水倒到糯米當中,等汁水涼了以后,再把汁水倒到鍋中煮,汁水熱了又把它倒到糯米當中……如此反復幾次,最后把汁水倒入糯米中,浸泡一個晚上備用。接著我們又把黃姜拍碎,放到水里煮,直到熬出黃色的汁水,汁水過濾后就可以把糯米倒入浸泡一個晚上備用。
紫番藤和紅藍草也是用同樣的步驟來做的。當把這兩種汁水熬好后,就分別把汁水放到不同的容器中,再放入糯米,也是浸泡一個晚上。白糯米就簡單了,只需用冷水浸泡。五種顏色都浸泡了,媽媽告訴我:“明天就可以蒸五色糯米飯咯”。第二天清晨,我喜滋滋地跑進廚房撈起糯米一看,哇!除了泡在清水的糯米依舊是白色,其他的四種糯米全呈現出需要染的顏色:黑、黃、紫、紅,這些顏色好美!好神奇啊!“等糯米蒸好了,更美哦!”不知道什么時候,媽媽已笑瞇瞇地來到了我的身邊。我激動地說:“媽媽,我們快點蒸五色糯米飯吧,我太期待了!”媽媽開心地說:“好咧!我們就開始蒸糯米飯咯!”媽媽邊做邊對我說:“我們先將浸泡好的糯米瀝干,瀝干需要15分鐘,這樣瀝干的糯米蒸出來才有彈性,有嚼頭!”我聽了覺得做五色糯米飯還真有趣。接著媽媽拿好蒸籠,在蒸籠上鋪好紗布,我就及時地把食用油遞給媽媽,只見媽媽在瀝干的糯米中都拌入一些食用油,然后就開火蒸了。此時的我按捺不住一顆激動的心等待著。大概蒸了半個小時,隨著蒸氣的噴出,我聞到了糯米飯的香氣了!一旁的媽媽捏著我的小鼻子說:“小饞貓,再等等!”就這樣,又等了差不多半個小時后,五色糯米飯出鍋了。剛出鍋的五色糯米飯,好香,顏色好美!香得讓我垂涎欲滴!美得就像五彩的絨花!
這就是我們壯家三月三的五色糯米飯,又香又好吃!我愛壯鄉五色糯米飯,我愛我們的民族,我為自己是壯家一員感到驕傲,自豪!
壯族三月三滿分作文篇5
每一個民族都有很多自己特有的風味小吃,其中五色糯米飯就是我們壯族的一種傳統小吃。因為糯米飯的顏色是黑、紅、紫、黃、白五種顏色,因此得名五色糯米飯。
三月三,我們壯家人必定要吃五色糯米飯。吃過晚飯后,我和媽媽就在家里準備制作五色糯米飯的材料。制作糯米飯需要紅藍草、紫番藤、黃姜、楓葉還有食用油。首先和媽媽制作工序最復雜的黑色糯米飯,媽媽先把楓葉洗干凈,再拿錘子錘碎,然后放在鐵鍋中煮。當水溫達到五、六十度的時候,就可以把楓葉汁水倒到糯米當中,等汁水涼了以后,再把汁水倒到鍋中煮,汁水熱了又把它倒到糯米當中……如此反復幾次,最后把汁水倒入糯米中,浸泡一個晚上備用。接著我們又把黃姜拍碎,放到水里煮,直到熬出黃色的汁水,汁水過濾后就可以把糯米倒入浸泡一個晚上備用。
紫番藤和紅藍草也是用同樣的步驟來做的。當把這兩種汁水熬好后,就分別把汁水放到不同的容器中,再放入糯米,也是浸泡一個晚上。白糯米就簡單了,只需用冷水浸泡。五種顏色都浸泡了,媽媽告訴我:“明天就可以蒸五色糯米飯咯”。第二天清晨,我喜滋滋地跑進廚房撈起糯米一看,哇!除了泡在清水的糯米依舊是白色,其他的四種糯米全呈現出需要染的顏色:黑、黃、紫、紅,這些顏色好美!好神奇啊!“等糯米蒸好了,更美哦!”不知道什么時候,媽媽已笑瞇瞇地來到了我的身邊。我激動地說:“媽媽,我們快點蒸五色糯米飯吧,我太期待了!”媽媽開心地說:“好咧!我們就開始蒸糯米飯咯!”媽媽邊做邊對我說:“我們先將浸泡好的糯米瀝干,瀝干需要15分鐘,這樣瀝干的糯米蒸出來才有彈性,有嚼頭!”我聽了覺得做五色糯米飯還真有趣。接著媽媽拿好蒸籠,在蒸籠上鋪好紗布,我就及時地把食用油遞給媽媽,只見媽媽在瀝干的糯米中都拌入一些食用油,然后就開火蒸了。此時的我按捺不住一顆激動的心等待著。大概蒸了半個小時,隨著蒸氣的噴出,我聞到了糯米飯的香氣了!一旁的媽媽捏著我的小鼻子說:“小饞貓,再等等!”就這樣,又等了差不多半個小時后,五色糯米飯出鍋了。剛出鍋的五色糯米飯,好香,顏色好美!香得讓我垂涎欲滴!美得就像五彩的絨花!
這就是我們壯家三月三的五色糯米飯,又香又好吃!我愛壯鄉五色糯米飯,我愛我們的民族,我為自己是壯家一員感到驕傲,自豪!
壯族三月三滿分作文篇6
每一個民族都有很多自己特有的風味小吃,其中五色糯米飯就是我們壯族的一種傳統小吃。因為糯米飯的顏色是黑、紅、紫、黃、白五種顏色,因此得名五色糯米飯。
三月三,我們壯家人必定要吃五色糯米飯。吃過晚飯后,我和媽媽就在家里準備制作五色糯米飯的材料。制作糯米飯需要紅藍草、紫番藤、黃姜、楓葉還有食用油。首先和媽媽制作工序最復雜的黑色糯米飯,媽媽先把楓葉洗干凈,再拿錘子錘碎,然后放在鐵鍋中煮。當水溫達到五、六十度的時候,就可以把楓葉汁水倒到糯米當中,等汁水涼了以后,再把汁水倒到鍋中煮,汁水熱了又把它倒到糯米當中……如此反復幾次,最后把汁水倒入糯米中,浸泡一個晚上備用。接著我們又把黃姜拍碎,放到水里煮,直到熬出黃色的汁水,汁水過濾后就可以把糯米倒入浸泡一個晚上備用。
紫番藤和紅藍草也是用同樣的步驟來做的。當把這兩種汁水熬好后,就分別把汁水放到不同的容器中,再放入糯米,也是浸泡一個晚上。白糯米就簡單了,只需用冷水浸泡。五種顏色都浸泡了,媽媽告訴我:“明天就可以蒸五色糯米飯咯”。第二天清晨,我喜滋滋地跑進廚房撈起糯米一看,哇!除了泡在清水的糯米依舊是白色,其他的四種糯米全呈現出需要染的顏色:黑、黃、紫、紅,這些顏色好美!好神奇啊!“等糯米蒸好了,更美哦!”不知道什么時候,媽媽已笑瞇瞇地來到了我的身邊。我激動地說:“媽媽,我們快點蒸五色糯米飯吧,我太期待了!”媽媽開心地說:“好咧!我們就開始蒸糯米飯咯!”媽媽邊做邊對我說:“我們先將浸泡好的糯米瀝干,瀝干需要15分鐘,這樣瀝干的糯米蒸出來才有彈性,有嚼頭!”我聽了覺得做五色糯米飯還真有趣。接著媽媽拿好蒸籠,在蒸籠上鋪好紗布,我就及時地把食用油遞給媽媽,只見媽媽在瀝干的糯米中都拌入一些食用油,然后就開火蒸了。此時的我按捺不住一顆激動的心等待著。大概蒸了半個小時,隨著蒸氣的噴出,我聞到了糯米飯的香氣了!一旁的媽媽捏著我的小鼻子說:“小饞貓,再等等!”就這樣,又等了差不多半個小時后,五色糯米飯出鍋了。剛出鍋的五色糯米飯,好香,顏色好美!香得讓我垂涎欲滴!美得就像五彩的絨花!
這就是我們壯家三月三的五色糯米飯,又香又好吃!我愛壯鄉五色糯米飯,我愛我們的民族,我為自己是壯家一員感到驕傲,自豪!
壯族三月三滿分作文篇7
布依族是中國的少數民族,在黔西南州主要分布在南北盤江兩岸。我老家是布依族,居住在貞豐縣平街鄉的北盤江岸邊。布依族有許多民族節日和風俗習慣,讓我記憶最深刻的節日是布依族三月三。
我們布依族村子每年由五家人輪流做東,牽頭組織做每年的節日活動。三月三的節日由東家開會決定收錢的多少,然后分頭告訴各戶,大家按照規定的時間把錢交上,東家在節日的前一天把東西準備好。
節日當天,小孩們穿著五顏六色的新服裝,歡快的跳舞,盡情的歌唱;年輕的哥哥姐姐在做古歌比賽;阿姨們上午在家里打糍粑,下午去藏山;叔叔們殺豬祭山祭祖。
神秘的儀式在寨中的古樹下進行,只有大男人才能參加,做一些神秘的活動,我們不知道。儀式開始前,由東家和先生在村邊路上的樹枝上掛稻草繩作為標記,有專人看守著。東家大喊:各家各戶藏山嘍!各家各戶藏山嘍!家家戶戶紛紛關門上山,就開始藏山。儀式開始了,外面的人不能進村,也不能路過村子,否則將受到懲罰。儀式結束后,東家又大喊:各家各戶回家嘍!各家各戶回家嘍!大家回家做飯祭祖。
在山上的活動有古歌比賽、吹木葉比賽、斗牛比賽、放風箏比賽等等。
古歌比賽在樹林里進行,男女分為兩派,一邊問一邊答,場面非常熱烈。答對的大家熱烈鼓掌,答錯的大家嘲笑他們。比賽一直持續到傍晚,大人叫回家時才收場,大家依依不舍地分手了。
參加布依族過三月三,你會覺得非常有趣!非常奇妙!非常神秘!
壯族三月三滿分作文篇8
每年農歷三月三是我們壯族人民傳統的盛大節日。這一天,家家戶戶都會做五色糯米飯。
傳說,有位才智超群的壯人韋特桂,在土皇帝手下為臣。一年大旱,他為解除百姓疾苦,奏邀土皇帝親往壯鄉視察,用計使皇帝免去皇糧。土皇帝后來發覺上了當,把特桂視為眼中釘,下令捉拿他歸案。壯鄉百姓聞知,連夜送特桂上山躲藏。皇兵捉拿不著,就放火燒山,那天正是歷三月初三。皇兵走后,鄉親們在一棵大楓樹洞里找到特桂尸體,含淚把他葬在楓樹旁。以后的每年三月三,壯人就用楓葉等植物顏汁把糯米染成紅、黃、紫、黑等色,蒸熟后拿到山上祭祀特桂。
聽媽媽說,這就是我們吃的五色糯米飯,黑色象征土地肥沃,紅色象征子孫發達昌盛,白色象征純潔的愛情,黃色象征五谷豐登,紫色象征富裕,這五色糯米飯組成了生活中人們所需要的追求。到現在我終于明白媽媽為什么那么喜歡做糯米飯。
今年離三月三還差四天,媽媽就開始張羅著做糯米飯了。她從老家摘回蜜蒙花、紅蘭草和紫蘭草,又去超市買回二十斤糯米。她先把紅蘭草和紫蘭草剪成細細的,再用水把它反復沖洗干凈,把燒開的熱水倒入分別盛紫蘭草和紅蘭草的盆中,然后使勁兒地搓呀搓。站在一旁的我和哥哥也加入其中,和媽媽一起干了起來,可我們稚嫩的手一碰熱水,手被燙紅了,像被烤熟的雞翅。大概搓了二十分鐘,盆里的水越來越紫,越來越紅了,媽媽就打撈草葉,過濾汁水,把糯米分別倒入紫水和紅水中浸泡。蜜蒙花就更簡單了,直接放在水里煮幾分鐘,黃顏色就自然出來了。等水涼了,就可以浸泡糯米了。
媽媽告訴我:“明天就可以蒸糯米飯啦!”我開心地說:”我好期待明天新鮮出爐的糯米飯啊!”
第二天一大早,我喜滋滋地跑進廚房一看,哇!紫色的,黃色的,紅色的,這些顏色好美啊!媽媽撈起糯米,盛放在蒸鍋里,還用紅色的糯米粒在紫色的糯米上寫著“三月三”三個字,就可以開火蒸了。我按捺不住,著急地在等待著。
大概蒸了三十分鐘,鍋里熱氣騰騰,一股清香彌漫全屋,我巴不得掀開鍋蓋,媽媽立馬止住我,說:“再等等,小饞貓!”仿佛過了一個世紀,糯米飯終于出鍋了,色澤那么鮮艷,是晶瑩透亮的,是五彩繽紛的,美得如同一個個絨花。我看得垂涎欲滴,立馬抓起一團糯米飯往嘴里塞,滋潤柔軟,吃起來讓我回味無窮,不禁嘖嘖贊嘆道:“太好吃了,真是色香味俱全啊!”
五色糯米飯,成為壯家人最愛吃的美食之一,我愛壯家糯米飯,我愛我們的民族,我為自己是壯家一員而感到驕傲、自豪!
壯族三月三滿分作文篇9
三月三,壯族人的節日,武鳴應該是最熱鬧的吧。千人竹竿舞,千人武術,千人廣場舞。斗牛。窗外,天還是朦朦朧朧的,天邊包裹這一層層薄薄的絲衣,天外想起一聲聲清脆對額雞鳴,打破了寧靜的武鳴,迎接著三月三的開端,蒙蒙的睡夢還沒醒,便響起了迎接三月三的激情。
十點左右,天邊摸過一絲絲的彩云,我們懷著愉悅的心情,悠悠的來到主會場,進入眼簾的是繁華的街道,熱鬧的小攤小販,一眼望過去,人山人海,每個人都穿著自己專屬的衣服,顏色繽紛多彩,形成了五顏六色的世界,猶如彩虹一般的顏色。男的女的,老的少的,各式各樣都有,擠滿了整個街道。一陣陣風吹過,不同的香氣撲鼻而來,輕輕的閉上眼睛,腦海里浮現出一幅幅美食的畫面,有烤羊串,烤魷魚,烤雞,臭豆腐。五花八門樣樣都有,簡直就是天下美食,人間美味。踏這輕快的步伐,懷著愉悅的心情,進入美食的世界,嗅著不同的味道,猶如進入食品的世界。
天慢慢暗了下來,摸過一層層濃厚的烏云風猶如一個個淘氣小精靈一樣,嘩啦啦的吹,隨著時間時間一分一秒的流逝,演唱會剛開始,天空便翩飛著朦朦朧朧的細雨,一縷縷,一片片,一絲絲,一條條,一陣陣。布滿了整個世界,我們的熱情并沒有被抹滅,我們并沒有多在意,但是老天就是這樣無情,雨越來越大,一滴滴又一滴如豆點般,紛紛散入大地,無情的雨,無情的時間,無情的世界把我們逼入帳篷里,無奈伴隨著,哎~我輕輕地嘆了嘆口氣,我用失望的眼神望著這雨,心中不知是什么感情。
時間不等人,雨一下就下了好久,一切的一切都已經過去了,千人竹竿舞,千人武術,千人廣場舞都已經沒有了,哎~無奈,我們懷著遺憾的心情回家了。風遺憾的吹著,一切的一切都顯得有些悲涼了。
壯族三月三滿分作文篇10
壯族傳統歌節。又叫“三月三”、“歌圩節”、歌圩,狀語交“窩埠坡”、“雙龍洞”。
壯族人民每到“三月三”時,方圓數千里的男女青年,都開開心心地穿上盛裝來參加,少則幾百人,多多則數千人或上萬人。頓時,人山人海,歌聲響亮,成了歌的世界。搭彩棚、擺歌臺、拋彩球、則佳偶,別有風趣。
在歌圩上,各村屯的男女青年,各自三五成群,尋找別村的青年,集體對唱歌。通常由男青年主動先唱“游覽歌,”觀察物色對手;遇有比較合適的對象,便唱“見面歌”和“邀請歌”;得到女方的答應;彼此互相了解之后,便唱“愛慕歌”“交情歌”;分別時則唱“送別歌”,歌詞即編即唱,比喻貼切,親切感人。男女青年經過對歌接觸之后,建立了一定的感情,相約下一次歌圩再會。
在歌圩上還有碰蛋的習俗:小伙子用手上的彩蛋碰姑娘手中的彩蛋;姑娘如果不愿意就把蛋握住不讓碰,如果有急就讓小伙子碰。蛋碰裂后兩人共吃彩蛋,這就播下了愛情的種子。
此外,還有搶花炮、演壯戲、耍雜技、舞彩龍、無彩鳳、武術表演、唱桂劇等,整個山鄉沉浸在節目的氣氛中。
壯族三月三滿分作文篇11
農歷三月初三日,春風和煦,陽光明媚,古帝鄉人潮涌動,齊集獅子山白水寺之上,游覽大好春光,瞻仰劉秀金像;舒展身心于山野,祈福平安于寺廟。
是日,八方游人如同百川歸海,帝鄉繁華之街道更顯節日之盛裝。滿街橫幅迎風招展,琳瑯商品擺放兩邊;勁歌熱奏吸游人,辣舞狂跳促展銷。街中車流如織,人流如潮。行人摩肩接踵,游者絡繹不絕;老人面露祥和之氣,小孩盡顯歡樂之容,青年極扮瀟灑之酷,少女盡穿時髦之裝。繁華錦繡,平日少有。
古帝鄉吳店鎮,物華天寶,地杰人靈,交通便利,民風淳樸。憶往昔,龍飛白水孕育氤氳之氣,光武中興譜寫輝煌篇章。看今朝,漢十高速橫貫全境,明星鄉鎮初顯靚麗容顏;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如火如荼,小康和諧社會芳容初綻。政治清明又顯盛世氣象,人民安樂再露喜悅情懷。三月三日是舒展之日,是自在之日,是喜慶之日,是祥和之日。
白水湖微波蕩漾,獅子山滿目青翠。嫩綠枝頭新葉招手,古色建筑古香依舊。白水寺前九龍環山,劉秀殿后萬木爭春。遠看山寺桃花朵朵盛開,近看洛陽牡丹株株吐艷。游樂場地不亞于迪斯尼樂園,文化戲臺不遜于梨園鬧春。山上處處人潮涌動,路上一片歡歌笑語。鼓樂喧天震動山野鳥獸,人聲鼎沸玩樂農家莊園。白水碑廊似悠悠古韻彈唱從古至今的詩文真諦,陰麗華園像隱隱笙歌飄溢從冬到春的百花芳香。相機閃動留下難忘瞬間,數碼攝影刻下美好記憶。登騰龍閣俯視帝鄉高樓林立,坐三馬亭環看白水今日新貌。劉秀金身靜訴一段千年激越往事,帝鄉人民開創一頁今生盛世旅游。感時日之逢迎盛世,唱生活之再添斗金。游山乎其心情何等暢快!觀人乎其感覺何等愜意!呼八方游客,于明年三月三日攜親朋好友,盛節再相逢,古帝鄉,白水寺,敞開雙臂歡迎你!
三月三是三月盛會,是帝鄉金春,是百姓節日,是人間天堂!
壯族三月三滿分作文篇12
壯族人一直認為五彩繽紛,鮮艷誘人的五色糯米飯是“吉祥”“幸福”的飯。婦女們以能制作顏色鮮艷純正的五色飯為傲。
三月三,壯族村寨到處可聞到五色糯米飯的芳香。屋前房后,孩子們手拿五色糯米飯,邊吃邊玩;村頭樹下,婦女們互相品嘗“杰作”,交流蒸飯經驗。有的年輕男女,則揣著用荷葉包著五色糯米飯去趕歌圩,他們要把自家的“杰作”送給心上人品嘗。下午2時左右,人們就要帶上五色糯米飯和其他供品,到祖宗墳前祭掃了。
晚上,許多壯族村寨還有夜歌圩,歌手們正通宵達旦地對歌,吸引了眾多村民,場面非常熱烈。五色糯米這種民族風味食品,與祭祖娛神活動融在一起后,更充滿情趣。
斗轉星移,時間過了數千年。壯族的五色糯米飯,雖從古而來,但并不因時間的流逝而被人“拋棄”,散發的芳香卻越來越誘人。自從南寧國際民歌藝術節開始舉辦后,壯族的五色糯米飯更成了“寵兒”。一些東南亞友人還專程帶五色糯米飯回國給家人品嘗。
壯族五色糯米飯,是壯族祖先留給后人的無形財富。我們相信,壯族五色糯米飯永遠不會“褪色”,流傳萬代。
壯族三月三滿分作文篇13
每年的農歷三月三,是我們壯鄉的傳統節日。
今年的“三月三”又快到了。時間在飛逝,明天就是我早盼望來到的“三月三”了,我的心情哪,甭提多高興了。
晚上,媽媽就開始作起“三月三”的食品準備。首先媽媽拿來紅蘭,炒了一下就滾了熱水,就把紅蘭泡入水中,媽媽就用手_著紅蘭,不過多久,紅蘭便冒著熱氣,水變成了紅紫顏色的了,香透了。我想……彩媽媽就把糯米洗好,泡入紅蘭水,等到明天早晨蒸。聽了媽媽說明天蒸,我焦急了。但還是得明天吃上這香噴噴的糯米飯,因為明天是“三月三”嘛,這只是準備。然后,媽媽做另一種食品,就是雞蛋。
第二天清早,我一骨碌地爬床來,穿上衣褲就聞到一股糯米飯的香味。于是,我趕忙來到廚房。早起的媽媽見了我說:“快快來吃糯米飯了。”我興奮地歡呼起來,擰開飯jin的蓋,哇,好香啊,只見飯jin里乘著美麗的糯米飯,有黃色的,白色的,紅色的,紫色的`。我抓起一大把的糯米飯,津津有味地吃起來。吃了一會兒,媽媽又遞給我雞蛋,我驚喜極了。于是,我又津津有味地吃起雞蛋來。原來這些美味食品是媽媽一清早起來做的。我想:“……”這天,有的小朋友還結了個雞蛋網,掛在胸前,網里放著個紅通通的雞蛋。我們還拿著雞蛋,和別的同學斗呢,真是有趣。
我想:人們為什么要做各種顏色的糯米飯,肯定是它表示著使人們一年風調雨順,五谷豐登,吉利的含義吧!雞蛋呢,也許是祝愿我們小孩呢感快長快長,健康成長呢。
壯族三月三滿分作文篇14
農歷三月三,也叫上巳節。是中華民族獨有的節日。為了讓更多的人了解和參與三月三活動,廣西首次在三月三節日放假兩天,太令人喜出望外啊。
天空細雨綿綿,我來到了壯鄉。這壯鄉隱藏在群山懷抱之間,一眼望去,全是用竹子搭建的吊腳樓,滿地都是嫩綠的野草,一副多么美麗的田園詩畫啊。樸實的壯族人們熱情地邀請我們這些外來的游客進屋里歇息,避雨。我進了一位老大娘的家中,她熱情
地給我沏上了一杯熱乎乎的茶,我和老大娘攀談起來,對三月三民俗有了更多的了解:相傳為了紀念壯族歌仙劉三姐而形成的節日,故又稱歌仙節。人們趕歌圩,搭歌棚,舉辦歌會,青年男女們對歌、碰蛋、拋繡球。
雨住了,人們的心也不由自主地火熱起來了。只見方圓幾十里的壯族男女青年穿著艷麗的民族服裝來到了精心搭制的歌圩臺上載歌載舞。圩臺周圍人山人海,煞是熱鬧。我好奇地望著舞臺上,只見男女分成了兩個隊,像拋繡球一樣,你拋來一句,我就回一句。對山歌到了高潮,大家你一言我一語,內容也更精彩紛呈了。姑娘唱問:“什么結果一條心?”小伙子唱答“就是芭蕉結果一條心呀!”還有很多斗智的歌詞,大家也被情不自禁地帶入到了思索歌詞之下句的境界中了。驀然回過神來,才知壯鄉人民的智慧之大,以及壯鄉人民對于歌曲的追求之多,這些早已把人們都折服了吧。
天色晚了,人們漸漸散去了,但這壯鄉美妙的山歌已深深留在了人們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