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一级毛片生活片,国产真实系列在线,国产一级淫片免费视频,久久99国产精品久久

匯得文網 > 教案 > 小學教案 > 小學語文教案范文

小學語文教案范文

時間: 嘉欣 小學教案

教案是老師在進行教學的重要參考材料,對教學進度和節奏的把控有重要的作用,可以提高教學效率。以下是小編為大家帶來的2023小學語文教案詳案范文,歡迎參閱呀!

小學語文教案范文

2023小學語文教案詳案范文【篇1】

教學目標

1、了解小螞蟻、啄木鳥、黃鶯、燕子。青蛙等小動物是怎樣過冬的。

2、學會本課的12個生字,認識青字旁,理解:“四周、靜悄悄、忽然、聲音、消滅、青蛙、冬眠、準備、糧食”等詞語的意思。

3、學會分角色朗讀課文。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分角色朗讀課文,讀出招呼、發問、回答的不同語氣。用“什么時候,什么地方靜悄悄的”句式寫話。知道小動物不同的過冬方式。

難點:說說小動物是怎樣過冬的;能夠用“什么時候,什么地方靜悄悄的”句式寫話。“忽、悄”是字音難點,正確理解“冬眠”的意思。

教學準備

投影片,投影儀、課文磁帶、錄音機、生字卡片。

教學時間:3課時

第1課時

一、課時目標:

1、初讀課文,了解課文講了哪些動物的過冬方式。

2、初步學會12個生字,做到能讀能寫,認識青字旁,理解“四周、靜悄悄、害蟲、聲音、消滅”等詞的意思。

3、初步了解冬天的特征,能用“冬天到了,樹林里變了樣(  )(  )。”來寫話。

二、教學過程:

1.啟發談話,揭示課題。

天氣越來越冷,小朋友生活有什么變化?(可以引導學生說衣服增多了,睡覺時間變長等。)

我們人類都穿上了保暖的棉衣,那么森林里的小動物是怎么過冬的呢?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一篇知識童話故事第33課(動物過冬),它將告訴我們動物是怎么過冬的。(齊讀課文)

2.初讀__文,自學生字

(1)聽錄音,邊聽邊思考:課文中講了哪些小動物的過冬方式?用“——”劃出來。

指名:先按句式分別說說:課文講到了(  )過冬的故事。”再概括他說:“課文主要講(  )、(  )、(  )和(  )過冬的故事。

(2)自學課文、生字。

①輕聲讀一讀課文,碰到生字多讀幾遍。

②劃出帶生字的詞語,想一想在課文中的意思。

③記一記生字的字形。

④數一數課文有幾個自然段。

3.檢查自學情況。

(1)抽讀生字卡片。

(2)你用什么方法記住字形?(加偏旁、換偏旁……)

重點指導識記:“周”是半包圍結構,里面是“土”和“口”。

“靜”認識“青”字旁。

(3)抽讀詞語。

重點理解:“害蟲”指的是對人類、樹木有害的昆蟲,與它相反的詞語是益蟲。

“聲音”:課文中指什么聲音?是怎么樣的?(指啄木鳥發出“篤、篤。篤”的聲音。)

聯系上下文理解“消滅”。課文中消滅什么?“忽然”

(4)分段指名讀課文,及時正音。

4、學習第一節。

(1)從課文題目我們就可以知道文章是寫冬天。自由讀第1段,用“~~”劃出寫冬天氣候特征的句子。

指名讀,思考,從這句話的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是冬天?理解“四周”“靜悄悄”、“滿地”這三個詞。

(2)學習用“冬天到了,樹林變了樣,……”的說法,說說冬天的其他景物。

(3)冬天到了,四周靜悄悄的,森林為什么會那么安靜,齊讀第3句。朋友們指的是誰?

(4)齊讀全段,學習用課文中的句子說說段落大意:這一節只要寫了小螞蟻看見冬天___。

(5)小節過渡:朋友們到底去哪兒了呢,他們干什么去了,這個問題我們下一堂課再學習。

5.鞏固練習。

(1)開火車認讀生字。

(2)齊讀詞語卡片。

(3)完成書上練習2比一比,再組詞。

6.指導書寫。

重點指導:周:注意“橫折鉤”的折要寫直,里面“上”和“口”不宜大小。與“同”比較

忽:上下要相差不多。勿取之于“物”

挖:注意后一筆”橫折彎鉤“橫短,彎長。

7.作業:生字各寫3個。

第2課時

一、課時目標:

1、了解小螞蟻。啄木鳥、黃鶯。燕子。青蛙等小動物的過冬方式。

2、理解”忽然、冬眠、準備、糧食”等詞語的`意思。

3、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二、教學過程:

1.復習、鞏固

(1)抽讀生字卡片。

(2)完成課堂作業第2題。

(3)抽讀詞語卡片,完成《課堂作業》第2題。

(4)指名讀第1自然段。

2.學習第2段。

(1)我們通過第1段的學習知道冬天到了,樹林里變了樣,四周靜悄悄的。那么小動物都到哪兒去了呢?他們又是怎樣過冬的?我們一起來學習課文。

(2)抽動復合投影片,圖上畫了什么?

(小螞蟻看到一只啄木鳥在捉蟲。)

書上哪一段是寫這部分內容的,指名讀第2段。聯系上下文理解“忽然”。小螞蟻遇見了誰?數一數他們進行了幾次對話?

(兩次)

(3)自由讀第2段,想一想:每次對話都告訴了我們些什么?

(冬天,燕子、黃鶯到南方去過冬,明年春天再回來。啄木鳥不怕冷,留下來消滅害蟲。)

教師解釋“候鳥”留鳥”

板書:黃瑛、燕子飛到南方過冬

啄木鳥不怕冷留下來工作

看板書指名連起來說一說

(4)指導朗讀:讀出小螞蟻有禮貌地問的口氣;啄木鳥的話要讀得清楚。明白。

3.學習第3段。

(1)指名讀課文。

(2)引導學生仿照第2段學法來學會第3段。(看圖——找相應的段落一讀課文一想問題。)

(3)看圖說話:(抽拉投影片)小螞蟻來到哪里?碰到誰?通過談話知道了什么?(基礎較好的學生可以連起來說一說)

聯系上下文理解冬眠:睡在洞里不吃不動。你知道還有哪些動物也是冬眠的。

板書:青蛙冬眠

(4)指導朗讀。

4、學習第4段。

(1)自己讀第4段,用一句話說說小螞蟻是怎么過冬的。

(2)比較小螞蟻與青蛙的過冬方法有什么相同與不同。

(3)朗讀第4段。

5、總結談話。

今天,我們運用“看圖、讀課文、想問題”的方法學習了課文第1一4段,你學到了些什么知識?

看板書,連起來說說小動物是怎樣過冬的?(冬天到了,黃鶯、燕子飛到南方去過冬;啄木鳥留下來工作,青蛙冬眠了,在洞里不吃不動,小螞蟻準備糧食過冬。)

6、齊讀全文。

7、作業:完成(課堂作業)第6題:按課文內容填空。

板書:動物過冬

動物過冬方式

黃鶯、燕子飛到南方去

啄木鳥不怕冷,留下來工作

第3課時

一、課時目標:

1、了解其他動物過冬的方式。

2、學會分角色朗讀課文。

3、能夠仿照“什么時候,什么地方靜悄悄”的例句說話,并能把句子補充完整。

二、教學過程:

1.復習鞏固。

(1)認讀并聽寫詞語:四周、靜悄悄。忽然。聲音、抬頭、害蟲。樹木、消滅、挖洞、冬眠、準備、糧食。

(2)指名讀第一節。

①想一想第一節講了什么時候,什么地方怎么樣?(冬天樹林里靜悄悄的。)

②指名說。

③用”什么時候,什么地方怎么樣”句式自由說話。

④完成《課堂作業》第5題。

⑤完成課后第3題。

2、分角色朗讀課文。

(1)小螞蟻和啄木鳥的對話:要讀出小螞蟻有禮貌、詢問的語氣;要讀出啄木鳥講道理的語氣。

(2)小螞蟻和青蛙的對話:要讀出小螞蟻疑問的語氣,讀出青蛙有禮貌的語氣。

(3)練習指名讀~自由讀。

(4)同桌分角色讀一指名分角色讀一男女生分角色讀。

3.復習課文內容,進行課外延伸。

(1)完成課后第4題。說說課文寫了哪些動物?他們是怎樣過冬?

(2)你還能說說其他動物是怎樣過冬的嗎?(蛇是冬眠,大雁是飛到南方過冬的。)

2023小學語文教案詳案范文【篇2】

教學目標:

1.學會7個生字,認識1種筆畫和1個偏旁。

2.會認7個字。

3.正確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教學重點:

1.學會7個生字,認識1種筆畫“斜鉤”和1個偏旁“月”字旁。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教學難點:

1.“我”的書寫。

2.了解的特點。

教學過程:

一、復習

抽讀學過字的卡片:在月有傘

二、談話導入

1.教師出示謎語讓學生猜。

2.在什么情況下會出現呢?在你的什么方向呢?有什么特點?想知道嗎?今天我們就學習第4課《影子》板書課題,看看書中的小朋友的有什么特點?

二、指導學生看懂圖意

1.出示第一幅圖

提問:圖上畫的都有什么?他在干什么呢?

2.出示第二幅圖

提問:這幅圖和剛才第一幅圖哪兒不一樣?

過渡語:到底有什么特點呢?我們一起讀讀課文內容。

三、初讀課文,讀準字音。

1.學生借助漢語拼音自由小聲讀課文,注意把每個字的音讀準確。

2.學生再次讀課文,要求在課文中畫出生字和會認的字,把生字和會認字借助拼音多讀幾遍。

3.同桌同學輪流讀課文,相互正音。

4.抽讀生字和會認字卡片。

四、朗讀課文,了解的特點。

1.自己讀全文,標出有幾個自然段?(2個)

2.學習課文第一自然段。

(1)結合第一幅圖,讀第一自然段。

想想:在小朋友的什么地方?這是為什么呢?板書:前后

(2)在什么情況下在前,在后呢?小組同學結合問題進行討論。

(3)請學生回答。(當太陽在小朋友前上方時,在小朋友的身后,)結合學生回答引導學生看第一幅圖。

(4)那么什么情況下在前邊呢?(當太陽在小朋友后上方時,在小朋友的前邊)可以讓學生動筆畫出小朋友、太陽、的位置。

(5)請大家再讀課文,說說課文中把比作什么?

(6)指導朗讀,讀出歡快、活潑的語氣。

學生自由讀,讀出語氣。

(7)學生試背一背。

3.學習第二自然段

(1)照學習第一段的方法學習這段。

提出問題:在小朋友的什么地方?結合圖說一說?在什么情況下在左,什么情況下在右?

(2)學生結合兩個問題思考。

(3)四個同學一起討論。

(4)請學生匯報學習情況。板書:左右

(5)學生用學習第一段朗讀的方法,練習朗讀第二自然段,讀出歡快、活潑的語氣。

(6)試著背誦第二段。

4.朗讀全文,說說有什么特點?

5.練習背誦全文。

①自由背。

②同桌互背。

③指名背誦。

五、除了在太陽底下能出現,還有什么時候也會出現?請你們自己親自去試驗一下。

六、學習生字

1.抽讀生字卡片:個、右、友、朋、左、后、我。

2.把生字卡片貼在黑板上做猜字游戲,鞏固字音。

3.學習新筆畫和新偏旁。

4.識記字形

(1)自己自學①讀準字音②記筆順③想想有什么好辦法記住字形?

(2)讀讀生字卡片的詞語,了解字意。

5.小組同學合作學習,有問題共同學習,比比誰說得好。一會兒請他在全班講一講。

6.學生當小老師進行講解。講得不準時,下面學生可以糾正,也可做補充。

7.指導書寫

(1)學生按69頁第2題的紅色筆畫描紅,一邊描一邊記住每一筆在田格中的位置。

(2)仔細觀察生字的重點筆畫位置,觀察后在書上的田格中把每個生字試著寫一遍。

(3)重點指導“我”字。

①電腦出示帶田格的“我”字,讓全班學生一起觀察。學生邊觀察邊說位置,教師邊板書。教師強調第二筆在左半格橫中線上起筆,稍微向上斜一點。第五筆斜鉤在上半格豎中線上起筆,要比左邊的“撇”高,收筆比左邊豎鉤的“鉤”的“鉤”低一些。第六筆“撇”在上邊橫收筆處開始寫,撇到豎中線位置,后一筆比“撇”高,比“斜鉤”起筆低。

②學生練習仿寫。教師巡視,個別輔導,同時糾正學生的寫字姿勢和執筆方法。

③在實物投影上展示評議。

(4)寫其它幾個字

①讓學生說說重點筆畫的位置,

“個”字第一筆“撇”在上半格中間起筆,撇尖稍過橫中線,而第二筆捺腳在橫中線上,后一筆豎寫在豎中線上。

“右、友、左”這三個字比較觀察。“右”的第一筆橫長,而“友”和“左”字的第一筆“橫”跟“右”字的“橫”比稍短一些。

“朋”字,注意兩個“月”字大小差不多,里邊的第二個橫寫在橫中線上,兩個橫擺放得比較勻稱。

“后”字注意中間的“橫”稍微長一點,下邊的“口”字與“橫”同寬,“橫折”的橫寫在橫中線上。

②學生在書上田格中把這6個字寫一遍。

③展示評改。

七、鞏固練習

1.在生字本上寫生字作業,每字3遍。

2.練習背誦全文。

3.課后練習3,說說在你座位的前面、后面、左面、右面都是誰。

2023小學語文教案詳案范文【篇3】

教學目標:

1.認識6個生字和9個認讀字。

2.正確地朗讀課文,學會朗讀疑問語氣的句子,背誦課文。

3.知道課文寫了哪幾種小動物,并了解它們尾巴的特點。

教學重點:

1.正確地朗讀課文,學會朗讀疑問語氣的句子,背誦課文。

2.知道課文寫了哪幾種小動物,并了解它們尾巴的特點。

教學難點:

1.學會朗讀疑問語氣的句子。

2.了解動物尾巴的特點。

教學過程:

一、復習檢查

1.出示音節:

2.讀字卡片:

二、談話導入

電腦出示北京動物園門口圖。你們看這是哪兒呀!老師今天帶你們到動物園看一看好嗎?電腦出示6種小動物。你們看看有幾種小動物呀!他們都是誰呀?板書:猴子、兔子、松鼠、公雞、鴨子、孔雀。它們來到一起想玩兒一個游戲。這幾個小動物是怎樣的,它們的尾巴有什么特點呢?請同學們打開書看一看。

三、初讀課文,讀準字音。

1.借助漢語拼音自由地小聲讀課文,注意把每個字的音讀準確。

2.學生再次自由讀課文,要求:在課文中畫出生字和會認字,把生字和要求會認的字多讀幾遍。

3.同桌的兩個學生輪流讀,相互正音。

4.教師出示卡片,檢查6個生字和9個會認字的字音認讀情況。對于學生難讀準的“長”、“傘”、“短、兔、松、鼠”的音,應多讀,重點指導。

四、朗讀課文,理解課文。

1.大家看看這課共有幾個自然段?(4個)

2.學習一、二自然段。

(1)自己出聲讀讀這兩段,讀后你發現了什么?

(2)認識問號。

師講:第一自然段中的每句話后都是這樣的標點符號“?”(板書)。這個標點叫問號。凡是句尾有問號的句子就表示問話,讀的時候語調上揚,要讀出問話的語氣。

(3)指導讀第一段。

①教師范讀第一段。

②學生自己練習讀。

③同桌互讀,相互糾正。

④指名讀。

(4)指導讀第二段,電腦出示猴子圖、兔子圖、松鼠圖。

①請一名同學讀第一段,讀出問話的語氣。

②請大家看圖回答,語調要讀得平緩,肯定。

③同桌同學對讀,一人問,一人答。

④猴子的尾巴有什么特點?板書:長

⑤兔子的尾巴有什么特點?板書:短

⑥讓學生知道“長和短”是意思相反的詞。

⑦松鼠的尾巴什么樣呀?像什么呀?

⑧松鼠的尾巴好像一把傘,對“好像”一詞是怎樣理解的?(就是打比方的意思。是說松鼠的尾巴和打開的傘有些相似。)板書:像一把傘。

(5)背誦第一、二段

①同桌同學讀第一、二段的問答句。

②指名一組同學對讀,學生評讀。

③看板書自己練習背誦。

④同桌背,指名背誦。

3.學習第三、四段。

(1)自己出聲讀讀第三、四段。

(2)第三段提出什么問題?第四段又是怎樣回答的?(出示公雞圖、鴨子圖、孔雀圖)同桌同學一問一答。

(3)請一組同學一問一答,其他同學評讀。

(4)看圖說說公雞、鴨子、孔雀的尾巴有什么特點?板書:彎,扁,好看

(5)師問:鴨子的尾巴扁,“扁”是指什么?(是指鴨子尾巴的形狀是扁的。)

(6)自己看板書練習背誦。

(7)同桌互背。

4.練習背誦全文。

(1)同桌同學互背,一人背問句,一人背答句,然后交換背。

(2)請一組同學對背。

5.說說這6種小動物有什么特點?電腦先出示沒有尾巴的6種小動物,然后在圖下出示6種動物的尾巴,讓學生拖動電腦鼠標,做給動物找尾巴的游戲,調動學習積極性。

2023小學語文教案詳案范文【篇4】

教學要求

1.學會本課9個生字和7個詞語,認識7個字。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3.通過課文的學習,使學生認識到下雨前一些小動物的異常表現。

教學重點難點

1.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指導學生讀好對話,特別是指導讀好帶有疑問語氣、感嘆語氣的句子。

2.掌握生字的讀音和字形,結合詞語理解字義,結合句子理解生詞的意思。

課前準備

1.生字生詞卡片。

2.教學掛圖或投影片。

3.朗讀課文的錄音帶。

4.抄有全文的黑板或準備投影儀放映出全文。

5.請學生了解能預測天氣變化的自然現象。

教學時間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聯系生活,談話揭題

1.同學們,夏天的時候,下雷陣雨之前,天氣會怎樣?我們會有什么感覺?

2.下雨之前,小動物又會有什么變化呢?這堂課,我們就來學習18——要下雨了。

二、充分自讀,整體感知

1.聽課文錄音,注意良好聽讀習慣的培養。

2.學生自由、輕聲地朗讀課文,注意讀準字音,讀通句子。看看文中先后出現了哪些小動物,做上記號。

3.同學們匯報交流:課文先后出現了哪幾種小動物(教師板書;小白兔、小燕子、小魚、螞蟻)學習生字“兔”,引導學生聯系小兔子的樣子記住“兔”的字形。

三、由扶到放,學習課文

1.指導學習一至三段。

(1)指名讀第一段。學習生字“彎、直”,通過做動作理解詞義。

(2)練習朗讀第一段,可邊讀邊做動作。

(3)教師引讀第二段:小燕子從他頭上飛過。小白兔大聲喊——(學生讀)。

(4)引導學生看第一幅掛圖:小燕子飛得很低,小白兔奇怪地向燕子為什么飛得這么低。學生練習朗讀小白兔喊叫的句子,提醒學生注意提示語“大聲喊”和句尾問號。

(5)先指名讀第三段,然后逐句以問引讀:

①教師指第一句問:燕子邊飛邊說——

②空氣怎么樣呢——(學生接讀第二句)蟲子的翅膀可比鳥的翅膀小多了,薄多了,就像透明的紗一樣,沾上了小水珠,就像人背上了鉛球一樣沉重,自然就飛不高了。再讀第二句。

③那小燕子飛不高是什么原因呢?學生讀后一句,教師板書:捉蟲子,學習生字“捉”,練習朗讀句子。

(6)朗讀第三段。

2.半扶半放,學習四至六段。

(1)小白兔聽了燕子的話,半信半疑,書上這句問句該怎么讀呢?出示“是要下雨了嗎?”請學生讀。

(2)小白兔又看到什么?聽到什么?先自己讀讀四到六段,然后同座位分角色讀一讀。

(3)檢查、交流學習情況:

①換詞理解“往”。(可換“朝”、“向”)

②小魚游到水面上來的原因是什么?(板書:透透氣)

③指名練習分角色朗讀四到六段。

看見燕子低飛、小魚游出水面,聽了燕子和小魚的話,小白兔相信要下雨了嗎?大家讀讀下面幾段課文就知道了。

3.放手學習七到九段

(1).小白兔看到燕子低飛、魚游出水面,又聽了他們說的話,邊忙挎起籃子往家跑,這里的“連忙”可以換成什么詞?(立刻、馬上、趕緊)

(2).他又看見了什么?聽到了什么?他怎么做了?自然學習七至九段,通過朗讀來回答問題。

(3).學生匯報朗讀,教師相機指導學習生字詞,指導朗讀。(板書:搬東西)

“消息”一詞可結合課文內容理解:小兔把什么消息告訴了螞蟻?

小兔這個消息是怎么得來的?聯系前面小兔看到的、聽到的內容來理解。

四、練習分角色朗讀全文

1.學生自由讀全文,按小組練習分角色朗讀全文。

2.指名分角色朗讀。

第二課時

一、復習

1.開火車讀生字卡片(包括要求認識的字)

2.集體朗讀全文。

二、指導識字、寫字

1.啟發學生利用學過的偏旁、部件及熟字記字形。先同桌互相說說自己是怎樣記生字的,再指名說說是怎樣識記某個生字的。

指導書寫時,要重點提示下面幾個字。

兔、低:不要漏寫后一筆“點”。

往:左邊是雙立人,不要寫成單立人。

彎:上半部不要寫成“亦”。

得:右邊筆畫多上下要寫緊湊。

2.完成課后練習2。先觀察生這筆畫在田字格里的位置,再描紅、臨寫。

3.用“彎、直、低、捉、消、息”進行擴詞練習,鼓勵學生積累詞匯。

三、詞句訓練

1.學生先自己口頭試著練習3里的詞語組成句子,然后大家交流,注意每題可以組成兩句。

2.讓學生書面完成練習3。

3.讀課后練習的句子。通過朗讀、比較,使學生體會到這三個句子表達的意思一句比一句具體。

四、擴展練習

請同學們課上交流能預測天氣變化的其他自然現象。可以分組交流,也可以全班在一起交流。

板書設計:

要下雨了

小燕子   低飛

小魚    游出水面    要下雨了

螞蟻    搬東西

2023小學語文教案詳案范文【篇5】

一、說教材

《要下雨了》一課是人教版小語教材第二冊第六組中的講讀課文。這是一篇科學童話,它不僅可以讓學生了解下雨前種種自然現象,而且是一篇發展學生語言、發展學生思維的好課例。針對課文特點,在第一課時教學字、詞和進行初步閱讀之后,我把本篇課文第二課時的教學目標確定為:

知識目標:了解預示下雨前的自然現象。

能力目標: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語言表達能力和思維能力。

語感目標:培養學生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能分角色朗讀,從而提高他們的閱讀能力。

品德目標:激發學生觀察大自然的興趣。

教學重點:了解課文內容。

教學難點:掌握下雨前的自然現象并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二、說教法

我們強調一堂好的語文課應面向全體學生,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性,變被動接受主動參與、主動獲取,由于本文淺顯、易懂、對話分明、結構大體一致,不需要教師做更多講解、分析。所以本節課我以一個教練的身份,適當引導學生學習。通過兒歌、圖片、朗讀、各種形式的讀,以及動口說等,訓練語言、積累語言、感悟語言,創造了一種形、聲有機結合的教學情境。使學生主動、有效地參與到教學過程中來。

三、說學法

語文學習教無定法,重在得法,貴在用法,妙在導法。語文學習不僅要幫助學生學習和掌握知識而尤為重要的是讓學生學會求知,讓學生學會學習的方法,真正實現“教是為了不教”的目的,因此本節課根據教材內容和學生的年齡特點興趣愛好以及認知水平,我引導學生運用聽、畫、說、讀、悟的學習方法。使學生不但領悟了課文的主要內容,而且培養了他們的讀、說、思的能力。

四、說教學程序

一上課,我采用讓學生自己教認字、組詞、說話這一環節不僅復習了舊知,而且培養了學生及時應用所學知識的良好習慣。

(一)聯系生活,激趣導入。

興趣是好的老師,是獲取知識、培養創新思維的巨大推動力。教師是學生學習的引導者,要尊重學生的興趣愛好。我采用學生喜聞樂見的兒歌導課,兒歌內容是兒童知曉的生活常識貼近學生的生活和認知水平,既有利于激發興趣,將學生引入情境,又能引出本課課題,同時向學生滲透認識現象之間的聯系,為后面的教學做好鋪墊。

(二)初學課文,理清脈絡。

這一教學環節,為了把握兒童的心理,吸引調動其多種感官,以情境激趣,為學生興趣盎然地思考、理解奠定基礎。我首先說了這樣幾句話:同學們,你們知道下雨前的一些自然現象嗎?動物王國的小動物們都忙碌起來了,想知道它們干什么嗎?請同學們打開課文,一邊聽錄音,一邊看課文。然后讓學生說出找著的動物,教師根據學生的回答用簡筆畫畫出小動物,這樣從整體入手,既了解了文章的主要內容,又理清了文中的角色及條理。

(三)學習課文,了解內容。

這一環節的教學主要是指導學生讀好課文。在教學中我以情境引導學生繪聲繪色地朗讀,要學生讀得入情入境,讓他們感到自己就是文中的小白兔、小燕子、小魚、螞蟻。這樣一來,既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肯定了學生的進步,讓學生體驗到成功的愉悅,又讓學生情不自禁地走進教師創設的情境里面,讓學生在嘗試讀好的過程中不自覺地體會到了課文的思想內容,尤其是對文中的情感因素有著各自不同的體驗,這正是課程標準所提出的“尊重學生閱讀時的獨特體驗”,而且感情朗讀不僅是手段,它更是理解課文內容的過程。

(四)角色朗讀,深化體驗。

這篇課文對話比較多,便于分角色朗讀,老師可以為學生創造朗讀氛圍,讓不同角色相互配合,這樣既加深了對本課意境的體會,又培養了同學間的團結合作精神。

(五)鼓勵質疑,拓展思維。

在本節課接近尾聲時,我不失時機地問學生:在這節課里你學到了哪些知識?你還想知道哪些動物的活動與天氣變化有關?這些提問既是對本節課的總結,培養了學生組織語言的能力,又拓展了知識,拓展了學生的思維。

(六)布置作業。

我設計的作業是回家把今天學到的知識告訴爸爸、媽媽,并且問問爸爸、媽媽看看下雨前還有哪些自然現象,將課堂教學延伸到家庭教育,不僅使學生在校學習情況向家長做了反饋,更主要的是讓學生懂得不僅從書本上可以學習,從老師那兒可以學習,生活是更大的課堂。

2023小學語文教案詳案范文【篇6】

教學目標

1, 初讀課文,學習并學會本課生字新詞。

2, 品讀句子,從文中優美的語句中感悟琴聲的美妙。

3,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過程

一、 揭示課題,導入新課

1、 教師板書課題,導:琴聲美妙悅耳。今天我們就來學習著名兒童文學家陳伯吹先生寫的《彈琴姑娘》。

2、 學生齊讀題目,教師強調“琴”字書寫。

3、 導入:這是一位怎樣的姑娘呢?她彈出的琴聲又是怎樣的呢?請學生帶著這兩個問題自由讀課文。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學生讀課文,教師提出新要求:掌握生字新詞,把課文讀準、讀通順。

2、教師出示生字詞語卡片,指名讀一讀,然后強調要點。字音:“滯”是卷舌音;“鍥”讀“qiè”,不能讀成“qì”;“券”讀“quàn”,不能讀作“juàn”。

3、 學生再讀生字新詞,讀中鞏固、積累。

4、 指名反饋:文中反復用了什么詞語直接描寫小姑娘彈出的琴聲?

(學生:叮咚!叮咚!叮叮咚咚!)

5、 指名用自己喜歡的音調和節湊讀一讀這一詞語。

6、 師:對于作者來說,這“叮咚!叮咚!叮叮咚咚!”的琴聲是什么樣的呢?請同學們再讀課文,

7、 找出相關詞語。教師出示:( )的琴聲

8、 集體反饋,教師填詞,并指導學生讀一讀。(好聽)的琴聲(悠揚、像夜鶯般、……)

9、 教師小結:是呀,多么美好的琴聲啊!對作者來說它悠揚而熟悉,還有甜味兒,像夜鶯、流水般,讓人覺得安慰、親切、優美、輕松。

10、 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并思考:圍繞彈琴姑娘課文主要講了一件什么事?學生自主朗讀課文,并小組討論交流、展示。

三、想像畫面,感悟琴聲

1、教師:同學們,究竟是什么打動了兒童文學家的心,讓他對一個小女孩如此欽佩?請同學們默讀課文,到字里行間去尋找原因,用波浪線畫出那一幅幅將琴聲融為一體的美麗景色。

(1)學生默讀勾畫,教師巡視。

(2)指名反饋,教師出示相關語段。

生:“只要琴聲一響,雨點就……,叮咚!叮咚!叮叮咚咚!……”

師:“只要……就……灑在……灑在……也灑在……”,用排比句式將春雨和琴聲描寫融為一體,雨聲與琴聲交織出美妙的音樂。誰再來讀?

生:“人們都到街頭、湖濱廣場,公園里去乘涼仍然不斷的傳出好聽的琴聲-叮咚!叮咚!叮叮咚咚!……”

師:是啊,悶熱的夏日里,窗口動聽的琴聲仍不斷,難怪作者會邊走邊想像邊欽佩這彈琴人。是誰又讓天高氣爽的秋日更加恬靜呢?

生:“晴朗的夜里,月牙兒分為清明…………叮咚!叮咚!叮叮咚咚!……”

師:琴聲聲聲入耳,“我”是贊嘆不絕。讀出冬日琴聲迎接風雪夜歸人的感受。

生:“冬天的寒夜,…………”

師:琴聲給作者留下怎樣的印象?讓作者有怎樣的想法?請同學們體會作者的情感變化。

2、教師小結:課文按春、夏、秋、冬的順序描寫了小姑娘彈奏的`琴聲,琴聲與景色融為一體,很有表現力。讓我們再來讀一讀,品一品。

3、指名反饋:讀了這些語句,你的腦海里呈現出怎樣的畫面?

4、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畫面有感情地讀一讀。

5、教師總結:同學們,作者是一位兒童文學家,有一顆敏感的心,他在這一年四季聽琴感受中情感變化也不同。這一部分通過:“我”聽琴的感受和情感變化來間接描寫小姑娘的品質。琴聲與景色融為一體,就是作者表達的巧妙之處。

6、作者四季聽琴的感受,你最喜歡哪個季節的感受?找出來讀一讀。

四、課堂小結

1、學生:談一談本節課學習的感悟。

2、教師小結:同學,這節課的學習真是美的享受,我們讀到了許多生動、優美的句子,似乎看到了四季優美的景色,仿佛聽到了彈琴姑娘手下飛出來的悠揚的琴聲。

五、布置作業

1、抄寫本課生字新詞。

2、熟讀課文。

2023小學語文教案詳案范文【篇7】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古詩,背誦古詩。

2、借助插圖、生活實際,結合詩人背景理解古詩大意,體會詩人感情。

3、了解詩畫特點,領悟本課借物言志的表達方法。

【教學重難點】

理解詩歌大意,欣賞詩中景物,領悟詩人情懷,學習表達方法,感受古詩魅力。

一、以花入畫,以畫入詩,走進詩文。

1、以花的話題入畫

師:在我們的教室窗臺上擺滿了我們精心養植的花草,它們點綴了我們的教室,豐富了我們的生活。關于這些花,你了解些什么?

2、學生交流。

師:清代詩人鄭燮對蘭花情有獨鐘,他專畫蘭竹,五十余年,不畫他物。來,讓我們一起走進詩人鄭燮的畫作。

CAI顯示:《蘭竹石軸圖》、《蘭石圖》、《墨蘭圖軸》、《山頂妙香圖軸》

2、師:鄭燮不僅愛畫蘭花,而且還用寫詩的方式表達對蘭花的喜愛。今天我們來學習一首題于《山頂妙香圖軸》上的古詩《題畫蘭》。教師范讀。

板書課題,學生讀題、解題。

二、習文讀詩,明了詩意。

1、自由讀詩,讀準字音。

2、指名朗讀,集體正音。

3、再讀古詩,讀出詩的節奏與音韻。

4、全班齊讀。

5、了解詩中大意,師配樂講述

三、精讀品詩,感悟詩情。

學習第一句

(一)看蘭

學習第一句。

1、指名讀第一句,思:蘭花給你們留下了什么印象?你從哪里看出來的?(千山頂上頭)

2、身邊的蘭花和這里的蘭花進行對比:

3、指導讀第一句。

師:是呀,而這里的蘭花卻是長在“千山頂上頭”呀,這么高!誰能把這種高給讀出來呢?

師小結并過渡:蘭花,它長在千山之頂,可以俯視群山,仰望皓月,真正的.怡然自得呀!它還有什么特點呢?

學習第二句

(一)聞香

1、生:——突巖深縫妙香稠(課件顯示)

2、師:香嗎?聞一聞!(香)哪里看出來?(妙香稠)

(二)品香

1、初步理解“妙香稠”的字面含義。

師:香到什么程度?(稠)讀出“稠”的感受。

2、進一步體會花香的“妙”

師:花香本是四溢的呀,為什么這里的花香卻這么“稠”?請你們再讀讀這句詩。

學生談。

師:本該四溢的花香在突巖深縫間聚集,竟香濃到令人感到粘稠,這是多么奇妙的花香啊!

來,再讀這句詩,讀出又粘稠又奇妙的花香來。

過渡:難道這里的蘭花真有那么香嗎?帶著這個問題聽聽老師下面的介紹。

3、進一步理解“妙香稠”的含義。

4、師:聽了有關鄭燮的介紹,結合鄭燮的人生經歷,這里的“妙香稠”還暗指什么呢?

師:蘭花啊,只有你高貴純潔的蘭花才能理解鄭板橋呀!讀第二句詩。

5、全班齊讀一、二句詩。

學習三、四句詩

1、師:你們再輕聲讀讀三、四句詩,讀懂了什么?

結合剛才的介紹,這里的的“喧鬧”僅僅是在寫蘭花和蘭花腳下的浮云嗎?

2、師:身處其中的鄭燮是什么態度呢?(來不相知去不留)

是呀,這不就是鄭燮的志向的表白嗎?這里的蘭花不就是鄭燮的真實寫照嗎?這就叫“借物言志”。(板書:借物言志)

3、小結。

4、指名讀,邊讀邊評價。

5、回歸整體

配樂齊度讀古詩。

17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