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數學六年級教案設計
小學數學六年級教案設計要怎么寫,才更標準規范?根據多年的文秘寫作經驗,參考優秀的小學數學六年級教案設計樣本能讓你事半功倍,下面分享【小學數學六年級教案設計(精品6篇)】,供你選擇借鑒。
小學數學六年級教案設計篇1
教學分析:
按比例分配的練習。
學情分析:
已初步了解了按比例分配的應用,將通過練習進一步鞏固此類問題的解決方法。
教學目標:
能運用比的意__決按照一定的比進行分配的實際問題,進一步體會比的意義,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
教學策略:
練習、反思、總結。
教學準備:
小黑板
教學過程:
一、基本練習
(一)六1班男生和女生的比是3:2
1.男生人數是女生人數的()
2.女生人數是男生人數的(),女生人數和男生人數的比是().
3.男生人數占全班人數的(),男生人數和全班人數的比是().
4.全班人數是男生人數的(),全班人數和男生人數的比是().
5.女生人數占全班人數的(),女生人數和全班人數的比是().
6.全班人數是女生人數的(),全班人數和女生人數的比是().
(二)學校有買來小足球和小籃球120個,小足球和小籃球個數的比是3比5。學校買來小足球和小籃球各多少個?
把250按2比3分配,部分數各是多少
二、變式練習
1、被減數是36,減數與差的比是4比5,減數是多少?差是多少?
2、有一種藥水,按藥液與水的比為1比5000配制而成。用這樣的藥液0.5千克,可配制這樣的藥水多少千克?
教學反思:
提高練習的靈活度,以及練習的形式。
小學數學六年級教案設計篇2
教學目標:
1、在學生已有的分數加法及分數基本意義的基礎上,結合生活實例,通過對分數連加算式的研究,使學生理解分數乘整數的意義,掌握分數乘整數的計算方法,能夠應用分數乘整數的計算法則,比較熟練地進行計算。
2、通過觀察比較,指導學生通過體驗,歸納分數乘整數的計算法則,培養學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3、引導學生探求知識的內在聯系,激發學生學習興趣。通過演示,使學生初步感悟算理,并在這過程中感悟到數學知識的魅力,領略到美。
教學重點:使學生理解分數乘整數的意義,掌握分數乘整數的計算方法。
教學難點:引導學生總結分數乘整數的計算法則
教具準備: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復習引入
1.課件出示復習題。
(1)列式并說出算式中的被乘數、乘數各表示什么?
5個12是多少?9個11是多少?8個6是多少?
(2)計算:
++=++=
2.引出課題。
++這題我們還可以怎么計算?今天我們就來學習分數乘法。
二:新知探究
1.出示課題明確學習目標。
2.課件出示自學題綱,讓學生自學課本。
(1)分數乘以整數的意義是什么?與整數乘法的意義相同嗎?
(2)分數乘以整數的計算方法是怎樣的?它是怎樣推導出來的?
(3)分數乘以整數的意義。
3、課件出示例1
教師引導學生畫出線段圖。
學生根據線段圖列出不同的算式,并解答。
(1)引導學生看圖,理解“人跑一步的距離相當于袋鼠跳一下的
”,就是把袋鼠跳一下的距離即這一整條線段看作單位“1”。把這條線段平均分成11份,其中的2份就表示人跑一步的距離。
(2)引導學生根據線段圖理解,人跑一步是袋鼠跳一下的,那么“人跑3步的距離相當于袋鼠跳一下的幾分之幾?”就是求3個是多少?
2/11+2/11+2/11=
2/11×3=
(3).分數乘以整數的法則。
A.導出計算方法。
你會計算嗎?看哪些同學不用老師講解就能依據轉化思想把分數乘以整數這個新知識轉為已經學過的舊知識來進行計算。(可以互相說互相看。)
B.歸納法則。
通過以上計算,想一想分數乘以整數怎樣計算呢?
師:比一比,看哪個組的同學總結的語言準確又簡練。
小組討論,總結出法則:分數乘以整數,用分數的分子和整數相乘的積作分子,分母不變。(板書)
C.應用法則計算。
討論,這兩種方法哪種簡單?為什么?
強調:能約分,要先約分;結果是假分數一定要化成整數或帶分數。
4、教學例2
(1)出示×6,學生獨立計算。
(2)根據計算結果,學生觀察討論:乘得的積是不是最簡分數?應該怎么辦?
(3)學生通過自己的想法的來約分:A、先約分再計算;B、先計算得出乘積后約分。
(4)對比,讓學生體會先約分再計算的方法比較簡便,同時向學生說明先約分的書寫格式。
三、當堂測評(課件出示)
1.看圖寫算式
2.先說算式意義,再填空。
3.看算式,約分計算。(提醒學生,計算前先觀察分數的分母與整數是否可以約分,養成先約分在計算的習慣)
四、學生課堂自評
1、這節課你有什么收獲?
2、每個學生給自己在課堂上的表現進行評價。
板書設計
分數乘以整數
意義:求幾個相同加數和的簡便運算。
法則:分數乘以整數,用分數的分子和整數相乘的積作分子,分母不變。
2/11×3
=2×3/11
小學數學六年級教案設計篇3
教學內容:課本第52頁~53頁的例2、例3,完成“做一做”的題目和練習十三的第1~4題。
教學目的:使學生學會并掌握按比例分配應用題的解答方法,能運用這個知識來解決一些日常工作、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教學重、難點:按比例分配的實際應用。
教學過程:
一、導入
1、情境導入
老師今天向學校圖書室借來50本圖書準備分給我們班的男、女同學,請同學們說說該怎樣分呢?(讓學生自由發言,有可能得出男、女同學各分25本,實際上就是我們學過的平均分)
2、復習鋪墊:我們班的男生30人、女生20人,人數不同,你說這樣平均分合理嗎?該怎樣分才合理呢?今天我們就來研究象這樣不是把一個數量平均分配,而是按一定的比例來進行分配。這種分配方法,通常叫做按比例分配。(板書:比的應用)
二、新授:
1、教學例1(自己改編):六年級向學校圖書室借來圖書50本,按3:2分配給男、女學生,男、女生各分得多少本?
對照課本例2的解題過程,讓學生先獨立解答,然后由各小組討論,并提出問題來共同解答。
師引導:
(1)題目中要分配什么?是按什么進行分配的?(分配50本圖書,男女生按3:2進行分配。)
(2)男女生分得本數的比是3:2,是什么意思?(就是說在50本圖書中,男女可分3份,女生可分2份,一共是5份,男生占總數的5分之3,女生占總數的5分之2。)
(3)你能求出兩種作物各播種多少公頃嗎?怎樣求?
引導學生進行自己解題。
2、引導學生再次閱讀例2的解題過程,再次質疑
3、練習:做一做第1題。訂正時說說解題時先求什么?再求什么?
4、教學例3。
(1)出示例3:學校把栽280棵樹的任務,按照六年級三個班的人數分配給各班。一班有47人,二班有45人,三班有48人。三個班各應栽樹多少棵?
(2)引導學生弄清題意后,問:題中要把280棵樹按照什么進行分配?(著重使學生明確要按照一班、二班、三班的人數的比來分配,即按47:45:48來分配。)
(3)根據一班、二班、三班的人數怎樣算出各班栽的棵數占總棵數的幾分之幾?(使學生明確:要先算三個班總共有多少人(即總份數),然后才能算出各班栽的棵數占總棵數的幾分之幾。)
(4)怎樣分別算出各班應種的棵數?引導學生解答。并且把書上的例3做完整。
(5)學生試做“做一做”中的第2題。
先讓學生說一說奶糖、水果糖、酥糖和占500千克什錦糖的幾分之幾?
三、鞏固練習。
1.做一做第3題。
2.練習十三的第1、3題。
四、作業。練習十三第2、4題。
小學數學六年級教案設計篇4
【教學目標】
1.在現實情境中初步認識負數和理解負數的意義,了解負數的產生與作用,感受負數使用帶來的方便。
2.會正確地讀、寫正、負數,知道0既不是正數,也不是負數。
3.使學生體驗數學和生活的密切聯系,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培養學生應用數學的意識。
【教學重點】
負數的意義和負數的讀法與寫法。
【教學難點】
理解0既不是正數,也不是負數。
【教學過程】
一、激發興趣,導入新課
游戲:《我變,我變,我變變變》
老師說一句話,請同學們說出一句和它意思相反的話。
二、創設情境、學習新知
1.教學例1。
(1)課件出示:中央電視臺天氣預報的一個場面:哈爾濱零下6攝氏度至3攝氏度。
你能用自己的方法來表示這兩個溫度嗎?
學生思考后反饋,教師適時點撥、評價和引導。
教師小結:
(2)鞏固練習。
同學們,你能用剛才我們學過的知識,用恰當的數來表示溫度嗎?試試看。
學生獨立完成第123頁下圖的練習。
教師巡視,個別輔導,集體訂正寫得是否正確,并讓學生齊讀。
2.自主學習例2。
教師:同學們,你們知道嗎?世界第一高峰——珠穆朗瑪峰從山腳到山頂,氣溫相差很大,這是和它的海拔高度有關的。今天,老師帶來了一張珠穆朗瑪峰的海拔圖,請看。(課件演示珠穆朗瑪峰的海拔圖,課本第124頁上圖的左部分,數字前沒有符號)從圖上你看懂了些什么?
引導學生交流:珠穆朗瑪峰比海平面高8844.43米。
我們再來看新疆的吐魯番盆地的海拔圖。(課件演示吐魯番盆地的海拔情況,課本第124頁上圖的右部分,數字前沒有符號)你又能從圖上看懂些什么呢?
引導學生交流:吐魯番盆地比海平面低155米。
教師小結:珠穆朗瑪峰比海平面高,吐魯番盆地比海平面低。大家再想想:你能用一種簡單的方法來記錄一下這兩個地方的海拔高度嗎?
學生交流:珠穆朗瑪峰的海拔可以記作:+8844.43米或8844.43米。吐魯番盆地的海拔可以記作:-155米。(板書)
教師追問:你是怎么想到用這種方法來記錄的呢?
教師小結:以海平面為界線,+8844.43米或8844.43米這樣的數表示比海平面高8844.43米;-155米這樣的數表示比海平面低155米。
(2)鞏固練習:課本第124頁試一試。
教師巡視,集體訂正。
3.小組討論,歸納正數和負數。
教師:通過剛才的學習,我們收集到了一些數據,(課件顯示)我們可以用這些數來表示零上溫度和零下溫度,還可以表示海平面以上的高度和海平面以下的高度。那么,你們觀察一下這些數,它們一樣嗎?它們可以怎樣分類呢?
學生交流、討論。
指出:因為+8844.43米也可以寫成8844.43米,所以有正號和沒正號都可以歸于一類。
提出疑問:0到底歸于哪一類?引導學生爭論,各自發表意見。
小結:(結合圖)我們從溫度計上觀察,以0℃為界限線,0℃以上的溫度用正幾表示,0℃以下的溫度用負幾表示。同樣,以海平面為界線,高于海平面的高度我們用正幾來表示,低于海平面我們用負幾表示。0就像一條分界線,把正數和負數分開了,它誰都不屬于。但對于正數和負數來說,它卻必不可少。我們把像+6、3、+8844.43等這樣的數叫做正數;像-6、-155等這樣的數叫做負數;而0既不是正數,也不是負數。(板書)
通常正號可以省略不寫,負號可以不寫嗎?為什么?
三、鞏固練習,深化認識
1.課堂活動:1、2題。
①讀一讀,議一議。
學生齊讀,鞏固負數的讀法。
②根據題中的信息,說一說三個班的答題情況。
學生討論交流,并說出理由。
2.練習二十五:1、3題。
獨立練習,反饋交流。
四、聯系生活,拓展運用
說一說:生活中哪些地方還會用到負數。
小學數學六年級教案設計篇5
【教學目標】
1.使學生加深對百分數的認識,能理解發芽率、出粉率、合格率等這些百分率的含義。
2.能用求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的幾分之幾的方法解答求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的百分之幾的的百分之幾的應用題,解決生活中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3.培養學生的知識遷移能力和數學的應用意識。
【重點難點】
1.解答求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的百分之幾的的百分之幾的應用題。
2.對一些百分率的理解。
【教具準備】
小黑板、口算卡片。
【參考的有關數據】
稻谷出米率約72%小麥出粉率約85%棉子出油率約14%花生仁出油率約40%油菜子出油率約38%芝麻出油率約45%蓖麻子出油率約45%
【教學過程】
第1課時
活動(一)創設情境,提出問題
1.口算比賽:(時間:1分鐘)
5/6―1/23/10×2/91―1/44/5÷1/54/5÷4/3
5/8+3/47/12×4/77/8+1/41/5+1/33/4÷5
想一想,根據自己的口算情況,你能提出什么數學問題?(做對的題數占總題數的幾分之幾?做錯的題數占總題數的幾分之幾?)
2.學生根據自己的口算情況口答“做對的題數占總題數的幾分之幾?做錯的題數占總題數的幾分之幾?”
3.提出問題:能否將“做對的題數占總題數的幾分之幾”的分數應用題改成一道百分數應用題呢?
(校對并讓學生說說自己的口算情況,錯題數占總題數的百分之幾”)
活動(二)相互合作,探究問題
<一>初步感知
1.學生嘗試解答各自的“做對的題數占總題數的百分之幾”和“做錯的題數占總題數的百分之幾”的問題。
2.小結:“求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的百分之幾的百分數應用題”與“求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的幾分之幾的分數應用題”解法相同,關鍵是找準單位“1”,所不同的是,“求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的百分之幾的百分數應用題”計算的結果要化成百分數。
<二>共同探討
1.師:百分數在日常生活、工作中應用很廣泛,如前面說到的你們在口算比賽中,各自“做對的題數占總題數的百分之幾”這是你在這次口算比賽中的正確率,“做錯的題數占總題數的百分之幾”就是錯誤率。像這些正確率、錯誤率等我們通常稱作“百分率”。你能舉一些我們日常生活中的百分率的例子嗎?
2.學生舉一些日常生活中的百分率的例子,舉例的同時要讓學生說說他所舉百分率的意義。
板書學生所舉的百分率及其含義。如:
合格的產品數發芽的個數
產品的合格率=────────×100%發芽率=───────×100%
產品總數種子的總數
3.嘗試解答例題:
(1)出示課本例1和例2的條件:
例1六年級有學生160人,已達到《國家體育鍛煉標準》的有120人,?
例2某縣種子推廣站,用300粒玉米種子作發芽實驗,結果發芽的種子有288粒。?
(2)完成第113頁的“做一做”
活動(三)運用知識,解決問題
1.口答:
(1)2是5的百分之幾?5是2的百分之幾?
(2)用1000千克花生仁榨出花生油380千克,說出求花生仁出油率的公式,并算出花生仁的出油率。
2.判斷:
(1)學校上學期種的105棵樹苗現在全部成活,這批樹苗的成活率是105%。
(2)六年級共98名學生,今天全部到校,六年級今天的學生出勤率是98%。
(3)25克鹽放入100克水中,鹽水的含鹽率是25%。
3.課堂作業:
1.我國鳥類種數繁多,約有1166種。全世界鳥類約有8590種。?
2、根據我班同學的情況,先編一道百分數應用題,在小組內交流,然后解答。
活動(四)全課總結
1.學生談談學習本課后有什么收獲,說說解答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的百分之幾的百分數應用題的關鍵是什么?方法是怎樣的?這類應用題與求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的幾分之幾的分數應用題有什么關系?
2.學生談談今天所學的知識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有什么用?
活動(五)補充練習
1.判斷題。
①五年級98個同學,全部達到體育鍛煉標準,達標率為98%。
②今天一車間102個工人全部上班,今天的出勤率是102%。
③甲工人加工103個零件,有100個合格,合格率是100%。
2.應用題。
①六年級一班有學生50人,今天出席48人.求六年級一班今天的出勤率。
②在一次數學測驗中,六年級一班同學一共做了400個題,結果有錯誤的題16個,求錯誤率。
3.作業:結合練習二十九第6題進行課外調查。
【教學反思】
創造性地使用了教材,使乏味的數學變得生動,鮮活,有意義。。注重了學習方式的多樣化,密切了數學與生活的聯系。學習效果很好。
小學數學六年級教案設計篇6
教學目標:
1.使學生學會在具體情境中探索確定位置的方法,懂得能用數對表示物體的位置。
2.經歷探索確定物體位置的方法的過程,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發展空間觀念。
3.使學生感受確定位置的豐富現實情景,體會數學的價值,產生對數學的親切感。
教學重點:能用數對表示物體的位置。
教學難點:能用數對表示物體的位置,正確區分列和行的順序。
教學準備:投影儀、本班學生座位圖
教學過程:
一、復習舊知,初步感知
1、教師提問:同學們,你能介紹自己座位所處的位置嗎?
學生介紹位置的方式可能有以下兩種:
(1)用“第幾組第幾個”描述。
(2)用在我的“前面”、“后面”、“左面”、“右面”來描述。讓學生先說說
2、我們全班有48名同學,但大部分的同學老師都不認識,如果我要請你們當中的某一位同學發言,你們能幫我想想要如何表示才能既簡單又準確嗎?
3、學生各抒己見,討論出用“第幾列第幾行”的方法來表述。
二、新知探究
1、教學例1(出示本班學生座位圖)
(1)如果老師用第二列第三行來表示__同學的位置,那么你也能用這樣的方法來表示自己的位置嗎?
學生對照座位圖初步感知,說出自己的位置。個別匯報,集體訂正。
(2)學生練習用這樣的方法來表示其他同學的位置。(注意強調先說列后說行)
(3)教學寫法:__同學的位置在第二列第三行,我們可以這樣表示:(2,3)。按照這樣的方法,你能寫出自己所在的位置嗎?(學生把自己的位置寫在練習本上,指名回答)
2、小結例1:
(1)確定一個同學的位置,用了幾個數據?(2個)
(2)我們習慣先說列,后說行,所以第一個數據表示列,第二個數據表示行。如果這兩個數據的順序不同,那么表示的位置也就不同。比較(2,3)與(3,2)的不同。
{在比較中發現不同之處,從而加深學生對數對的更深了解。}
3、練習:
(1)教師念出班上某個同學的名字,同學們在練習本上寫出他的準確位置。
(2)生活中還有哪里時候需要確定位置,說說它們確定位置的方法。
(電__里的座位、地球儀上的經緯度、我國古代圍棋等。)
{拓寬學生的視野,讓學生體會數學在生活中的應用。}
三、當堂測評
教師課件出示,學生獨立完成。小組內評比糾錯。
{做到兵強兵、兵練兵。}
四、課堂總結
我們今天學了哪些內容?你覺得自己掌握的情況如何?還有什么不懂的?
{讓學生說出,了解對知識的掌握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