攀登議論文作文
好的作文應該能夠引起讀者的共鳴和情感反應,讓讀者感受到作者的用意和情感。這里分享一些攀登議論文作文下載,供大家寫攀登議論文作文參考。
攀登議論文作文篇1
快樂,莫過于那爬上頂峰的喜悅。
抬頭,望著眼前數不盡的臺階,一個頭兩個大。邁動注了鉛的雙腿,我疲憊不堪。抹著擁擠在額頭的汗水:“還有多遠啊!”我皺了皺眉,被汗水打濕的衣服吸附在身上。
我雙眼暗淡,那登山的興奮感在此刻灰飛煙滅。
索性坐在旁邊的石塊上,仰望,山頂峰那樣的遙不可及。似乎一陣頭暈目眩,一個踉蹌,我懷著索然無味的心情拼了命地踏上幾個臺階,像只遍受折磨的困獸,完全了無生氣。
看著眼前興味盎然的妹妹,似乎有用不完的力氣似的,心中似乎有些許羨慕呢。我腦中閃過念想:不如一鼓作氣,爬到山頂?底氣似乎顯得不足,我想我得孤獨地爬上山頂。
最終還是決定了。
“登登……”我卯足了勁兒地踩著石階向上跑。
跑著,還是會放棄嗎?我放慢了腳步。看看手上的地圖:還差一點,加油。不斷為自己鼓勁,或許可以說是自欺欺人吧,明明距離那樣遙遠。不過,我寧愿被騙。
“天門,終于到了耶!”我穿過天門,風冷颼颼吹過,那樣寒冷。
對于我來說,風卻那樣令人愉快。再一次舉目仰望,距離似乎縮短了。我再、再、再、再一次告訴自己:頂峰近在咫尺,加油!
這回,我要一口氣沖上頂峰!
腳步變得急速,我不再觀望四周的風景,盯著石階,盯著雙腳,看著石階一點一點變少,看著自己一點一點靠近頂峰。
心跳、呼吸、腳步……所有都開始加速!
左腳在喜悅間邁上頂峰的那一刻,時間仿佛凝固了一般,所有的一切都緩緩沉浸在甜蜜的喜悅中,一切事物都釀成了微甜,似乎吹過面龐的風,都帶著些許的香味。
我開始眺望四周,那一覽眾山小的感覺似乎也存在于這里,心中的自豪油然而生。感謝幾秒前的自己,為自己登上頂峰而努力,沒有放棄,而是選擇一點一點地堅持。祝賀現在的自己,品嘗到了頂峰的喜悅。
其實,通往頂峰的路并不孤獨,它有汗水、艱辛、喜悅的陪伴。
或許,人生也如同爬山,通往頂峰的路不止一條,但不論哪一條,都要付出百分之百的努力。如果陷入困境,無路可走的時候,命運一定會鼓勵你向上飛了。
那源于內心的喜悅,來自于登上頂峰的喜悅。
攀登議論文作文篇2
暑假,我跟爸爸媽媽去北京旅游。我們游覽了北京的名勝古跡,我最難忘的是長城之行。
一大早,我們坐上大巴,經過兩個多小時的路程,來到長城腳下。親眼看到萬里長城了,我心中激動萬分,抬頭望去,長長階梯一眼望不到頭。爸爸問我:“有信心爬上去嗎?”“當然有!”說完,我就迫不及待地向長城進軍了。
雖然長城的臺階很高,但是我不怕,扶著欄桿,努力攀登,不一會兒就到了一個烽火臺,爸爸媽媽被我遠遠甩在后面。我休息了一會,繼續向上爬。不知過了多久,我感到力不從心了,火辣辣的太陽照得我頭暈乎乎的,汗水不停地順著臉頰流下來。我氣喘吁吁,兩只腳似乎有千斤重,再也挪不動了。我一屁股坐下來,不想再爬了。這時,爸爸走過來說:“你看,爬到前面那個烽火臺,就能看到長城的美景了,不能放棄呀,堅持到底,你一定能成功!”聽了爸爸的話,我渾身增添了力量,咬緊牙關繼續攀登,一步,兩步,三步……終于,我來到了烽火臺。啊!長城就展現我的眼前,像巨龍穿行在大地,連綿起伏,氣勢雄偉。頓時,一路的疲倦消失了。爸爸幫我買了一塊紀念章,上面刻著“不到長城非好漢”,我掛在胸前,感到無比自豪,因為我來到了長城,是真正的“好漢”!
攀登議論文作文篇3
電影《攀登者》選擇在國慶期間上映,它的最大主題必須與“愛國主義”相關。我不喜歡談論這個話題,但這個電影我是真的喜歡,別人的批評就讓他去吧。在討論之前,首先,我必須大聲喊出:我是中國人,我自然愛國,我在這個背景下長大,她支持我學習成長,不管在哪也得明白感恩與回報。
出國留學幾年,恍惚于里外不是“家”。模糊的歸屬感讓一個蘿卜一向在找一個適宜的坑,這是一個此刻進行時。感受到的文化差異,存在于每件事的思想、行為背后。最無法控制的是,潛移默化中“我”的一些部分被改變了,比如:父母無法理解我早上吃碗熱干面,還必須來杯咖啡。這還只是“形”上的。如果不是換國家,只是換個國內城市,人們是不會上升到展開一段耐人尋味地微妙對話時,夾雜不知是試探還是鄙夷還是羨慕還是嫉妒的復雜語氣,談論關于國內與國外的問題。
步履艱難,稍有言語不慎,稍有......不敢想,不愿想......
《攀登者》主要講述了在1960年,中國登山隊第一次登上珠穆朗瑪峰,因沒有留下任何影像,而不被世界承認。15年后,中國重組登山隊再次挑戰登頂成功,并測量公布了珠峰的最新準確高度。
導演是出生于60年代的香港人李仁港,我喜歡他的展現手法。千篇一律的愛國主義題材,對當代主流年齡段的人們,已經有些麻木。我們熟悉又陌生的,從小被要求學習的資料,年復一年、日復一日地復習,概念套概念,故事套故事,你說上句,我接下句。有時我會困惑,具有愛國主義意味的影視淚點,以及觀看時脖子下方帶有的阻礙酸澀感,還有最終釋放壓抑時的暢快,靠的是潛意識里根深蒂固地學習資料,從而引起的某種意義上的幻想共鳴。問題在,我們沒有真實感受過國家艱難,經歷和歷史故事還是有距離的。
父母對國家的感情,父母的父母對國家的感情,與我們對國家的感情顯然不一樣。親眼見到國家漸漸走向強大,他們切身作為一員感動,心中經歷與如今交織,內部情感復雜,牛奶兌咖啡,絲絲縷縷漸進構成糾纏。這樣所產生的情緒,我們無法體會。在課堂上講著課的方五洲,應對學生略帶冒犯的提問,他會怎樣想?看到自我與隊友用生命攀登,千辛萬苦站到高峰帶回的化石,被學生隨意碰掉摔壞,手捧兩半時,他又會怎樣做?導演沒有讓他去辯解、指責,時間不斷向后走,所有人經歷過的光陰不可被復制,彼此不理解也是常態。
與內斂保守的方五洲不一樣,曲松林具有冒險精神,他恨被方所救,已經付出如此代價,卻讓中國和隊員一齊承擔了15年的“不被承認”。起初,他不理解在以秒計算的生命里,作這種選擇的意義。他最切實的經歷是十幾年來的一切,回顧過去,他更期望那一刻隊長的選擇是一臺機器,而不是隊友生命。他嚴格教導李國梁,灌輸了多年懊悔下總結出的宗旨——保護攝影機。李確實完成了前輩交給他的任務,曲松林卻后悔了。拖著尸體一瘸一拐回來的他談及職責,不再貿然讓突擊隊隊員前進,優先研究生命安全。在經歷了相似于方五洲的時間,他也懂得了方五洲當年的選擇。
那里是我記憶深刻的一點,身邊熱乎乎的人的聯系被加深,不再僅限于將所有感情歸于一個大主題。比起聽訓大道理,人情味更令人動容。再比起這個,更想假設的是如果這是一個循環,曲松林會不會一次又一次的后悔。畢竟,這是一個無法兩全的選擇。
人的矛盾感,是我熱愛的部分,糾結的過程是在研究哪個更值得,值不值得衡量的是,看不見摸不著的東西,以及預測它們對自我利益的未來影響。在不得已做選擇的情景下,搖擺停留地一點點時間,很動人。
電影時長有限,導演想表達的資料卻很豐富,加上出場演員也很多,導致有些主角行為過渡沒有很自然,雖然有一點點尷尬,也是能夠理解的。可是,影片中有一點很奇妙——情節推動靠的是感情線,感情能夠有其他研究,只可是導演恰好選擇了感情。選擇講述感情線是一個較為妥當的商業選擇,容易引起更多人共鳴、平衡了女演員和男演員、女性觀眾和男性觀眾、代表自然的磅礴大氣音樂下穿插著代表感情細膩憂郁的旋律與之比較,更加能渲染出大眾眼淚。更奇妙的一點是,在愛國題材下,感情線卻能夠與之齊平。對祖國的感情是毋庸置疑的,除此之外,仔細刻畫了個人追求,這難道不是真正貼合當代人的愛國方式嗎?
回憶起徐纓和方五洲的感情之路,最清晰的卻僅有令人感動的開頭和結尾,還有略顯俗套的相見擋雪石,我極其喜愛賦予他們兩的獨一無二的音樂,抑郁、安靜、猶疑又具有杯具感,在他們的幸福時刻,講述著廢棄工廠的故事,背景響起與貝多芬月光奏鳴曲第一樂章同種性格的三連音,天空微黃,白天勝似夜晚。徐纓默念回憶錄,方五洲徒手攀登廢棄工廠,腳步踏上與鋼鐵碰撞,他青春少年的呼吸聲,徐纓字句停頓的短暫與音樂不確定地搖擺感巧妙搭配,有無法形容的情感和諧,多一分少一秒都不行,好像一切都能夠繼續下去。
之后,徐纓說:在我們之間的那座山,消失了。對于我,它仍然能夠包含在默念回憶錄的時刻。他們的感情中,這條線沒有進也沒有退,一向在其之上。方五洲補全了站在廢棄工廠頂端被打斷的那句話。稍微遺憾的是,本以為再次登頂應當是全劇的最高點,但對情感波動影響不大。反而是方五洲回憶著圖書館中的徐纓,從懷中掏出以往交予過的化石,鏡頭從方的手轉移到徐接過化石的手,一個冰冷,一個溫暖,徐纓將化石靠近胸口,方五洲捧向心上方低頭親吻后放入雪地中,鏡頭轉至圖書館,便是他們交握的雙手,右邊窗口灑向徐纓的陽光和左邊被風雪吹動方五洲的頭發,最完美的兩個時空中的他們交疊在了一齊。我期望如果這時音樂不走在終止音上最完美,終止只能使音樂完滿終止,音由不穩定下落回至穩定狀態,反而減少劇情的延續、回味感。
對于中國電影,《攀登者》真的已經做的足夠好了,電影還涉及其他話題可談,比如團體主義精神、犧牲、宗教問題、人與自然,甚至傳承問題,包含的真的太多太多。
攀登議論文作文篇4
失敗與成功就在你的一念之間,勇于攀登,勇往直前,才能達到成功的彼岸。
金字塔頂這么高的樓層又有幾個能真正的堅持下去,又有幾個能夠真正的到達,攀爬上去。這中間又夾雜著多少的困難,要經歷多少的風雨,沒有敢于堅持下去的信心,沒有勇于向上攀爬的信心,哪里能來的成功。一只老鷹有著能夠飛的本領,他可以直接到達金字塔頂,絲毫不費一點力氣。可是蝸牛呢,它是多么的弱小啊,它要登到金字塔頂是多么的困難,多么的不容易啊,不怕困難,勇于攀登,不畏艱難,無論前方有多么大的困難,都要用勇氣敢于走下去。雖然話說的好:“先有苦后有甜,沒有苦中苦,哪來的人上人。”蝸牛這么弱小的動物,它能夠一點一點的向上攀爬,不畏前方的道路有多遙不可及,成功,是要經歷許許多多的磨難,經歷許多的風雨,沒有深刻的教訓,哪里來的成功。
成功,這個字眼對很多人來說總是遙遙可及,對許多人來說就像做夢一樣。蝸牛都能夠到達金字塔頂,何況我們人呢?遇到一點挫折就放棄前方,遇到一點挫折就站不起來了,何況我們人呢,遇到困難,我們只有向他挑戰,勇于攀登,勇往直前,才能到達成功的彼岸,到達成功的盡頭,才能夠感覺你不是在像做夢一樣,我們要一點點的向上攀爬,無風不起浪,沒有經歷困苦哪里能夠成功,失敗、磨難這些都是我們的必經之路,坎坎坷坷是我們的必經之路,沒有風雨,哪里能夠有彩虹出現呢?老鷹、蝸牛它們有堅強的毅力,堅韌不拔的意志,如果說一開始就放棄,那么你會前功盡棄,我們要勇于挑戰,勇于攀登,老鷹和蝸牛這兩個小動物都能夠到達金字塔的頂部,何況我們人呢?何況現在的我們正是勇于攀登的年齡。
曾經有許多人受不了高中的嚴格要求,高中三年堅持不下來,其實,高中三年是你人生中最重要的一部分,它是你高中三年的關鍵時期,不要在該奮斗的年紀里選擇了安逸,前方本沒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現在的我們只有奮斗、拼搏、努力、向上,安逸的生活我們會有很多,但是不是現在,現在我們該做什么我們自己最清楚,學習上我們難免會有許多的困難,前方會有很多的困難、困苦、艱難險阻等著我們去解決。競爭對手越激烈,我們的成功就會越接近。我們要學習蝸牛那種不屈不撓、敢于攀爬、不向困難低頭的那種無畏精神。
不怕苦難、敢于攀登,向著夢想起航,勇往直前早日到達成功的彼岸。
攀登議論文作文篇5
1960年5月24日,人類史上中國人首次從喜馬拉雅山北坡登上珠峰,令世人震驚,王富洲、屈銀華、貢布成為家喻戶曉的登山勇士,如今這部《攀登者》電影,又讓我們再一次感受到了登山精神。
登山精神就是要有勇于攀登、不怕吃苦、胸懷天下,團結合作,樹立遠大的夢想和抱負的精神。登山精神是讓我們更好的去結合實際做好我們要做的事情,實現我們的目標。
扶貧攻堅好似登山,一座山登完了,還有山需要攀登,人生不到生命的盡頭,就要奮斗不止。扶貧攻堅如登山,循徑而上,則是在創造扶貧工作的輝煌。然而路途艱險,一路上重巒疊嶂,需要每個人付出代價。扶貧攻堅如同一座山峰,我們要想完美的成效就要勇于攀登,努力攀登。
俗話說“世上無難事,只要肯登攀”。我們登山如此,此刻我們的扶貧攻堅也是如此,只要我們努力了,就沒有無法逾越的障礙;只要我們努力了,就離我們預想到達的成功更近了一步;只要我們努力了,相信到20__年我們的目標必須能夠實現。
攀登議論文作文篇6
一個陽光明媚的星期天,表哥邀請我玩攀登。看著一層層的難關,我猶豫了:我能爬上去嗎?
我和表哥穿好防護服,工作人員把衣服上的安全繩掛到了頭頂上方的橫梁上,我們就開始了挑戰。
我們順著繩子,小心翼翼地向上爬,來到第一層,是懸掛著的獨木橋。那獨木橋像一條窄窄的扁擔,朝我露出可怕的面孔。我一咬牙,哼!小小獨木橋怎么能難倒我?雖然這一關很簡單,但我們還是小心翼翼,生怕一不留神掉下去。
第一層安全闖過,可第二關又來了。第二關是一些木柱。我和表哥一踩上木柱,就保持不了平衡了。表哥一不小心掉了下去,遺憾地對我說:“弟弟,加油!”說著就回到了休息區。我點點頭,繼續闖關。
我心想:剛剛哥哥是因為重心不穩而掉下去的。只要我每次踩到木柱的中心,保持身體平衡,就不會重蹈哥哥的覆轍。我兩眼盯著木柱的中心,雙手死死地抓住兩邊的繩子,兩腿用力一蹬,跳了過去。呀!好險呀!只要我的腳再往前一厘米,就掉下去了。第二關有驚無險地通過了。
慢慢地,到了第五關,我望著密密麻麻的木柱獨木橋和掛在梁上的許許多多的繩子,雙腿不由自主地開始發抖。望望下面,仿佛是萬丈深淵。正當我害怕的時候,突然哥哥對我大聲喊到:“別怕,你一定會成功的!”聽了哥哥的話,頓時又充滿了力量。我緊緊抓住繩子,雙腳使勁一蹬,成功地蕩了過去。蕩的次數多了,我熟練掌握了方法和技巧,快速蕩到終點。然后,抓緊安全繩落了下去。
落地后,哥哥高興地對我說:“你太厲害了,竟然能爬到最頂層。”聽了哥哥的話,我心里喜滋滋的。這一天,我高興極了。因為這次的攀登既讓我得到了鍛煉,又學會了凡事都對自己要有信心。
攀登議論文作文篇7
今年暑假,我和媽媽一起去了北京,給我印象最深的就是登長城了。
那天早上我和媽媽凌晨五點就起床了。做好了一切準備,我們就出發了,沿途風景也別有一番風味。
到達目的地下車時,一位特殊的伯伯吸引住了我的目光。他身高大概有一米左右的樣子,兩條腿只有短短的一小截,細細的,大概只有二十厘米左右,畸形的雙腳耷拉在末端。看到他的樣子,我心里充滿疑惑,真不知他怎么才能登上長城。
我悄悄地跟在他的身后想一看究竟,走過一條小道遠遠地看到長城的臺階,我興奮地像只騰飛的小鳥一樣飛奔過去,把剛才的想法都拋到腦后去了,殘疾人伯伯也漸漸地被我落在了遠處。
隨著一級又一級的臺階往上走,我逐漸發現這臺階有高有低,如果不看腳下的話,很容易失去平衡。一路走來,終于到了爬長城最有挑戰性的地方--一個大陡坡。我拔腳直接向前沖,結果剛踩上去就滑了下來,我靈機一動扶著欄桿一點一點的往上爬。有一個和我媽個子差不多的人,她往前邁一個臺階立馬比我媽高出了一頭來。我努力把重心往前移,盡量保持平衡。我一個不留神,腳底一松又下滑了一點,幸好我及時抓住了欄桿,有驚無險,終于我征服了陡坡。
我們休息一會兒,恢復了體力,繼續登高,后面的路比較順暢,我終于登上了制高點——北八樓。我當時的心情是激動的,是自豪的,是喜悅的,看著遠處連綿起伏的山脈,讓我嘆為觀止。收獲了成功的喜悅之后,我們便準備下長城了。
一路下長城,我心情特別輕松,就在快要走到出口的時候,那位殘疾人伯伯的身影闖入了我的眼簾,我立馬跑過去和他交談了起來,得知他也登上了北一樓。他的身體雖然和我們有異,但他堅強的毅力卻遠遠的超過了我們,他攀登了自己人生的新高度,因為他有一顆陽光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