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四年級數學課程內容
做一份好的教案,可以讓老師在教學中游刃有余,顯現出足夠強大的自信。那么,以下是小編為大家帶來的小學四年級數學課程內容教案,歡迎參閱呀!
小學四年級數學課程內容教案【篇1】
教學目標:
(一)能正確地比較億以內數的大小。
(二)能把整萬或整億的數改寫成用萬或億作單位的數。
(三)培養學生比較、分析的思維能力,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教學重點:
億以內的數位順序。
教學難點:
大數的改寫方法
教學過程:
一、復習準備
在下面○里填上>、<或=,再說一說你是怎樣比較的?
999○1010;601○564;687○678
提問
1、第一組兩個數你是怎樣比較的?
(三位數與四位數比,四位數一定比三位數大,因為三位數比一千小,四位數大于或等于一千。)
2、第二、三組數都是三位數,你是怎樣比較的?
(兩個三位數比較,百位上數大的那個數就大;百位上相同,十位上大的那個數就大。)
二、學習新課
教師談話:我們已經學過萬以內數的比較大小,今天我們要學習的第一個內容,是億以內數的比較大小。(板書課題:比較數的大小)
1、出示例題。
提問
①五個數各是幾位數?
②六位數位是什么位?七位數位是什么位?
960萬和166萬,誰大誰小?
9600000>1660000。(板書)
①這兩個數各是幾位數?
②這兩個數都是七位數,位數相同的兩個數怎樣比較大小呢?先比較哪位上的數?
③兩個數左起第一位百萬位上分別是9和1,
由此來看,位數相同,從高位開始比較。
③同學們推想一下,七位數與六位數比較呢?八位數與七位數比較呢?那么如果兩個數的位數不同,怎樣比較大小呢?
(如果兩個數的位數不同,位數多的那個數大,七位數比六位數大,八位數比七位數大。)
出示第二組數:1220000,450000。
提問:誰大誰小?
啟發學生逐步總結出完整的比較數的'大小的方法。
提問
①比較兩個數的大小有幾種情況?位數不同怎么比?
②如果位數相同怎么比?先要從哪一位比?如果左起第一位上的數相同,怎么比呢?
指導學生閱讀課本中關于比較兩數大小方法的結語,舉例說明。
教師說明:“位數”是指一個數用幾個數字寫出來的(最左端的數字不能是0),有幾個數字就是幾位數。如99864是五位數,101010是六位數。“左起第一位”是數位,數位是指一個數中的數字所占的位置。如99864左起第一位是“9”,“9”是在萬位上,101010左起第一位是“1”,“1”在十萬位上。“數位”與“位數”是不一樣的。
練一練
(1)比較每組中兩個數的大小,說說是怎么比的?
70080○70101;98965○100000
(2)按照從小到大的順序排列下面各數。
404004004004400050004
指導學生做第(2)題時,先比較位數的多少,再把位數相同的幾個數進行比較,也可以把這四個數排成一豎行,相同數位對齊。如
可以看出:400400,40400最小。再把它們從小到大編成序號,按序號進行排列:40400<4400<50004<400400就不容易錯。
2、教學把整萬的數改寫成用“萬”作單位的數。
出示50000,讓學生讀數。
教師指出:這是一個整萬的數。像這樣整萬的數,寫成用“萬”作單位的數比較簡便。
提問:萬位在右起第幾位?整萬的數萬位后面有幾個0?
把整萬的數改寫成用“萬”作單位的數,只要把后面的四個0去掉,加上一個萬字就行了。例如50000寫成5萬,或50000=5萬。又如1800000寫成180萬,或1800000=180萬。
練一練把下面的數改寫成用“萬”作單位的數。
(1)250000
(2)3200000
(3)1994年我國共生產自行車40450000輛。
其中第(3)題強調單位名稱,即4045萬輛。
(三)鞏固反饋
1、總結性提問
(1)今天我們學習了哪些內容?
(2)怎樣比較兩個整數的大小?
(3)怎樣把整萬的數改寫成以萬作單位的數?
2、發展性練習。
指導學生做10頁2、3題。
第3題指導性提問
(哪個數最小,哪個數,用什么方法比較的?)
3、課后練習
課堂教學設計說明
本節課是在學生基本上掌握了億以內數的讀寫方法以后,學習比較兩個數的大小,把整萬的數改寫成以萬作單位的數。雖然內容不十分集中,但與過去學過的舊知識聯系緊密。因此,教學過程的設計,采用幫助學生回憶有關的舊知識,引導學生探索出新方法。
本節課分三個層次,分兩段提出課題。
第一層次是比較兩個數的大小。由復習萬以內數比較大小,引伸到比較億以內兩個整數的大小。分成位數不同和位數相同的兩種情況,引導學生總結出比較兩個整數大小的方法。
第二個層次是學習把整萬的數改寫成以萬作單位的數。第三個層次通過有針對性的練習,訓練強化所學新知識,并適時引導,有利于培養學生的歸納推理能力。根據本節課的內容,教學中采用邊講邊練的形式,對課本中的練習進行適當地指導。
板書設計:
比較數的大小和數的改寫
比較方法:位數相同,從高位開始比起。
位數多的數比較大
9600000=960萬
10000000000=100億
小學四年級數學課程內容教案【篇2】
【教學內容】
四年級上冊第78、79頁上的例l及相應的課堂活動,練習十五第1~2題。
【教學目標】
1.經歷三位數乘兩位數計算方法的探索過程,會進行三位數乘兩位數的筆算。
2.能應用所學知識主動探索三位數乘兩位數的計算方法,培養學生的遷移能力和靈活應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教學重點】
三位數乘兩位數的筆算方法。
【教學難點】
乘第二個因數十位時積的寫法。
【教具學具準備】
教師準備多媒體課件、視頻展示臺。
【教學過程】
一、復習引入,準備學習
1.口算。(課件出示題目及答案)
123×2=、123×30=、324×7=、324×20=、112×4=、112×30=
學生完成后,集體訂正,并讓學生說一說是怎樣算的。
2、用豎式計算。(課件出示題目及答案)
23×32 24×27
指名兩名學生板演,其余學生在練習本上計算,完成后集體評議。
教師:怎樣筆算兩位數乘兩位數?
引導學生說出:用第二個因數的.個位和十位分別去乘第一個因數;乘到哪一位,積就從那一位寫起;哪一位乘得的積滿幾十,就向前一位進幾;最后再把兩次乘得的積加起來。(課件顯示)
教師:這節課我們要在兩位數乘兩位數的基礎上來探究三位數乘兩位數。(板書課題:三位數乘兩位數的筆算(一)。)
二、探究例1,學習新知
1.提出問題
多媒體課件出示例1情境圖。
教師:我們繼續走進豐收的果園。從題目中你了解了哪些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數學問題?
學生1:張阿姨32時共采摘臍橙多少千克?
學生2:李叔叔一共包裝臍橙多少筐?
(學生回答后,課件顯示以上兩個問題)
2.初步嘗試
(1)嘗試口算
教師:我們先來解決第一個問題,該怎樣列式呢?
學生列出算式:123×32。(課件顯示算式并板書)
教師:如果要口算123×32,你覺得該怎樣口算?
引導學生說出:可以先口算123×2=246,再口算123×30=3690,再把246+3690=3936。
(2)嘗試筆算
教師:是不是感覺口算起來很困難?也容易出錯?如果數字再大一些,我估計就有同學吃不消了。為了讓計算更準確,通常我們用豎式來進行計算。你能仿照兩位數乘兩位數的方法用豎立計算123×32嗎?試試看。
學生嘗試計算,教師巡視指導,做完后讓學生同桌或小組進行交流。
教師:現在我請一位同學上臺來給大家講講自己是怎樣計算的?
指名學生上臺匯報,學生匯報時重點讓學生說清楚:先算什么,再算什么,積怎樣寫,最后又怎么辦。(課件顯示結果)
(3)探討難點
教師:其實啊用豎式計算123×32和我們剛才口算123×32有相似之處,都是把123×32拆成兩個部分來計算,先算123×2,再算123×30,最后把兩次乘得的積加起來。只不過用豎式計算第二步123×30的時候,積的寫法有所不同。請大家仔細看一看--同學剛才所列的堅式,123×30這一步,積是怎樣寫的?為什么要這樣寫?
引導學生觀察后說出:計算123×30這一步時,由于第二個因數的3在十位上,表示3個十,與123個位上的3相乘,就得9個十,也就是90,所以9應寫在十位上,個位的0省略不寫,因為9寫在十位上就已經能表示9個十了。也就是說123×30的積要從十位寫起。
3.再次嘗試
教師:現在請同學用同樣的方法去解決一下第2個問題。
學生獨立解決問題(二),完成后指名上臺匯報,重點說說是怎樣用豎式計算的。(課件顯示第二個問題的算式及結果)
4.總結算法
教師:請大家仔細觀察這兩個三位數乘兩位數的豎式,你覺得它和兩位數乘兩位數的方法一樣嗎?
引導學生說出:一樣,只是多乘一位。
教師:那三位數乘兩位數該怎樣用豎式計算呢?同桌說一說。
學生討論后匯報:三位數乘兩位數,用第二個因數的各個數位分別去乘第一個因數;乘到哪一位,積就從那一位寫起;哪一位乘得的積滿幾十,就向前一位進幾;最后再把幾次乘得的積加起來。(課件顯示,學生齊讀)
5.提煉數量關系
教師:剛才解決這兩個數學問題,用到的數量關系分別是什么?
學生1:每時采摘的千克數×時間=一共采摘的千克數。
學生2:每天包裝的筐數×時間=一共包裝的筐數
教師:其實啊這兩個問題都是與做工有關的問題,每時采摘的千克數和每天包裝的筐數都是工作效率,那么能不能把兩個數量關系合并成一個通用的數量關系呢?
引導學生說出:兩個數量關系都可以用工作效率×工作時間=工作總量。(課件顯示)
三、練習提高,加深理解
1.數學書79頁課堂活動(課件出示題目)
學生獨立完成,完成后指名學生上臺匯報展示。(可讓學生邊板書邊匯報;也可指名4名學生板演,完成后結合豎式介紹自己的算法。)
2.數學醫院(課件出示題目及答案)
學生獨立判斷后,說出錯在哪里,應怎樣改正。
3.數學書81頁練習十五1、2題。
學生獨立完成后校對答案。(課件出示題目及答案)
四、課堂小結
今天我們學習了什么知識?你的收獲是什么?
小學四年級數學課程內容教案【篇3】
教學目標:
1、通過操作活動,認識平角和周角;
2、能說出生活中的平角與周角。
教學重點:認識平角、周角。
教學難點:能說出生活中的平角與周角。
教學過程:
一、激情導入
在日常生活中,你們見到過旋轉與平移嗎?請大家說說。
以前我們都學習過哪些角?
二、探究新知
1、用自己的旋轉學具按逆時針方向旋轉一個銳角、直角、再旋轉到一個平角、周角。
2、仔細觀察你們發現平角和周角有什么特點?
3、小結:今天我們又認識了兩個新角,平角和周角及它們的特點。
三、試一試
1、說說生活中的.周角和平角;
2、出示P22的2,圖中是圍繞哪一點轉的?
四、練一練
1、讓學生做P22的1;
2、在釘子板上做出銳角、直角、鈍角和平角。
五、課后實踐
回家觀察,除了鐘表外,還有別的計量表,它們是否也有和鐘表的共同點,它們都是圍繞哪點轉的。
板書設計:
旋轉與角;
銳角直角鈍角平角周角;
鐘表上時針與分針形成的角。
小學四年級數學課程內容教案【篇4】
教學目標
1、認識十萬、百萬、千萬、億和十億等計數單位及相應的數位。
2、初步會讀一般的多位數,并說出數的組成。(中間不含0的多位數)
3、能讓學生感受到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系。
教學重難點
能正確讀出大數,說出數的組成
能將大數正確的分級
教學工具
教學課件
教學過程
一、新課導入
情景引入
1、你知道嗎?上海的一些區縣的人口數(2003年)
南匯 699119 閘北區 707869 浦東新區 1766946
2、揭示課題:今天我們就來認識這些大數。
二、新課探究:
探究一:認識十進制計數法。
1、2000年我國進行了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有誰知道,我國目前的總人口呢?
請你讀一讀:1295330000
1) 我們曾經認識了哪些數位?它們相對應計數單位是什么?
生:我們認識了個位、十位、百位、千位、萬位、……它們相對應的計數單位是個、十、百、千、萬、……
小結:正如我們所說的個、十、百、千、萬、還有十萬、百萬、千萬、億、十億、百億、千億……,都是計數單位。
2)一萬一萬的數,10個一萬是多少?計數單位又是什么呢?
生:10個一萬是十萬,計數單位是十萬。
3)10個十萬呢?10個一百萬呢?……
生1:10個十萬是百萬,計數單位是百萬。
生2:10個一百萬是一千萬,計數單位是千萬。
生3:10個一千萬是億,計數單位是億。
4)每相鄰兩個計數單位之間的進率是幾?
生:每相鄰兩個計數單位之間的進率都是10。
師:因為每相鄰兩個計數單位之間的進率都是10。所以叫十進制計數法。
探究二:介紹四位分級法。
1)為了讀數方便,按照我國習慣,把數位進行了分級。
很久以前,我國的勞動人民就創造出了用四位一級的方法計數,即從右起每四位為一級。個、十、百、千是個級,個級表示多少“一”;萬、十萬、百萬、千萬是萬級,萬級表示多少個“萬”;億、十億、百億、千億是億級,億級表示多少個“億”。
2)我們來看上海的人口:16737700,這個數分為幾級呢?萬級上表示多少?個級呢?
16737700是由( )個萬和( )個一組成的。
生:16737700,這個數分為二級
萬級上表示1673個萬,個級上表示7700個一。
三、課內練習:
練習一填空
(1)10個一萬是( ),10個一百萬是( )。
(2)10個一億是( ),10個十億是( )。
(3)一百萬里有10個( ), 有100個( )。
練習二
(1)2100350里有( )個一。
(2)1023003405里有( )個億( )個萬和( )個一。
課后小結
四、本課小結
在讀大數時,利用數位分級的方法可以使我們更準更快的讀數。
課后習題
五、課后作業
讀讀第10頁中北京市、河南省、臺灣省、浙江省、西藏自治區、澳門特別行政區等地的人口數。
小學四年級數學課程內容教案【篇5】
教學目標:
1.了解數的產生,認識自然數。認識億級的數和計數單位 “十億”“百億”“千億”,掌握整數數位順序表,認識十進制計數法。
2.在經歷數的產生過程中,感受“一一對應”的思想和“實踐第一”的辯證唯物主義觀點。
3.使學生了解古老的數學文化,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并滲透“生活中處處有數學”的思想。
教學重點:數的產生過程。
教學難點:理解十進制計數法的意義和十進位值制的價值。
教學準備:課件
教學過程:
一、數的產生
(一)導入
1.師:我們身邊有很多數,找一找。(人數、男生數、女生數、年齡、身高、體
2.師:我們的生活離不開數,可是數的產生也經歷了一個漫長的過程。
(二)了解古代計數方法
1.師:你知道遠古時代的人是以什么為生嗎?(打獵)對,他們以打獵為生,每次捕到獵物或撈到魚需要知道捕獲的數量,他們也需要數數,記錄數的多少,但和那時的方法和現在不同,你知道他們用的是什么方法嗎?(擺石子、刻痕、結繩計數)
2.課件出示:圖片
師:比如,出去放牧時,每放出一只羊,就擺一個小石子,一共出去了多少只羊,就擺多少個小石子;放牧回來時,再把這些小石子和羊一一對應起來,如果回來的羊的只數和小石子同樣多,就說明放牧時羊沒有丟。在木頭上刻道來計捕魚的條數的道理也是一樣。刻道計數和結繩計數也是如此。
3.課件出示:
師:這是我國挖掘出來的“甲骨文”上的“數”字,這個字就源于結繩記事。
4.師:大家想,隨著人們捕獵技術的進步,捕獵工具的發展,打到的獵物就會越來越多,相應的計數時,擺的石子就會越來越多,還是很不方便。怎么辦?
【設計意圖:通過介紹數的產生,感受“一一對應”的思想,體會古代計數方法的不便,產生對數字的需求。】
(三)符號記數
1.師:隨著語言的發展,逐漸出現了數詞。以后又隨著文字的發展,逐漸發明了一些記數的符號,也就是初的數字。
2.通過介紹古埃及人記數符號,揭示計數法就是表示計數單位的個數,體會沒有位值帶來的不便。
(1)課件出示:
師:這是古埃及人設計的計數單位。
(2)課件出示:
師:看看這個數用到了哪些計數單位,是多少?(4217)你是怎么想的。
(3)師:要想知道這個數表示多少,就必須看清有什么計數單位和有幾個這樣的計數單位。
(4)師:你能用古埃及的計數方法表示出太陽的直徑1389000千米嗎?試一試。
(5)課件出示:
(6)師:通過自己的嘗試,你有什么感覺?(麻煩)
(7)師:請你想一想,這種計數方法為什么會這么麻煩?(每個計數單位都要用不同的符號,表示數時,有幾個這樣的計數單位就要畫幾次)
3.介紹阿拉伯數字
(1)課件出示:
(2)師:由于每個國家的文化背景不同,所以各國的數字也不一樣。隨著社會的發展,人們交流的增多,數字不同很不方便,就需要有統一的數字。這就是“阿拉伯數字”。阿拉伯數字是誰發明的?
公元八世紀前后,印度發明的數字傳入了阿拉伯,在公元十二世紀又從阿拉伯傳入歐洲,人們就誤認為這些數字是阿拉伯人發明的,后來就叫“阿拉伯數字”。
【設計意圖:在用古埃及記數符號表示太陽直徑的過程中,體會沒有位置制時記數的麻煩。通過介紹其他各國的記數符號,體會同意數字的必要性。】
二、認識自然數及新的計數單位等,整理數位順序表,掌握十進制計數法。
(一) 認識自然數
1.師:用這10個數字能表示多少數?
2.師:表示物體個數的1、2、3、4、5、6、7、8、9、10、11…都是自然數,一個物體也沒有,用0表示,0也是自然數。所有的自然數都是整數。
3.看教材第17頁
4.師:通過看書,你還了解到了自然數的哪些知識。
(二)十進制計數法的原則,體會位值制的價值。
1.師:為什么僅僅這10個數字就能表示出許許多多的數呢?比如:999,都是9,它們表示的意思一樣嗎?(9在不同的數位)
2.師:對,因為9在不同的位置,在右邊表示9個一,在中間表示9個十,在左邊9個百。同樣的數字在不同的位置表示的大小就不同,這樣不用發明那么多的符號了,記數也不用那么麻煩了。(課件演示)
3.師:如果再加1個石子,右邊的9就達到10個,就可以放到中間,中間又夠10組,就可以放到更高的位置,同樣再夠10組,就要再往左進一位。(課件演示)
4.師:這就是人類的進步,能用位置來區分計數單位的不同,它使記數變得簡單。
【設計意圖:以“999”為例,認識位值制,感受它給計數帶來的便利。了解十進制計數法的原則,即“滿十進一”。】
(三)認識新的計數單位,數位、數級,整理數位順序表
1.師:這里的位置就是我們現在所說的“數位”,我們已經學過了哪些數位?它們的計數單位分別是什么?
2.師:你還能繼續說出新的計數單位嗎?它們所在的數位又叫什么呢?還有更高的嗎?
3.師:這些計數單位之間有什么關系?每相鄰兩個計數單位間的進率是十,這種計數方法叫作十進制計數法。
4.師:我國習慣從個位起,每四位一級,分別是哪幾個數級?
課件出示:數位順序表
【設計意圖:引導學生利用類推遷移規律認識新的計數單位、數位及數級,掌握數位順序表和十進制計數法。】
三、知識運用
1.教材第22頁第1題。
2.教材第22頁第2題。
小學四年級數學課程內容教案【篇6】
一、認識順時針或逆時針旋轉90度
1、創設情境,提出問題。
談話:同學們,滬寧高速公路經過整修已經全線通車了,我們跟著小記者起去看看。
播放課件:聚集某一高速公路收費站,播放各種車輛來來往往進出場面的錄像。
引出問題:為了維持秩序,收費站口設置了轉桿。看,轉軒打開,旋轉了多少度?轉桿關閉呢?
2、模擬操作,認識含義。(請學生在白板上示范轉桿的打開和關閉)
(1)同桌合作,作出活動角模擬轉桿的打開和關閉,討論轉桿打開和關閉時向什么方向旋轉了多少度。
(2)結合白板演示交流,明確轉桿打開和關閉都旋轉了90度。
(3)深入探討:轉桿打開和旋轉的方向相同?
學生觀察交流。
(4)小結:與時針旋轉方向相同的是順時針旋轉,方向相反的是逆時針旋轉。轉桿打開是逆時針旋轉90度,轉桿關閉是順時針旋轉90度。
3、全體活動,深化理解。
聽口令做動作。
讓學生先平伸右臂,用動作表示順時針旋轉和逆時針旋轉,再平伸左臂做一次,親身體驗順時針、逆時針方向的旋轉。
二、將圖形旋轉90度
談話:生活中旋轉的現象可多了解,今天我們就來把下面一些圖形旋轉90度。出示例題。
1、 理解題意。
提問:繞A點旋轉是什么意思?
指A點固定不動。
2、 轉一轉。請幾位學生在白板上親自旋轉,由于幾個同學旋轉的方向可能
不同,這里可以用到相機,把每位同學旋轉的'圖形拍下來,然后開始對比,并交流方法。
學生可能出現:順時針旋轉90度、逆時針旋轉90度。
3、全班交流方法。
三、拓展延伸
1、先讓學生獨立完成,再集體交流,重點說說每幅圖中的指針分別向什么方向旋轉了多少度。(在講解的過程中可以借助白板,讓學生直接在白板上演示整個旋轉過程,)
2、先讓學生獨立完成,再集體交流,之后由學生親自在白板上演示整個旋轉過程。
3、先觀察每組圖形的特點,再想象使每組圖形變成長方形的旋轉方法,最后通過多白板演示,讓學生在課本上畫出旋轉后的圖形。
4、比眼力。
比較一下這些圖形按要求旋轉之后會成為哪一個圖形。
四、全課總結
提問:這節課你學到了了什么本領?有什么收獲?還有不明白的問題嗎?
小學四年級數學課程內容教案【篇7】
教學目標:
1、通過具體的生活情景,結合進行實際操作,了解小數乘法的意義。
2、結合小數乘法的意義,能夠計算簡單的小數乘整數。
教學重點:了解小數乘法的意義。
教學難點:能計算出簡單的小數與整數相乘的.得數。
教學方法:引導、發現法
教學準備:小黑板
教學過程:
一、情景導入呈現目標
1、回顧整數乘法的意義:(求幾個相同加數相加的和的簡便運算。)
2、3×4的表示什么意思?
0.2×4表示什么意思?組內交流,全班交流。
3、創設情境,提出問題。創設商店一角的情境,引導學生提出數學問題。然后對“買4根棒棒糖需要多少錢?”展開討論。
二、探究新知
1、學生列出算式,并說明意義。
2、小組討論算法。
3、匯報:鼓勵學生用自己的語言解釋理由并進行交流。可以運用連加,元、角、分的轉化,幾何模型得出結果。
4、引導全班同學討論這些方法,進一步體會小數乘法的意義。引導學生觀察小數乘法的意義和整數乘法的意義一樣,也是求幾個相同加數的和的簡便運算。(參與指導解釋疑難問題)
三、點撥升華
小數乘法的意義和整數乘法的意義一樣,也是求幾個相同加數的和的簡便運算。獨立思索小組交流總結方法教師點撥。
四、課堂總結
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有什么新的收獲或者還有什么疑問?先小組內說一說,最后班上交流。
五、當堂訓練
1、算一算。
0.4×5=0.2×5=0.6×5=
0.3×6=0.2×7=0.6×9=
2、完成學案第三題。先獨立做,最后組內交流。
六、拓展提高
笑笑看見遠處的閃電以后,經過6秒才聽見雷聲,如果雷聲在空氣中的傳播速度是每秒0.34秒,那么笑笑離閃電有多遠?先獨立做,最后組內交流。
七、作業布置:教材第34頁“練一練”的第2、3題
板書設計: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