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版教案小學語文六年級
電子版教案小學語文六年級要怎么寫,才更標準規范?根據多年的文秘寫作經驗,參考優秀的電子版教案小學語文六年級樣本能讓你事半功倍,下面分享【電子版教案小學語文六年級(精選6篇)】,供你選擇借鑒。
電子版教案小學語文六年級篇1
一、 教學要求
1、 學會本課生字,理解句子里的關鍵詞語,能用自己的說吃每個句子的意思,了解這首詞所描寫的情景。
2、 能借助圖畫,想像這首詞所描繪的情景。
3、 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二、 教學重點、難點
感受詞中所表現的自然美,培養熱愛大自然、關心人民的思想感情。
三、教學時間
兩課時
四、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1.我們以前學過一首《清平樂村居》,是誰的作品,還記得嗎?
2.齊背辛棄疾詞《清平樂村居》。
3.這節課我們來學習一首新詞,辛棄疾的《西江月·夜行黃沙道中》。(板書課題)
4. 討論題意。
(1) 你從課題上讀懂了什么?(夜,點明時間;行,點明事情;黃沙,點明地點。)
(2) 用自己的話說出題意。(夜間行進在黃沙嶺的道路上。)
二、詩文了解
1.先翻開書本自由誦讀《西江月·夜行黃沙道中》這首詞。這首詞連課題在內共有59字,我相信你們一定能讀正確、流暢。愿意試一試嗎?
(生讀課文2分鐘 ,然后自由讀---個人讀---小組讀----聽課件范讀--全班跟讀。)
2.通過讀,也許同學們又有了新的感悟。別急,現在我們再細細品味品味,你將會有更多的收獲。
三、詩文賞析,再次在讀中感悟課文。
再讀課文,看看你是否又有了新的發現?或從中又感悟到了什么?
(生生互動、師生互動,詳見課堂實錄。)
四、詩文拓展 ,布置作業:
1、在這之前我們還曾學過和這首詩有相似意境的詩嗎?課后對山水田園詩做一點研究,開個山水田園詩鑒賞會,看誰知道得多。
2、你可以課后去研究一下,看看辛棄疾的詞《破陣子》這首詞與我們今天學的風格有什么不同之處。
詞文:醉里挑燈看劍,夢回吹角連營。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聲,沙場秋點兵。
馬作的盧飛快,弓如霹靂弦驚。了卻君王天下事,贏得生前身后名。可憐白發生。
實錄(片段):
生:我知道了這首次的詞義,大概是這樣的:
月光明亮,驚醒的鵲兒飛繞在樹枝上。清風吹來,半夜里蟬兒鳴唱。稻花飄香,老農在談論豐收的年景。蛙聲如歌,引得行人入神聆聽。遙望遠天,尚七八個星兒閃爍。來到山前,已有兩三點雨兒飄落。拐個彎兒,溪橋一過。就在土地廟旁,出現了曾住過的旅店茅屋。
師:對這位同學的解說有不同理解嗎?
生:我不認為是明月驚醒了鵲兒,從題目“夜行黃沙道中”可以推想可能是作者的腳步聲驚飛鵲兒。
師:有道理,詩詞留給我們想象的空間是很大的,還有不同見解嗎?
生:前面那位同學說農民在談論豐收的年景,夜已深,人們早就休息了。我認為是是青蛙在訴說豐收,因為稻花飄香預示著豐收在望,蛙聲如歌說明害蟲少,因此可理解為是青蛙在訴說豐收,是作者運用的擬人手法。……
師:老師為你們有這樣獨特的見解而感到自豪。你們都個性獨特。同學們,你也可以細究詞中的每個字,每句詞。認為這首詞中哪些字用得好的?你最喜歡哪句詞?是因為什么?
生:“一片”這個字用得好,這個詞說明蛙聲多,害蟲則少,預示豐收在望,也表現了作者因為農民豐收而高興的心情。
生:“驚”用得好,說明月亮太亮了,使鳥鵲產生錯覺,誤以為天亮了。
生:我認為整個上片都很好,通過明月、鵲兒、清風、鳴蟬、稻花香、蛙聲幾個景物刻畫了一幅美妙的農村夏夜圖,表現了作者喜悅、陶醉的心情。(出示上闋課件)
師:大家能把欣喜的陶醉的情感讀出來嗎?
生:讀。
師:要注意句間節奏,心情要高興一點。
生:再次齊讀。
生:我覺得作者能抓住夏夜農村有特點的事物,進行描述,而且各有特點。因為夜里的能見度是有限的,所以作者的感受主要不是靠眼睛來攝取,有時還要靠嗅覺和聽覺這些器官來加以捕捉?“稻花香里說豐年,聽取蛙聲一片”,就是從嗅覺和聽覺這兩方面來加以描寫的。
生:還有上片雖然寫的是夜晴,但卻已經埋伏著雨意了。有豐富農村生活經驗的人,似乎可以從“稻花香”里,從“蛙聲一片”之中嗅到和聽到驟雨將臨的信息。
師:你的邏輯推理能力相當強,觀察敏銳善于思考。老師不如你。表揚!
還有誰想說一說?
生:我最喜歡“路轉溪橋怱見”,這一句寫出了作者遇雨時,尋找躲雨的地方,先焦急后驚喜的心理變化,很生動。(如果學生不問,引導學生體會作者此時的心情)
師:你為什么認為他的情緒是先焦急后驚喜?同學們能用兩句詩表現出這種心理嗎?
生:“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師:請一個同學試一下,注意讀出作者焦急、驚喜的感情變化。
生:讀下闋。
師:請同學們點評一下。
生:感情變化把握住了,但“怱見”應重讀,他沒有重讀。
師:同學們聽老師朗讀一下這首詞,認真比較老師在上下片的讀法上有何不同。
師:讀這首詞。
生:上片舒緩、喜悅,下片的節奏急促焦急。
師:同學們聽得很認真,領會得很準確,就再模仿老師將這首詞讀一遍。
生:齊讀。(投影詞文)
師:你還想通過什么方式說明你讀懂整首詞了?請你們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表達你對這首詞的理解和欣賞
生:我想有感情地朗讀。
師:好啊!
生:你能給我配上音樂嗎?
生:我覺得這首樂曲應該把我們帶到一個令人向往的地方。
師:那是個世外桃源,對嗎?(生答:是!)
生:我覺得應該用琵琶曲。
師:好老師給你找段音樂。放音樂。
(這位學生讀得很投入,讀出了作者對村居生活的向往、喜愛和贊美。其他同學也紛紛要求讀。)
師:除了讀,還能通過什么方式說明你讀懂了?
生:老師,我們同桌兩個能表演嗎?
師:(高興地)這種學習方式好!演好了,就說明你讀懂了
(兩對學生分別興致勃勃地演起來。其他同學也都躍躍欲試,老師干脆讓他們自由結合演起來。同位的、座位靠近的、座位離得遠的同學也紛紛扮演角色演了起來。課堂上頓時“亂”了起來。走動的、找“對子”的,以及演戲聲、說話聲、陣陣笑聲“亂”成一團)
生:我想把這首詞描繪的情景寫下來。
生:我想把這首詞描繪的情景畫下來。
生:老師,這首詞應該有歌譜吧?我想把它唱出來。(老師讓自由編曲、“古詞今唱”)生:用《虞美人》的曲調唱《西江月》。
師:唱得很抒情。特具有古代詩詞的味道!掌聲!
生:古人填詞不是用來讀的,而是用來唱的,我想將《西江月》的詞填入別的歌曲中來給大家唱一唱,好嗎?
生:老師,我們一組想合作創作畫下這首詞。
生:三個學生到黑板上畫,(一個畫人,一個畫茅店、社林、山,一個畫稻田等)
師:下面的同學你可以單獨用你的方式展示你對這首詞的詮釋,也可以小組合作作畫, 4分鐘。 (來得及就展示一下)
展示不同的表現風格。(寫的書法/畫的畫,改寫的記敘文……)
師:通過同學們的唱和畫和寫,我發現你們身上閃爍著智慧的火花,洋溢著學習的激情,我相信每個同學都是未來的辛棄疾,未來的唐伯虎。
師:好現在還沒完成的,利用課余時間把它做完,作品我們將把它貼在后面的朝花夕拾上。
電子版教案小學語文六年級篇2
教學內容:
《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鄂教版語文》六年級下冊第11課。《奇妙的田螺》
教學目標:
1、 理解課文內容,緊扣“奇妙”,了解田螺的外形、生活習性和生理特征。
2、 體會說明的順序和生動活潑的語言。
3、 培養觀察和探索自然奧秘的興趣與習慣。
教學重難點:
1:體會說明的順序和通俗易懂的語言。
2:激勵當代少年觀察和探索自然奧秘的興趣與習慣。
教學用具: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 導入:
【設計理念】課文的內容非常貼近兒童的生活,真實親切。寫的就是他們身邊的人,身邊的事。展示兒童的內心世界,富有兒童情趣,容易引起學生的共鳴,在教學中,引導學生聯系生活實際去體驗,去體會,從而在主動積極的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
同學們,你見到過田螺嗎?它是什么樣兒?怎樣生活?
今天我們來學習一篇介紹田螺的課文——奇妙的田螺。
我們讀完課題,就會不由在腦海中浮現出這樣一個問題:為什么是奇妙的?
二、 整體感知課文:
【設計理念】本文故事緊緊圍繞時間順序展開,以一個孩子的視角,生動地敘述了“我”通過觀察田螺,獲得了田螺的外形特征。生活習性及生理特征等知識,并享受了觀察與發現的樂趣。教師要教給學生在整體把握文章思想內容的基礎上,抓住關鍵語句理解清文章思路,進而篩選有效信息和整合信息的閱讀方法。
1、 快速默讀課文,說說作者是按照什么順序介紹田螺的?
2、 交流:按照時間順序來介紹田螺
撿回田螺的那一天
第二天早晨
又一天早晨
3、 在這三個部分里分別介紹了田螺的哪些奇妙之處?
外形
生活習性
下崽
三、 感受觀察和表達:
【設計理念】文章緊扣“奇妙”二字組織材料,文筆生動活潑,充滿童真童趣,采用講故事的形式,含蓄地告訴我們,只要堅持認真,仔細地觀察事物。就能了解大自然的奧秘,本文語言通俗易懂,富有生活氣息,描寫生動細致,說明生動形象。教學設計中充分利用讀的策略,以讀為主,從語言文字入手,抓住重點詞語,反復品味,采用朗讀法,比較法等多種形式,引導學生品味語言,培養語感,體會人物心理活動和思想感情,從而加深對文中道理的理解。
1、 作者更喜歡的還是那只田螺。那田螺的這三個方面到底怎么個奇妙呢?請同學們勾畫出描寫這三個特點的相關語句,邊讀邊體會。
2、 重點指導:
(一) 外形
課件出示:說實在的,田螺很好看。整個身子,圓乎乎的,被包裹在那個深綠色的硬殼上,有一道向右旋轉的溝紋,從頭轉到尾,越來越密。頭部,有個圓錐形的硬殼口,上面覆蓋著一層角質的硬片,像道結實而又嚴密的門戶,時刻保護著田螺內部的各種器官。 (1)引導學生觀看田螺外形圖,并從整體到部分有順序地進行觀察。朗讀
(2)運用比喻的方法。將硬片比作門戶,形象生動地寫出了硬片的作用。
(3)從顏色、樣子這兩個方面進行描寫,用詞準確。
(二) 生活習性:
(1)在我將它撿回來的那一天,它一直不動彈,直到晚上我要上炕睡覺了,看看它,它仍默默地躺在那里。我懷疑——接讀
課件出示:(2)啥時候,它已爬到玻璃缸子的上面,像個球似的,牢牢地粘在壁上——緊緊挨著水面。看樣子即使缸子再高,水再多它也會爬到頂的。呀,田螺不但活著,而且還是那樣地有意思哩:
引導學生歸納:奇妙之處在于:從“已、牢牢、即使、再、也會”感受到這么小動物生命力還挺強的,從中可以知道它膽小、自我保護意識很強。
(3)讀一讀,田螺是怎么爬上來的呢!
(4)它正在進行它的幸福之旅呢!可是一旦遇到什么風吹草動呢?(注意指導“一收、一縮、早、嚴嚴實實”)
(5)通過比喻句的學習,誰能說一說,這田螺的生活習性的奇妙之處?
(三) 下崽方式的奇妙:
課件出示:(1)那球球個子很小,只有綠豆粒那樣大。吐出來的小球球,慢悠悠地降到水底,就像飛機投下的小炮彈。
運用比喻手法:將小球球比作飛機投下的炮彈。讓我們一下子就感受到了下崽的奇妙。
(2)觀看課件中的田螺下崽圖。
(3)這部分的第17自然段里的第二句話可不可以去掉呢?
照應。前文這一句話照應了第一段的內容,使文章開頭部分設置的懸念得到了解釋,這樣寫才使文章結構完整。
3、 小結:
剛才我們通過深入讀書感受了田螺外形、生活習性、下崽的奇妙之處。這些奇妙的特點是如何發現的呢?(抓住更、又、照例、重新等詞語概括出是我仔細地觀察、堅持不懈地觀察)
四、 總結全文:
【設計理念】正是作者三次勤于觀察勇于探索,才發現了田螺的可愛之處。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該充分激發學生探索自然的濃烈興趣和學習積極性,讓學生做學習的主人。要通過感情朗讀引導學生與文本對話,與文中人物對話引領點拔學生明白文中的道理。
(1)“我”是一個怎樣的孩子?
(2)從這篇課文中,你學到了哪些科學知識?
老師:只要我們能學習作者善于觀察、勤于思考,也一定可以學到更多的知識,也能寫出更多富有生活情趣的好文章。
五、 作業設計:
從語言表達的角度將本文與《河邊的卵石說些什么話》進行比較,找出它們的相同點和不同點。
板書設計:
11、奇妙的田螺
外形
奇妙 生活習性
下崽
善于觀察、勤于思考、生活
電子版教案小學語文六年級篇3
《窮人》,俄國文學家列夫·托爾斯泰改編雨果敘事詩《可憐的人們》,成就的一篇短篇小說。
全文沒有一個“窮”字,我們卻在字里行間感受著“窮人真窮”。盡管如此,他們又是富有的,幸福的。她們關愛鄰居,在西蒙死后,本能的抱回西蒙的兩個孤兒,漁夫寧可自己“熬”,也要撫養兩個孤兒。她們愛家,家雖窮,卻“溫暖而舒適”。她們愛親人,桑娜在家補破帆,心里擔憂的卻是丈夫的安危,西蒙的死活。漁夫回到家更是關心妻子在家干什么。西蒙臨死,用舊衣服蓋住孩子,舊頭巾包住孩子的小腳,憐子之心,蒼天可鑒。正是這樣的藝術構思,為作品增添了豐富的內涵和精神的力量。窮人,并不窮!這些可敬的窮人,雖然是最底層的小人物,但他們在苦難面前的所作所為,給了我們多么美好的感動,他們的心靈深處,永遠閃爍著鉆石般的光芒。反觀《窮人》,耐人尋味。
本單元的語文要素是借助環境描寫、情節描寫,塑造人物品質。
結合語文要素和《窮人》文本的特點,我的設計思路以情感為主線,以環境描寫、情節中的心理描寫、對話描寫為支架,讓學生在體會文章情感的基礎上,學會表達,也就是小說文體如何借助環境描寫、情節描寫塑造人物形象。為了達成目標,主要設計兩大議題:一是體會“窮人真窮”,此環節放手讓學生在文本中的環境描寫中、情節描寫的細節描寫中找窮人很窮的句子。在此基礎上做一交流。最后我總結,窮可能隱藏在一處環境描寫中、一處細節中、一處標點中……;二是重點理解“窮人不窮”。窮人不窮的理解是本節課的重點。主要引導學生聚焦環境描寫、心理描寫、對話描寫來學習如何塑造人物形象,同時挖掘桑娜、漁夫身上的人性光輝。以達到人文主題和語文要素的雙線合一。能力遷移部分設計第一道題是通過學習桑娜家里的環境描寫遷移理解西蒙家的環境描寫,對塑造人物起到的作用。第二道題是利用文本留白,抓住桑娜兩次沉默,來讓學生寫出桑娜此時矛盾、糾結心理中隱含的善良之心。抓住漁夫的語言描寫“熬”,寫出漁夫此時雖然日子過的艱苦,卻顯示出一個男人的責任與擔當的心理活動。通過體會、寫話學生再一次認識了西蒙身上母性的光輝,桑娜、漁夫身上善良、仁愛的人性光輝。最后讓學生說出窮人窮的是什么,不窮的是什么。升華主題,水到渠成。
電子版教案小學語文六年級篇4
教學目標:
1、學會10個生字
2、理解課文內容,緊扣“奇妙”,了解田螺的外形、生活習性和生理特征。
3、體會說明的順序和生動活潑的語言。
4、培養觀察和探索自然奧秘的興趣與習慣。
教學過程:
一、導入:
同學們,看看這是什么?
今天我們來學習一篇介紹田螺的課文——奇妙的田螺。
我們讀完課題,就會不由在腦海中浮現出這樣一個問題:為什么是奇妙的?
二、整體感知課文:
1、快速默讀課文,說說作者是按照什么順序介紹田螺的?
2、交流:按照時間順序來介紹田螺
撿回田螺的那一天
第二天早晨
又一天早晨
3、在這三個部分里分別介紹了田螺的哪些奇妙之處?
外形
生活習性
下崽
三、感受觀察和表達:
1、那田螺的這三個方面到底怎么個奇妙呢?請同學們勾畫出描寫這三個特點的相關語句,邊讀邊體會。
2、重點指導:
(一)外形
說實在的,田螺很好看。整個身子,圓乎乎的,被包裹在那個深綠色的硬殼里面。硬殼上,有一道向右旋轉的溝紋,從頭轉到尾,越來越密。頭部,有個圓錐形的硬殼口,上面覆蓋著一層角質的硬片,像道結實而又嚴密的門戶,時刻保護著田螺內部的各種器官。
(1)從整體到部分有順序地進行觀察的。朗讀
(2)運用比喻的方法。將硬片比作門戶,形象生動地寫出了硬片的作用。
(3)從顏色、樣子這兩個方面進行描寫,用詞準確。
(二)生活習性:
(1)過渡:在我將它撿回來的那一天,它一直不動彈,直到晚上我要上炕睡覺了,看看它,它仍默默地躺在那里。我懷疑——接讀
(2)不知啥時候,它已爬到玻璃缸子的上面,像個球似的,牢牢地粘在壁上——緊緊挨著水面。看樣子,即使缸子再高,水再多它也會爬到頂的。
呀,田螺不但活著,而且還是那樣地有意思哩:
(奇妙之處在于:從"已、牢牢、即使、再、也會" 感受到這么小的動物生命力還挺強的,從中可以知道它膽小、自我保護意識很強。)
(3)讀一讀,田螺是怎么爬上來的呢?
(4)它正在進行它的幸福之旅呢!可是一旦遇到什么風吹草動呢?(注意指導“一收、一縮、早、嚴嚴實實”)
(5)通過作者的描述,誰能說一說,這田螺的生活習性的奇妙之處?
這是這樣可愛這樣奇妙的田螺。
(三)下崽方式的奇妙:
(1)那球球個子很小,只有綠豆粒那樣大。吐出來的小球球,慢悠悠地降到水底,就像飛機投下的小炮彈。
運用比喻手法:將小球球比作飛機投下的炮彈。讓我們一下子就感受到了下崽的奇妙。
(2)這部分的第17自然段里的第二句話可不可以去掉呢?
照應。前文這一句話照應了第一段的內容,使文章開頭部分設置的懸念得到了解釋,這樣寫才使文章結構完整。
3、小結:
剛才我們通過深入讀書感受了田螺外形、生活習性、下崽的奇妙之處。這些奇妙的特點是如何發現的呢?
(是我仔細地觀察、堅持不懈地觀察)
四、小結全文:
只要我們能學習作者善于觀察、勤于思考,也一定可以學到更多的知識,也能寫出更多富有生活情趣的好文章。
電子版教案小學語文六年級篇5
教學目標:
1、學會10個生字,理解“怯生生”、“如怨如訴”、“錚錚作響”等詞語。
2、分角色朗讀課文,在讀中體會人物的思想感情。
3、感受文學作品對人精神生活的影響,學習作者通過塑造人物形象側面反映文學作品魅力的方法。
教學重難點:
1、在閱讀課文的過程中體會人物的思想感情。
2、感受文學作品對人精神生活的影響,學習作者通過塑造人物形象側面反映文學作品魅力的方法。
教學時數:2課時
第一課時
一、導題引言,揭示課題。
同學們,生活中有很多東西吸引著我們,讓我們欣喜、感動,甚至悲傷、失望,為什么它們能讓我們產生這么豐富的情感呢?這就是因為他們有魅力,在我們前兩課的學習中,我們知道了優秀的藝術作品,能夠超越時空,跨越國界,散發出持久的魅力,撥動一代代人的心弦,今天我們學習的一篇課文直接以魅力為題,向我們展現出什么魅力呢?
板書課題:魅力
二、質疑課題,整體感知
1、學生讀題后提問:是什么樣的魅力?
2、學生帶著問題自由讀文。
(1)讀后交流:你讀懂了什么?又有什么不懂的地方?
——學生可自由發言,概括文章的主要內容。
(2)小結:這篇文章是寫了卡佳隨父親第一次上劇院看戲的經過,寫出了看戲過程中卡佳心情變化的故事。
3、根據故事情節的發展,從以下三個方面劃分課文層次。
看戲之前→觀看演出→演出結束
三、學習課文第一部分。
1、學生自讀1~15自然段,思考:在演出前,卡佳的心情怎樣?并在相關的語句上做上記號。
2、學生交流:
——從“早上起”、“好不容易等到晚上六點鐘”、“在開演前一個小時”、“第一個走進劇院大廳”這一連串的時間句子,表現出卡佳等待演出的焦急心情。
——除此之外,通過“踱來踱去”、“莊重”、“嚴肅”、“焦急”、“怯生生”等神情和一些杞人憂天的言語,可以看出卡佳對演出充滿期待的心情。
3、師問:那么,卡佳為什么這樣既焦急又期待呢?
——因為她看過劇本原著,是原著的故事情節吸引著她,這就是——魅力。
第二課時
一、復習上節課內容,導入新課。
上節課,我們了解到了卡佳在看戲之前那種焦急而又期待的心情,那么這節課我們一起看看在觀看演出時有什么樣的表現吧!
二、學習課文第二部分
1、學生自讀這一部分,思想:在演出過程中,卡佳有什么表現?
勾畫出相關語句。
——學生交流后小結卡佳的表現。①燈光熄滅,專注觀看;②幕間休息,憂郁抽泣;③拍賣湯姆,高價救助。
2、出示“卡佳抓住座椅的扶手,沉重地喘息著”。
——從中可以體會到卡佳的神情高度緊張,已進入原著的情境之中。
3、找到“不停地輕聲抽泣”、“臉色憂郁”、“不想吃蛋糕”、“愁眉苦臉”等詞體會卡佳的心情。
——因為她讀過《湯姆叔叔的小屋》這本書,知道情節的發展,她為劇中人物的命運揪心。連好吃的蛋糕都拒絕。
4、找出卡佳挺身而出,高價競拍劇中湯姆叔叔的句子和詞語,從語言的氣勢來體會卡佳當時的心情和思想,如“如怨如訴、錚錚作響”等詞。
——學生朗讀這一層,讀出卡佳的堅決,讀出卡佳的果斷,感受到卡佳的正義、善良、有同情心、勇敢的性格特點。
5、學生分角色朗讀這一部分,教師作相應指導。
6、思考:為什么卡佳會有這么強烈的反應呢?
7、學生交流,教師小結。
——由于受文學作品的熏陶,感染,卡佳的內心情感豐富,人性十足,純真可愛,她會為劇中善良的湯姆大叔的命運擔心、動情,才會發生以上的種.種別人認為不正常的表現,但這恰恰是文學魅力的表現。與此同時,我們從卡佳的性格特點中,也感受到了卡佳的形象魅力,我們也要像她那樣去多讀名著。
三、學習課文第三部分
1、生自讀這一部分,思考:這一部分寫了什么?
2、小結
當卡佳看到演員后,卡佳憂傷失望,“失望”是因為原劇中命運不幸、令人同情的黑人湯姆,現實生活中是大紅臉。“憂傷”的是這樣的人物怎么能扮演湯姆這個令她同情的角色。所以最后她只好同意賣掉吧!她心中的那個令她牽掛、揪心的“湯姆”大叔的形象轟然倒塌,所以更讓我們感受到文學作品那強烈的魅力。
四、總結全文,魅力升華
1、學生分角色讀課文,再次體會卡佳為什么競拍湯姆的動因。
2、小結:正是卡佳讀過《湯姆叔叔的小屋》這本書,正是因為卡佳知道湯姆叔叔是一個忠厚善良、有情有義的好人,也正是因為卡佳知道湯姆叔叔被賣掉的悲慘命運和結局,才會讓她產生要救湯姆的決心與以上舉動。那么,使卡佳作出以上驚人之舉的根源是《湯姆叔叔的小屋》這本書,這本名著所產生的魅力呀!同學們,多讀書吧!多讀名著吧!他們也會讓我們受益終生的!
電子版教案小學語文六年級篇6
教學目標
1、熟讀課文,學會9個生字,理解新詞的意思,會在具體的語境中熟練運用“春意盎然”、“心急如焚”、“跋山涉水”等詞語。
2、按事情發展順序給課文分段,概括段落大意。
3、通過感受文章中富有感情色彩的詞句,體會兒童團員們有志氣、有毅力、勇于面對困難的精神,并能做到感情朗讀。
教學重點
理清文章敘事的順序,并找到富有感情的詞句,體會其中的感情。
教學難點
體會能反映兒童團員有志氣、有毅力、勇于面對困難的語句,體會詞句蘊含著的感情色彩。
課前準備
學生預習。
教學課時:2課時
第一課時
一、揭題鋪墊
1、師簡介:在中國的革命,曾有一個這樣的事件——1934年到1936年,中國百萬工農紅軍主力為了躲避敵人的圍捕,過草地、爬雪山,歷經千辛萬苦,行走兩萬五千里,這就是長征。今天,我們要來認識的是在長征的過程中,一群兒童團員們的故事。
2、板書課題,齊讀
二、初讀
1、初讀課文,要求:(1)自由大聲讀,讀通、讀準(2)想一想,課文主要描寫了誰?
2、初讀感知
(1)課文主要描寫了誰干什么?把課題也說進去
課文描寫了一群紅小鬼們(兒童團員)沿著紅軍走過的路趕大部隊。
解決:紅小鬼
(2)可以把課文按照事情的發展順序分一下段嗎?
分段并概括段落大意,訓練概括能力,指名答。
(3)二讀課文,自由讀。讀準、讀好。
指名分段讀課文。
三、重點突破,學習第二段。
1、“春意盎然”與“心急如焚”的對比,進行體會。
(1)師引:孩子們離開大部隊已經半個多月,于是他們決心沿著紅軍走過的路前進。雖然四月的川北,春意盎然,但是孩子們——(生)心急如焚,只顧趕路。
板書:心急如焚
(2)你從哪讀出了他們的“心急如焚”?
從“春意盎然”的環境與孩子們的行為進行對比,理解對比的寫作方法。板書:春意盎然
(3)朗讀指導:注意對比的部分朗讀上的變化。
2、出示問題:他們在沿著紅軍走過的路前進時,遇見了哪些困難呢?(自學:默讀為主,劃一劃,標一標)
3、交流:(板書)
累——壯膽睡大廟
怕——緊挨靠著坐
餓——吃供品饅頭
四、小結、作業
第二課時
一、復習檢查
說說紅小鬼們在前進時遇到了什么困難?
二、研讀第二段,體會詞句的感情色彩
1、最使你感動的哪一點?請再讀一讀課文第二段
2、交流,說明理由,感情朗讀:
(1)夜宿神廟:著重體會環境的烘托作用
①說神廟可怕,理解“愈發”、“聳立”、“齜牙咧嘴”、“兇神惡煞”
②用自己的話說說神廟可怕
③談談自己的感受,或質疑,結合自己的生活體會
④感情朗讀
(2)朝食供品:體會以苦為樂的樂觀精神
用換詞法領會“嚼”字的妙用
分角色朗讀
(3)點拔:進行困難描述時,都是先描寫遇見了什么困難,再寫紅小鬼們是如何克服的,詞句間透露出紅小鬼們可貴的精神品質。
(4)感情朗讀:指名任選3~6的一節進行朗讀
三、交流升華,完善人物品質
引語:他們的困難就這些嗎?還會有哪些?他們又是怎樣克服的?
指名答,引出第七自然段第一句
板書:跋山涉水 風餐露宿 機警 頑強
1、他們可能還會遇到哪些困難呢?(自由交流、討論)
2、指名說一說,引導學生有條理地說:先說遇到了什么困難,再說紅小鬼們是如何解決的。說的過程中注意語句通順、用詞準確、有層次。
3、寫一寫:把剛才的段落寫下來。
4、學到這里,你有什么話想對這些兒童團員們說的?
聯系婦女部長的話:有志氣、有毅力……
聯系“歷時3個月,行程1000千米”
四、解讀課題
師引:認識了這樣一群兒童團員,讓我們再來讀一下這個課題:沿著紅軍走的路
你能說說孩子們是沿著紅軍走的是什么路呢?
(現實中的路——紅軍的精神)
五、朗讀訓練、作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