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吶喊》讀書筆記300字
通過寫讀書筆記理清閱讀內容的結構和脈絡,幫助你更快地理解全書的主旨和重點。《吶喊》讀書筆記300字怎么才能寫好?這里分享一些《吶喊》讀書筆記300字,方便大家學習。
《吶喊》讀書筆記300字篇1
《吶喊紅寶石》的主人公是達拉斯和佛羅里達雙胞胎兄妹,以前每個領養他們的人不到三天就把他們“退貨”了,而且有些人把他們當成奴仆。諦樂和賽蕊的領養,使他們有了很大的變化,他們必須學會愛。
我最喜歡諦樂和賽蕊發明的特別食譜,有“不再做孤兒蛋糕”,“不再想孩子鹵肉”,“心臟病復原點心”,“歡迎回家熏肉”......這對老夫妻自己的孩子走了,他們常常自我安慰,這一點令我很佩服。他們領養了達拉斯和佛羅里達這對可憐的孩子,想讓他們過上幸福的生活。起初,佛羅里達和達拉斯認為諦樂和賽蕊是瘋子,但經過一場生死之后,他們改變了。這個和我的一段經歷有點兒像:起初,我很討厭吃藕,媽媽建議我多吃一點兒,我也不知道是有意的還是無意的,夾了一片藕,覺得味道不錯,就又夾了幾片,后來我就喜歡上了吃藕,把吃藕當成了一種樂趣。
每個人都要學會面對現實,還要學會愛。
《吶喊》讀書筆記300字篇2
魯迅是我最喜歡的文學家之一,相信大家對他都是熟悉的。他寫了非常多的作品,例如《朝花夕拾》、《吶喊》、《彷徨》、《墳》等等。
但其中我最喜歡的是《吶喊》因為它揭示了種種深層次的社會矛盾,對中國舊有制度及陳腐的傳統觀念進行了深刻的剖析與比較徹底的否定,表現出對民族生存濃重的憂患意識與對社會變革的強烈愿望。
我覺得從辛亥革命到五四時期的社會生活,魯迅先生就是以這樣的方式來反映當時社會對文化的輕視與一種可悲的社會現象,對舊時文人迂腐可悲以及自命清高的鄙視。從文章中我深深地感受到作者對當時社會的無耐與不滿,以及對當時社會的絕望。
讓我們一起吶喊吧,向社會吶喊,向生活吶喊,把我們的國家變得更加富強。
《吶喊》讀書筆記300字篇3
達拉斯和佛羅里達是柏斯屯孤兒院最令人頭疼的孩子。調皮搗蛋的天性使他們在收養家庭中無立足之地,受人虐打,把他們當作不需支付酬勞的雇工一樣看待。長此以往,雙胞胎失去了對大人的信賴,直到諦樂和賽蕊的出現,才讓他們重拾天真與不曾擁有過的溫馨。
正是諦樂和賽蕊濃濃的愛改變了達拉斯與佛羅里達,沒有拘束,只有在吶喊山谷里追逐嬉戲。憤世嫉俗的佛羅里達學會了愛別人,達拉斯學會了面對現實。沒錯,有了愛,一切皆有可能。
對待佛羅里達言語上的冒犯,諦樂選擇了禮讓與寬容,慢慢地溝通,漸漸地融入了對方的生活。在生死一線間,佛羅里達冒著危險去救諦樂,證明了她善良的本質。
如果你想改變一個人,試著去愛他、寬容他、理解他,就算再大的隔閡也會煙消云散,僅剩下一座溝通的橋梁,就像封面上寫的那樣:“在愛的港灣中體味人生,這或許就是成長的契機。”能做到這些,你不是就已長大了嗎?
《吶喊》讀書筆記300字篇4
魯迅先生“哀其不幸,怒其不爭”貫穿《吶喊》中的所有作品,對封建制度及封建禮教進行極其深刻的揭露、批判是《吶喊》最為鮮明的思想主題。首篇《狂人日記》,通過狂人的敘述,揭示中國社會幾千年的文明史實質上是一部吃人的歷史;而所謂的“仁義道德”其本質是吃人。
在揭示出吃人本質的同時,作者還揭示這一吃人本質對人民群眾毒害之深,如《藥》中的華老栓、《故鄉》中的閏土、《孔乙己》中的孔乙己、《明天》中的單四嫂子等。
小說在描寫封建勢力、封建禮教對人民壓迫奴役所造成的一系列悲劇時,既暴露了封建制度、封建社會所造成的人民物質上的“病苦”,更重視揭露人們精神上的“病苦”,以警醒“不幸的人們”起來打破封建思想道德的禁錮。魯迅先生用幽默風趣的語言,憤怒而又帶鼓勵的語氣,激勵當時的中國人,表現了魯迅先生急切的希望沉睡中的巨龍——中國,早日蘇醒。
《吶喊》讀書筆記300字篇5
《吶喊》作為五四新文學的一聲吶喊,仿佛劃破黑暗的光,具有振聾發聵的意義,魯迅在其中塑造了狠點生動典型的人物形象。讓我最欽佩的便是魯迅在吶喊各
在我看來,魯迅先生哀其不幸的代表是《阿Q正傳》。啊Q是當時社會中病態之人,他只是舊
沒有華麗的語言,結局似乎都是大家不愿看到的悲劇,但無疑《吶喊》一書是吸引人的,在這里,有魯迅憂國憂民的民族責任,有魯迅如春雷般反對封建制度的呼喊,有魯迅對于中華民族深深的熱愛。因為是大愛,所以動人,因為是民族之愛,所以震撼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