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別林《摩登時代》電影觀后感作文
現在人們都在贊嘆《摩登時代》這部電影的偉大,卻不知道當年電影上映后引起了一場海嘯級別的爭議,因為影片中的諷刺辛辣而犀利,對底層工人的同情顯而易見,同時也在一定程度上丑化了資本所有者的形象。下面給大家分享一些關于卓別林《摩登時代》電影觀后感作文5篇,供大家參考。
卓別林《摩登時代》電影觀后感作文精選篇1
乍一看“摩登時代”,在我的腦海中首先冒出來的就是英語單詞“ModernTime”,而在我們此刻人的眼中,“摩登”似乎就是“時尚”、“現代”、“潮流”的代名詞。它與舒適、奢侈、高貴的生活狀態相聯系,但是在1936年拍攝完成的《摩登時代》中,此“摩登”又非彼“摩登”。在看完這部黑白電影后,我感覺主人公夏爾洛所生活的摩登時代,無非就是在經歷了兩次工業革命后,資本主義工商業快速發展后給資本家帶來的享樂社會,從某種好處上說,這種生產力的進步讓資本家成為了最大受益者,而廣大的下層勞動人民卻由地主的奴隸變成了機器的奴隸。
1929年——1933年資本主義世界發生了經濟大危機,在大危機的動蕩下,資本主義體制也逐漸發生轉變,由從前的自由競爭階段過渡到壟斷階段。美國作為此次大危機的源頭,經濟大蕭條、銀行工廠倒閉、失業率激增、社會動蕩等讓美國陷入夢魘。在美國,一方面人們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失業流浪人員多達60多萬,無數家庭流離失所、忍饑挨餓;而另一方面,壟斷資產階級為了持續壟斷價格卻把幾百萬頭豬、幾十萬噸的牛奶、幾百萬畝棉花肆意糟蹋。這種病態的唯利主義心理充分暴露出了資本主義生產的本質。
正是在這個背景下,喜劇大師卓別林創作了這部經典的無聲電影。影片中的主人公夏爾洛就是在資本主義壓迫下和在經濟危機摧殘下的廣大無產階級的縮影。馬克思說過:“羅馬的奴隸是由鎖鏈,雇傭工人則是由看不見的線系在自我的所有者手里。”夏爾洛為了生存,機械地在繁忙的流水線上做著扭螺絲冒的工作,而且他的行為一向被雇傭者監視著,甚至在洗手間里都設有大屏幕監視器,能夠說工人們沒有一點私人空間。馬克思還說道:“它(資本主義)靠縮短工人的壽命,在必須期限內延長工人的生產時光?!毕臓柭逶谟捌芯统蔀榱艘粋€活生生的試驗品,為了減少工人吃飯時光,讓工人在吃飯時也能工作,資本家發明了“畢羅自動喂食機”,但是機器的崩潰無疑是對這種剝削行為的諷刺。我想,有一句話能夠表達資產階級對工人們的這種“炸血”式的剝削——“總而言之,它用公開的、無恥的、直接的、露骨的剝削代替了由宗教幻想和政治幻想掩蓋著的剝削”,這是馬克思、恩格斯在《共產黨宣言》中對資本主義的批判。
當我看到夏爾洛被機械式的忙碌工作逼瘋時那些滑稽的動作時,我真的笑不出來,我在心里默默祈禱,期望他能你開這個“吃人”的工廠。之后,他真的因為精神失常而進精神病院修養了一段時光,而當他穿著西裝革履,帶著小禮帽走出病院的時候,我感覺到此時此刻作為一個工人的最基本的人格尊嚴才得到了保障。之后他被誤捕入獄,那段時光能夠說是他最開心的時光,不愁吃、不愁穿,也沒有機械勞作的壓迫,更沒有資本家的指責和監控,沒想到在那個時候,“監獄”卻是工人們最好、最舒服的棲身之地,這是多么諷刺的一件事啊!
令人欣喜的是,夏爾洛得到了流浪女的青睞,兩人在顛沛流離、混亂窘迫、逃避追捕的環境下相依為命。感情總是能給人們與溫暖,雖然無情的資本家一向在用金錢和利益冷凍著人們的心靈,但是人們心中那永不熄滅的星火卻永遠溫暖著每一個人。影片最后,這對情侶攜手并肩,一齊用永不言棄的信念和對完美生活的渴望支撐著彼此,坦然邁向前方。雖然我們不明白前方有什么在等著他們,但是我們能夠想象,如果資本主義的本質不變,那么無產階級將永遠生活在資本家的奴役之下,那么又何來幸福、快樂可言?
看完這部影片后我又不禁聯想到當今世界的“美國次貸危機”,雖然兩者之間有很大差別,但是對于底層工作者們的影響卻是異曲同工的悲愴。正如央視記者白巖松訪美時在華爾街看到的情景一樣,豪華的餐館旅店還是顧客盈門,對于中高產階級者來說經濟危機并沒有給他們帶來太大傷害,而對于無產階級者來說,失去了工作就是去了生活經濟的來源,好比斷糧、斷奶一樣,他們的生活卻是異常艱苦、辛酸的。
卓別林《摩登時代》電影觀后感作文精選篇2
一個假冒的魔術師,機緣之下走上了一條救贖自我的道路。《摩登年代》的故事內核,像極了那個從狗熊變英雄的大魔術師奧茲,只是后者走的是英雄主義的救贖,而《摩登年代》則更像是一出從親情、感情中衍生的奇幻秀。很顯然,《摩登年代》讓徐崢再一次的踏上了喜劇之王的路子,這帽子或許太高,但斷裂的男演員序列中,徐崢填補的是與葛優不一樣的喜劇路子,并且這條路子既被大家認可又成為了徐崢本人的風格和標簽,甚至是賣點。
所以《摩登年代》里也充斥了很多徐崢走在囧途的畫面,只是身邊陪伴的不再是王寶強那個二愣子,換成了一個獨立、早熟的小女孩,特立獨行的畫面也致敬了《這個殺手不太冷》,只是小女孩手上抱著的不是花盆和面包,而是一個被撞壞的后視鏡。不得不說,《摩登年代》在如何利用徐崢的能量上做的很好,無論是光頭還是大臉的特寫,或者是徐崢表情的傳達,都淋漓的將徐崢在喜劇中的個人特質展現了出來,甚至前松后緊、前樂后悲的情緒轉移,也都成了徐崢在喜劇中的形式化表達。所以,觀眾在看《摩登天空》的時候會有十分的熟悉感,但熟悉并非缺乏創新的同義詞。要明白,《摩登年代》早于《泰囧》完成,但出于各樣原因才拖延至今上映,未能趁得泰囧的東風。最終,《摩登年代》中所呈現的就很能夠合得了觀眾的胃口。
同樣,在傳承的同時,影片并未忘記尋找新意。電影中花心的魔術師遭遇了一個固執又頑強的小女孩,在一出錯認的你是我爸爸的尷尬中,兩人卻所以而走上了一段充滿了趣味和人情味的救贖之路。魔術師在騙了很多女人之后,所遭遇的就是被人騙。電影開始的這個回報讓這個主角有了良好的成長鋪墊,于是當他遇到小女孩和長腿美女和一份非干成不可的工作時,救贖的機會就此到來。而對于小女孩來說,她尋找爸爸的決心即來自于對親情的渴求,也來自于對自我誠實的證明,因為孤兒院的孩子都說她是騙子。
所以影片的趣味就在此,一個真正的騙子要努力不再當騙子,而一個不是騙子的孩子則要借助這個騙子證明自我不是騙子,話雖拗口,但影像的表現卻流暢。影片的影像特質是趣味但不惡趣味,感人但不煽情,所以《摩登年代》破碎了很多人看魔術鬧劇的愿望,而是很純粹很直接的將一個爛魔術師的養成故事溫情的展示出來。最終,人們記住的不是會魔術的魔術師,而是一個變得有職責感的父親,和一段簡便感性的親情之旅。
《摩登年代》的劇作有想法,整體故事亦流暢,欠缺的是某些細節和情節推進上的貼合,比如徐崢與長腿mm的情感進階就顯得突兀,有點為英雄而英雄的突然。但整體來說,放在這個國產片萎靡的時間里,《摩登年代》值得一看。
卓別林《摩登時代》電影觀后感作文精選篇3
:摩登時代表現了20世紀初二次工業革命后在機器代替人力生產后,底層工人的艱辛生活。在資本主義被多數國家所采納的這天,摩登時代為我們展現的不僅僅僅是一幅寫實的畫卷,更揭露了現今資本主義制度的本質。聯系當下,讓我們看到了現今在資本主義制度不斷改良的情形下其意識形態中固有的,無法被改變的矛盾與缺陷。
資本家從工人身上盡可能的榨取剩余價值;工人為了更多地獲得酬勞貼補家用而不得不為資本家鞍前馬后;罷工得不到支持,下層人們的生活處于崩潰的邊緣;機械化生產代替傳統式的手工作坊,工人的創造力能動性被剝奪,取而代之的成為了程序化的機器生產的附屬品。這些能夠說是摩登時代想表達的核心意思?!坝捌耘行缘难酃饨衣读速Y本家瘋狂剝削工人以更大限度地獲取剩余價值以及這樣一種以機械生產為主的生產方式對人性的壓抑和摧殘。”(橫線處摘自百度文庫)
當然,摩登時代揭露的事實是當時兩次工業革命后的真實寫照,角度極為犀利,揭露了生產方式改變給人們帶來的巨大災難。但是,作為一部經典的影片,我們就應抽絲剝繭,冷靜審視其中所表達的觀點,看到某些東西對當下的指導好處。
一、工業化,機械化的生產對當下的生活其實是必要的
摩登時代在開頭演藝的卓別林擰螺絲最后被送進醫院的場景,嘲諷了那時機器代替
工人,使得工人只能整天圍繞機器,程序式的工作的悲慘命運。當然這樣的批評是在與之前手工作坊式的生產相比較的,工人的主動創造性確實隨著機器的到來被剝奪了。但是作為工業革命的產物,無論在哪一種意識形態下,機器代替人是一種必然結果,因為機器的運轉確實滿足了人們的物質需要,提高了生產力,確實為人類的發展做出了貢獻。因此機器化的生產方式雖然在摩登時代里被作為反面批判,但它確實是當今不可缺少的。
二、資本主義的本質被揭露,惡劣的本質至今仍未改變
摩登時代對當下有指導好處的很重要的一點來自于它毫不遮掩的揭露了資本主義的本質。由于資本主義發展已經許多年,各種改善使得他的本質在當今變得不那么容易捕捉,但無論怎樣的改善,資本主義仍然會因為它本質上的缺陷而瓦解。而摩登時代恰好能夠讓我們看到這一點。
1。工人永遠沒有自主權,他們的生計只能依靠為資本家賣命來維持
摩登時代里工人就像片頭所呈現的羔羊一樣,只能在資本家的驅使下,到工廠里做工。而當他們想要反抗的時候,卻又被警察所阻撓,他們的社會地位得不到尊重,生活極為貧困。但即使這樣,他們卻又不得不依靠到工廠里做工來維持生計。他們的命運完全被資本家所主宰。這種資本家操縱工人的情形能夠說是資本主義社會的本質。而當今,在資本主義國家,雖然有像法國、德國等國組織起的工會來制衡資本家的權利,罷工也經常發生。但最終工人并沒有因為這樣而獲得自主權,他們還是不得不依靠為資本家工作而生存。例如,12月初,發生在西班牙的機場空管群眾因不滿加班而罷工的事件,雖然其結果影響到了整個西班牙國內航班的正常運行,成功地讓人們聽到了他們的聲音,但他們卻沒有因此而勝利,因為最后政府威脅說如果這樣下去他們會失去自我的工作??梢?,這個例子說明了在資本主義狀態下工人依舊不是社會主人的事實,工人依舊要為資本家賣命的現實。
2.資本家為了企業生存,為了剩余價值而不斷壓榨工人的本質并沒有改變
雖然當今已經距摩登時代所描繪的20世紀初的社會化大生產有近100年了,那種以不斷加快生產線速度壓榨工人來提高生產率的原始做法已經不多見了,但這樣的情形卻以其他不一樣的形式表現出來,某些形式甚至是具有偽裝性的。例如,在一些日本公司,老總們每一天會帶頭到門口向員工們問候早安,他們無論在什么時候都說把員工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并定期組織活動來豐富員工的生活。但在這背后不是員工工作的幸福而是他們工作的艱辛。比如,公司的銷售人員每一天要頂著極大的壓力來推銷產品,他們的銷售業績往往直接與工資掛鉤,如果不能按期完成,則按公司規定扣工資,或直接開除。更有甚者,讓銷售員工之間產生競爭,規定每年銷售業績最差的員工被開除,而資本家則在這其中坐收漁翁之利,壓榨員工的同時獲得大筆的剩余價值。
可見,雖然工人的生活已經不再像那時一樣水深火熱,但榨取剩余價值的行為卻絲毫沒有改變。
最后,摩登時代雖然反映的是20世紀初工業化大生產時底層工人的處境,但是在嘲諷、批判當時的社會黑暗的同時,也清楚地向后人揭露了資本主義社會制度的本質,資本家剝削工人,工人又不得不靠被資本家剝削以維持生存的情形正是資本主義自誕生到此刻不曾改變的本質特征,只是摩登時代里描繪的情形更為直觀,當今的情形比較模糊罷了。而在我看來,摩登時代或許也正是因為具有這種揭露資本主義本質的思想內涵而成為一部經典的影片。
卓別林《摩登時代》電影觀后感作文精選篇4
相比于男性,女性主人公更能傳達出現代人應對異化社會的不適感,想要在紙醉金迷的大背景下挖掘溫暖,拍女人錯不了的?!赌Φ悄甏放c《小時代》的片名異曲同工——映射現代都市??墒?,一個將鏡頭對準了比《這個殺手不太冷》更蘿莉的小女孩兒,另一個則對準成長為女人前的少女。
比成年女人更加親民的一種女性是蘿莉。她們或許聰明,但不會用心計,或許美貌,但這美貌絕對不是誘惑男人的毒餌,而是上天賦予人類完美稟賦的視覺呈現。蘿莉的眼睛是負責照亮世界的。
蘿莉在西方源于法語詞匯trèsjoli,譯為太可愛了,十分漂亮,常用來形容孩子,現常被用來形容形貌可愛看起來比較萌的女孩子。弗拉基米爾·納博科夫(VladimirNabokov)在1955年發表了小說《洛麗塔》,該小說的另外一個譯名叫做《一樹梨花壓海棠》,足見其口味之重。Lolita的概念就此突破了西方視野,推向東方,蘿莉從天使的童話舞臺上走進現代社會。
幾十年前,蘿莉成為日本漫畫業所著迷的對象,第一個被世人公認的蘿莉主角是1982年推出的「甜甜仙子」里的主角Momo公主。第一代蘿莉萌王是「魔卡少女櫻」里的主角木之本櫻(《美少女戰士》似乎更早?)。東方漫畫里的蘿莉們穿上了富有歐洲古典色彩的“蘿莉服”,比女童多了一絲性感,而本性依然是愛與正義的使者。我們此刻對蘿莉的認識,大致來自于這兩個路數。
《這個殺手不太冷》在電影世界里開了蘿莉配大叔的先河,它遵循了《洛麗塔》小說所傳達的資本主義社會背景,讓無數影迷赤裸裸地感受到人類善良的本性在欲望橫行的現代社會里脆弱、甜美、壯烈的掙扎。可是瑪蒂達是個早熟的女孩兒,人物本身就攜帶有很多兒童所不具有的成人特征——社會賦予菊花很多種功用,同樣也賦予蘿莉很多不單純的陰影。那是一部變了個花樣的成人感情電影。
另一類蘿莉電影比如法國電影《蝴蝶》,嚴格恪守了《洛麗塔》出現前女童純真完美的形象,女孩兒、爺爺與蝴蝶,成為經典?!赌Φ悄甏防锏膩G丟繼承的應當是這一股血脈,當菊花只是菊花,蘿莉才是真正的蘿莉。
《摩登年代》從立意角度還是甄選了最簡單的兒童視角,即便丟丟是個孤兒,受到過社會的不公對待,但她依然是一個中正的,善良的,樂觀的,活潑的兒童,她不會抽煙,穿奇怪的衣服,講不合口味的臟字,她就是每個爸爸媽媽所喜歡的那個愛的化身,就像秀蘭鄧波一樣,這樣的影片,能夠給都市叢林里的成年人一次回歸的旅程,旅程中還能夠攜帶兒童放心觀賞,孩子在領略丟丟所經歷的一切時,即便不明白,也會被丟丟的正能量所感染,而不會學到瑪蒂達那樣叛逆的孩童所攜帶的成人缺陷。
影視創作者面前是一張碩大的白紙。應對啼笑皆非的時代,一個女孩兒能夠有各種命運的可能。而能夠打動觀眾內心的,往往不是從潘多拉魔盒里泄露出來的東西,而是留在里面的期望。蘿莉往往成為作品中期望的化身,愛的期望,正義的期望,真理的期望。8月23日,《摩登年代》即將上映,靜靜期待徐錚和筷子兄弟三位大叔,與小蘿莉的故事。
卓別林《摩登時代》電影觀后感作文精選篇5
這天看完卓別林的《摩登時代》讓我感到有點深沉,雖然這是一部以簡單的幽默手法來呈現的電影,但是看到其欲表達之內涵就感覺到歡樂的沉重了。喜劇大師卓別林以獨特的視覺形象、喜中見悲的詮釋方式、辛辣犀利的諷刺和揭示出在當時的社會環境下,工人飽受資本家欺壓剝削的嚴酷現實,概括了“摩登時代”這一矛盾的本質。辛辣犀利的諷刺、精湛絕倫的啞劇技巧、完美的銀幕形象以及溫馨感人而煥發著人性光輝的感情,這使得影片至今還散發著不朽的魅力。
故事發生在20世紀20__年代美國經濟蕭條時期,因為機器設備的廣泛運用,超多解雇工人所造成的失業浪潮。工人夏爾洛在工廠干活,他在不斷加快的傳送帶式的作業線上被弄得精神失常,被失控的自動喂食機整得死去活來,甚至被卷入巨大的機器齒輪中,這些影像無不反映了機器時代給人們所帶來的恐懼與打擊。夏爾洛在大街上被警察誤認為是工人暴動的領袖而關入了監獄。被提前釋放時,他似乎并不愿意理解似乎是人們期盼已久的自由。因為唯一不用為生活操心的最好地方是監獄。在監獄里,人雖失去了人身自由,但不用為失業、饑餓所困擾。在街頭,人雖然獲得流浪的自由,但要為無家可歸、饑餓而痛苦;在工廠,人雖能維持生計,但他卻是機器的奴隸。
的確,他在外面確實還不如在監獄中,雖然獲得了表面自由,但是他卻依然生活在一個更大的牢籠中,在這個牢籠中,有錢的人隨心所欲,無錢者無家可歸。之后,夏爾洛遇到了同樣是流浪者的女主角,雖然生活是十分窘迫的,但夏爾洛和流浪女相濡以沫的溫暖場面,也給人溫馨感動的感覺,煥發著人性美的光輝。影片的結尾,雖然所有的努力都沒能讓卓別林和流浪女看到任何生活開始好轉的期望,但是在一個荒郊野外醒來的早晨,卓別林和流浪女依然攜手朝太陽升起的地方走去,使人振奮。
這部電影深刻地反映了當時的社會現實,它讓人們在笑聲中看到資本主義黑暗以及不合理的社會制度。資本主義國家殘酷、黑暗的現實,資本家無休無止的壓榨,已使許多人民無法生存,流浪街頭,沿街乞討,連工人的吃飯時光都相剝奪,因此發明了吃飯機器,讓工人在吃飯時能騰出手腳來繼續干活種種做法的最終目的都只是為了獲得更多的剩余價值,因為剩余價值才識資本家最終想要獲得的就是更多的剩余價值。
資本家提高對工人的剝削的方法多種多樣,最基本的方法有兩種,即絕對剩余價值的生產和相對剩余價值的生產。絕對剩余價值是指在必要勞動時光不變的條件下,延長工時而生產的剩余價值。相對剩余價值是指工作日長度不變的條件下,透過縮短必要勞動時光而相對延長剩余勞動時光生產的剩余價值。片中主人公所處的時代,還正處在資本主義發展的初期,所以資本家們通常采用第一種方法來剝削工人。片中老板不停地讓傳送帶加速,減少休息時光,甚至一根煙都抽不完,就又要工作。資本家們還發明了自動喂食機,來變相的延長工時。馬克思對這種做法作出了這樣的抨擊:“它靠縮短工人的壽命,在必須期限內延長工人的生產時光?!?/p>
影片同時也表現了資本主義世界的經濟危機。資本主義發展到必須階段,就會發生以生產過剩為基本特征的經濟危機。影片中也有所反映,大批生產企業減產或停工,工人們紛紛失業。有的靠要飯為生,有的去偷去搶,更多的則是上街游行示威,整個社會一片混亂。外邊的生活,還不如監獄中來的安定、愉快。這也是資本主義制度的漏洞所在。
影片透過對資本主義工業時代小人物的辛酸生活的描述,運用夸張滑稽的行為動作,讓人在捧腹大笑的同時又使人對那個造成“機械化”的社會形態的深深思索。看過影片之后,我開始感到我們此刻的生活的多么的幸福。雖然我們沒有經歷資本主義時代,然而我們此刻的發展也沿用了很多資本主義的模式。因而《摩登時代》所體現出來的好處就應使每個人都要反思。雖然說不上“居安思?!?,但是我們也就應為了創造出完美和平的社會而努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