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攀登的作文議論文
寫作文是一種表達思想和情感的方式,通過文字將內心深處的想法和感受表達出來,讓讀者能夠理解和感受到作者的內心世界。小編給大家分享關于攀登的作文議論文參考,方便大家參考關于攀登的作文議論文怎么寫。
關于攀登的作文議論文篇1
1月4號晚上,我和爸爸去1908電影院看《攀登者》這部電影,這部電影讓人回味無窮。
1960年,國家登山隊去攀登珠峰,在路途中,老隊長犧牲了,方五洲為隊長帶著兩名隊員登上珠峰,由于救隊友而把攝影機丟掉,他們沒法拍照,把五星紅旗塞進手電筒入放入挖好的坑里,拿走了一塊化石。由于他們沒有拍照,國際不承認中國登上珠峰。由于一些原因,登山隊解散了,方五洲也下放去燒鍋爐。
經過漫長十年的等待,國家登山隊重新組建,方五洲和他的'另外兩個隊友都回歸,方五洲和新隊友開始訓練,經過長時間的準備,開始要登山了。第一次登山,方五洲由于救隊友而受傷,第一次登山失敗。
第二次登山有一名新隊員為隊長開始登山,在路途中,他們遇到雪崩,新隊長為了保護照相機和隊員的生命,用小割斷繩子自己墜入懸崖中,第二次登山又失敗了。第三次登山還是方五洲帶隊,他們到達第二臺階,避開風暴后,成功搭成金屬梯,登上珠峰,方五洲挖開坑,拿出手電筒中的紅旗,讓五星紅旗飄揚在珠峰上面。他們拍照留念,測量珠峰的高度,向全世界證明中國登上珠峰。
我明白了,無論干什么事情都要有恒心,有毅力,有堅持,只有堅持才會勝利!
關于攀登的作文議論文篇2
今天,我和爸爸媽媽一起去看了一部感人的電影,名叫《攀登者》。這部電影講的是方五洲、曲松林、杰布和一位隊長,他們一起攀登珠穆朗瑪峰,在攀登過程中,他們遇到了雪崩,隊長在這次雪崩中不幸的犧牲了。臨終前囑托他們說:“不要管我,你們一定要爬上珠峰,我們自己的山,要自己登上去”。經過艱苦的努力后他們終于登上了珠峰。他們挖出來一個化石,并且把國旗埋在了雪中。可是還少了一個證物,就是用攝像機拍下三百六十度的視頻。原來方五洲在救曲松林的時候被迫丟掉攝影機,因此攀登珠峰這個事實受到了全世界的質疑。
十年后中國再一次組建登山隊,方五洲為突擊隊長,杰布為后勤隊隊長,曲松林因為在上一次登頂的時候受了傷,被截了半條腿,因此不能登山,被任命為副總指揮,楊光擔任攝影師。
第一次向山頂發起沖鋒時,由于天氣預報小組預測晚了,錯過了窗口期,因此他們玉帶了雪崩,差點沒了命,第一次攀登失敗。
第二次,楊光申請自己帶,最后終于得到了許可,當他們登上第二臺階時,楊光被氧氣罐砸倒到懸崖下,所以第二次沖鋒也失敗了。
一年一般只有一兩個窗口期,正在眾人垂頭喪氣的時候,氣象小組得出三天后很可能有短暫的窗口期,方五洲等人聽到這個消息后,再次燃起熱情,向山頂發起第三次沖鋒,經過艱苦的奮斗,他們終于登上了峰頂,并且拍下了三百六十度的攝影。
看完這部電影,我印象最深的一句話是:“我們自己的山,自己要登上去”。我最喜歡的一段是最后他們登上去后,興奮的用通話機說道:“報告大本營,報告北京,現在是北京時間一九五七年五月二十七日十四時三十分,中國登山隊,九名隊員,成功登頂”
關于攀登的作文議論文篇3
一個人最難認識的便是自己,悲慘的結局在于自以為找到了答案,交上了一份滿意的答卷,其實事實完全南轅北轍。
——題記
普羅米修斯創造了人類,又在他們每個人的脖子上掛兩個口袋。一只裝別人的缺點,另一只裝自己的缺點。他把那只裝別人缺點的口袋給人掛在胸前,另一只則掛在背后,因此人們總是能夠很快地看見別人的缺點,而自己的缺點總看不見。對于每個人來說,總是過多地關注自己與他人的優點,而無視自己和他人的缺點,不懂得從自身和別人的失敗中吸取教訓,反而一錯再錯。
當我遇到挫折時,就幻想自己在攀巖,待一切準備就緒,便開始信心百倍地攀巖,而且有意無意地留心同行的人。有的人一鼓作氣,迅速地向上攀登,可是因為沒有抓牢根基而掉了下去,他們過于急躁;有的人一開始竭盡全力攀登,最后體力不支,卻仍然頑強地攀登,但還是掉了下去,他們沒有掌握方法;還有的人不甘示弱,效仿前面的人盲目攀登,他們也掉了下去,這一切我都看在眼里,我吸取他人的教訓,雖然身處巖壁低處,但不緊不慢地攀爬著,我堅信,成功就在不遠處。
可是,不順心的事時時發生,剛才還是陽光明媚的天氣轉眼間陰云密布,竟下起了絲絲小雨,這對一個攀巖者來說,無疑是一場很大的挑戰,雨漸漸模糊了我的視線,前方一片迷茫,我更加小心翼翼地攀登,全身心投入,終于攀上了頂端。此時,剛才還因為受到挫折而灰心喪氣的我,此時喜悅之情溢于言表。我在想,為什么總是有人盲目效仿前人?因為他們往往關注熟練攀巖的人速度之快,把他們的成功想象的很簡單,是這種心理蒙蔽了他們的雙眼,看不到成功人士背后付出的心血。
人生就如攀巖,是一場認識自己的考試,這場考試從未停止過,生命不息,攀爬不止,要想取得成功,不僅要有一顆有理想,有追求的心,更要心存自信。自信來源于自知,任何人來到這個世界上,在某些方面都有別人所沒有的東西,有缺點,也有了優點,這些方面形成了自己的“人生密碼”,首先發現自己的缺點,再從別人的失敗中吸取教訓,充分發揮自己的優點,從而不斷完善自我。人們的生活過程也就是尋找和探索成功的過程,只要運用合理的方法,將自己的“人生密碼”與“事業密碼”對上號,就像一把鑰匙打開一把鎖,接著徐徐開啟的,就是成功的大門。
攀登,是一種向上的姿態,也是一種追求的過程,它意味著體力的付出,更意味著意志的堅持。攀登是一種智力的拼搏,也是一種情感的掙扎,它意味著位置的變化,更意味著境界的開拓,它不僅克服了外部的困難,更戰勝了內在的自我。
關于攀登的作文議論文篇4
電影《攀登者》選擇在國慶期間上映,它的最大主題必須與“愛國主義”相關。我不喜歡談論這個話題,但這個電影我是真的喜歡,別人的批評就讓他去吧。在討論之前,首先,我必須大聲喊出:我是中國人,我自然愛國,我在這個背景下長大,她支持我學習成長,不管在哪也得明白感恩與回報。
出國留學幾年,恍惚于里外不是“家”。模糊的歸屬感讓一個蘿卜一向在找一個適宜的坑,這是一個此刻進行時。感受到的文化差異,存在于每件事的思想、行為背后。最無法控制的是,潛移默化中“我”的一些部分被改變了,比如:父母無法理解我早上吃碗熱干面,還必須來杯咖啡。這還只是“形”上的。如果不是換國家,只是換個國內城市,人們是不會上升到展開一段耐人尋味地微妙對話時,夾雜不知是試探還是鄙夷還是羨慕還是嫉妒的復雜語氣,談論關于國內與國外的問題。
步履艱難,稍有言語不慎,稍有......不敢想,不愿想......
《攀登者》主要講述了在1960年,中國登山隊第一次登上珠穆朗瑪峰,因沒有留下任何影像,而不被世界承認。15年后,中國重組登山隊再次挑戰登頂成功,并測量公布了珠峰的最新準確高度。
導演是出生于60年代的香港人李仁港,我喜歡他的展現手法。千篇一律的愛國主義題材,對當代主流年齡段的人們,已經有些麻木。我們熟悉又陌生的,從小被要求學習的資料,年復一年、日復一日地復習,概念套概念,故事套故事,你說上句,我接下句。有時我會困惑,具有愛國主義意味的影視淚點,以及觀看時脖子下方帶有的阻礙酸澀感,還有最終釋放壓抑時的暢快,靠的是潛意識里根深蒂固地學習資料,從而引起的某種意義上的幻想共鳴。問題在,我們沒有真實感受過國家艱難,經歷和歷史故事還是有距離的。
父母對國家的感情,父母的父母對國家的感情,與我們對國家的感情顯然不一樣。親眼見到國家漸漸走向強大,他們切身作為一員感動,心中經歷與如今交織,內部情感復雜,牛奶兌咖啡,絲絲縷縷漸進構成糾纏。這樣所產生的情緒,我們無法體會。在課堂上講著課的方五洲,應對學生略帶冒犯的提問,他會怎樣想?看到自我與隊友用生命攀登,千辛萬苦站到高峰帶回的化石,被學生隨意碰掉摔壞,手捧兩半時,他又會怎樣做?導演沒有讓他去辯解、指責,時間不斷向后走,所有人經歷過的光陰不可被復制,彼此不理解也是常態。
與內斂保守的方五洲不一樣,曲松林具有冒險精神,他恨被方所救,已經付出如此代價,卻讓中國和隊員一齊承擔了15年的“不被承認”。起初,他不理解在以秒計算的生命里,作這種選擇的意義。他最切實的經歷是十幾年來的一切,回顧過去,他更期望那一刻隊長的選擇是一臺機器,而不是隊友生命。他嚴格教導李國梁,灌輸了多年懊悔下總結出的宗旨——保護攝影機。李確實完成了前輩交給他的任務,曲松林卻后悔了。拖著尸體一瘸一拐回來的他談及職責,不再貿然讓突擊隊隊員前進,優先研究生命安全。在經歷了相似于方五洲的時間,他也懂得了方五洲當年的選擇。
那里是我記憶深刻的一點,身邊熱乎乎的人的聯系被加深,不再僅限于將所有感情歸于一個大主題。比起聽訓大道理,人情味更令人動容。再比起這個,更想假設的是如果這是一個循環,曲松林會不會一次又一次的后悔。畢竟,這是一個無法兩全的選擇。
人的矛盾感,是我熱愛的部分,糾結的過程是在研究哪個更值得,值不值得衡量的是,看不見摸不著的東西,以及預測它們對自我利益的未來影響。在不得已做選擇的情景下,搖擺停留地一點點時間,很動人。
電影時長有限,導演想表達的資料卻很豐富,加上出場演員也很多,導致有些主角行為過渡沒有很自然,雖然有一點點尷尬,也是能夠理解的。可是,影片中有一點很奇妙——情節推動靠的是感情線,感情能夠有其他研究,只可是導演恰好選擇了感情。選擇講述感情線是一個較為妥當的商業選擇,容易引起更多人共鳴、平衡了女演員和男演員、女性觀眾和男性觀眾、代表自然的磅礴大氣音樂下穿插著代表感情細膩憂郁的旋律與之比較,更加能渲染出大眾眼淚。更奇妙的一點是,在愛國題材下,感情線卻能夠與之齊平。對祖國的感情是毋庸置疑的,除此之外,仔細刻畫了個人追求,這難道不是真正貼合當代人的愛國方式嗎?
回憶起徐纓和方五洲的感情之路,最清晰的卻僅有令人感動的開頭和結尾,還有略顯俗套的相見擋雪石,我極其喜愛賦予他們兩的獨一無二的音樂,抑郁、安靜、猶疑又具有杯具感,在他們的幸福時刻,講述著廢棄工廠的故事,背景響起與貝多芬月光奏鳴曲第一樂章同種性格的三連音,天空微黃,白天勝似夜晚。徐纓默念回憶錄,方五洲徒手攀登廢棄工廠,腳步踏上與鋼鐵碰撞,他青春少年的呼吸聲,徐纓字句停頓的短暫與音樂不確定地搖擺感巧妙搭配,有無法形容的情感和諧,多一分少一秒都不行,好像一切都能夠繼續下去。
之后,徐纓說:在我們之間的那座山,消失了。對于我,它仍然能夠包含在默念回憶錄的時刻。他們的感情中,這條線沒有進也沒有退,一向在其之上。方五洲補全了站在廢棄工廠頂端被打斷的那句話。稍微遺憾的是,本以為再次登頂應當是全劇的最高點,但對情感波動影響不大。反而是方五洲回憶著圖書館中的徐纓,從懷中掏出以往交予過的化石,鏡頭從方的手轉移到徐接過化石的手,一個冰冷,一個溫暖,徐纓將化石靠近胸口,方五洲捧向心上方低頭親吻后放入雪地中,鏡頭轉至圖書館,便是他們交握的雙手,右邊窗口灑向徐纓的陽光和左邊被風雪吹動方五洲的頭發,最完美的兩個時空中的他們交疊在了一齊。我期望如果這時音樂不走在終止音上最完美,終止只能使音樂完滿終止,音由不穩定下落回至穩定狀態,反而減少劇情的延續、回味感。
對于中國電影,《攀登者》真的已經做的足夠好了,電影還涉及其他話題可談,比如團體主義精神、犧牲、宗教問題、人與自然,甚至傳承問題,包含的真的太多太多。
關于攀登的作文議論文篇5
自從《戰狼2》開始,我就迷上了吳京拍攝的電影。不光因為他演技超群、身手矯健,更主要是因為他每部電影都有深刻含義讓人深受啟發。近一兩年,他所演的《流浪地球》、《我和我的祖國》等每一部電影都是高居票房榜首,他給我留下深刻的印象有三個:一是熱愛祖國,二是質樸無華,三是睿智勇敢。
而這部《攀登者》也是深深吸引了我,“攀登”不只是說爬山,更突顯出的是一種臨危不懼、勇往直前的精神。由此可見,“攀登者并不是單純說爬山者”,主要是說他們臨危不懼的精神和一種攀登的信念。
《攀登者》這部電影主角是吳京扮演的方五洲,故事是講1960年首次沖頂珠峰及后續的故事。在1960年沖頂珠峰最后的時刻,也是就在“第二階梯”的位置,他們四位登山者遭遇了雪崩。隨著震耳欲聾一聲巨響,大量雪塊如巨浪滾滾般翻騰下來,排山倒海之勢嚇得大家四散而逃。方五洲、曲松林、杰布在跑的過程中發現一塊巨大的巖石,于是三人很有默契的用繩索套住巖石打結,并且緊緊躲在巖石后面才勉強保住了性命,但隊長為了保護照相機而犧牲(相機也未保護成功)。隊長犧牲前任命方五洲為隊長,并鼓勵他們三人一定要登上珠峰,一定要在珠峰上留下中國人的足跡,飄揚中國的五星紅旗。他們三人不負眾望,死里逃生的他們登上了珠峰,但由于照相設備丟失,無法留下影像,全世界也就不承認中國是首次從北坡登上珠峰的國家。但他們睿智的把國旗放到手電筒的里面,埋到了雪里,給中國珠峰登山隊留下了有力的證明。
因為沒有影像資料記錄,所以在1975年國家再次組建登山隊攀登珠峰。并把當時登頂的三名登山隊員請回來培訓新隊員,同時再一次攀登。再次的攀登并不順利,最有利的窗口期過了也沒有成功,就在這個令人沮喪的時候,氣象學家徐纓發現了一個十分短暫的窗口期,是一場颶風之后。方五洲不懼艱險,在第二臺階等颶風過后,成功架起梯子,登上第二臺階并抵達頂峰,這次登頂人員一共九名。這次不但留下了影像,插上了國旗五星紅旗,同時也取出了當年留有國旗的手電筒,證實了1960年方五洲和他的隊友們是名副其實的攀登者,看到這里我浮想聯翩,仿佛自己身處當時,看著登頂的隊員們從手電筒里取出國旗,臉上洋溢著喜極而泣的表情;仿佛看到攀登者們頂風豪情萬丈地冒雪前行;仿佛看到攀登者們讀到1975年5月27報紙刊載信息時,熱淚盈眶、雙手顫抖的表情……
看攀登者的故事,我想起了一本樊登老師講過的書《逆商》,此書中把人分為三種:攀登者、扎營者、放棄者。只有逆著風、頂著雪的人;只有敢于突破、敢于挑戰的人,才能成為一名真正的攀登者。
毛澤東是一名攀登者——他的頂峰是建立偉大的新中國;習近平是一名攀登者——他的頂峰是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攀登是一種“為有犧牲多壯志,敢教日月換新天”的精神。世上無難事,只要肯登攀。我也要成為一名攀登者,無論遇到什么困難,都要勇于攀登,砥礪前行!
關于攀登的作文議論文篇6
暑假,我跟爸爸媽媽去北京旅游。我們游覽了北京的名勝古跡,我最難忘的是長城之行。
一大早,我們坐上大巴,經過兩個多小時的路程,來到長城腳下。親眼看到萬里長城了,我心中激動萬分,抬頭望去,長長階梯一眼望不到頭。爸爸問我:“有信心爬上去嗎?”“當然有!”說完,我就迫不及待地向長城進軍了。
雖然長城的臺階很高,但是我不怕,扶著欄桿,努力攀登,不一會兒就到了一個烽火臺,爸爸媽媽被我遠遠甩在后面。我休息了一會,繼續向上爬。不知過了多久,我感到力不從心了,火辣辣的太陽照得我頭暈乎乎的,汗水不停地順著臉頰流下來。我氣喘吁吁,兩只腳似乎有千斤重,再也挪不動了。我一屁股坐下來,不想再爬了。這時,爸爸走過來說:“你看,爬到前面那個烽火臺,就能看到長城的美景了,不能放棄呀,堅持到底,你一定能成功!”聽了爸爸的話,我渾身增添了力量,咬緊牙關繼續攀登,一步,兩步,三步……終于,我來到了烽火臺。啊!長城就展現我的眼前,像巨龍穿行在大地,連綿起伏,氣勢雄偉。頓時,一路的疲倦消失了。爸爸幫我買了一塊紀念章,上面刻著“不到長城非好漢”,我掛在胸前,感到無比自豪,因為我來到了長城,是真正的“好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