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一级毛片生活片,国产真实系列在线,国产一级淫片免费视频,久久99国产精品久久

匯得文網 > 教案 > 小學教案 >

小學教案三年級上冊數學

時間: 新華 小學教案

小學教案三年級上冊數學要怎么寫,才更標準規范?根據多年的文秘寫作經驗,參考優秀的小學教案三年級上冊數學樣本能讓你事半功倍,下面分享【小學教案三年級上冊數學(精品6篇)】,供你選擇借鑒。

小學教案三年級上冊數學篇1

一、填空題。

1、與東北相對的方向是(),與西北相對的方向是()。

2、太陽每天從()方升起,從()方落下。早晨,當你背對太陽,面向的是()方,這時你的后面是()方,左面是()方,右面是()方。

3、古人說:“一江春水向東流”,這是說長江之水是由()方流向()方的。

4、小紅在小麗的東面,小麗在小紅的()面,小明在小芳的西南面,小芳在小明的()面。

5、學校在聰聰家的東北方向,聰聰放學回家應該向()方向走。

二、選擇題。

1、下面是我國古代四大發明之一的是()。

A、指南針

B、司南

C、古代羅盤

2、晴朗的夜晚,我們可以利用()來辨別方向。

A、星星

B、月亮

C、北斗星

3、太陽下菲菲的影子在她的東面,太陽在()面。

A、東

B、西

C、南

4、東東向西走了10米,再向右轉,現在他面向()方。

A、東

B、北

C、南

5、刮風時,學校的國旗向西北方向飄,刮的是()風。

A、東北

B、西北

C、東南

小學教案三年級上冊數學篇2

1、晚上,當你面對北極星時,你的前面是(     )方,左面是(     )方,右面是(     )方。

2、傍晚,面向太陽,前面是(       ),后面是(        ),左面是(      ),右面是(        )。

3、黃昏時,當你背對太陽時,你的前面是(     ),左面是(     ),右面是(     )。

4、你伸開雙臂,左臂向南,則右臂向(     ),你的前面是(      ),后面是(      )。

5、明明早上上學時迎著太陽到學校,則學校在明明家的(     )面,明明家在學校的(    )面。

6、如果你面向東方,則你的左前方是(       ),右前方是(      ),如果你面向西方,則你的左前方是(      ),右前方是(       )。

7、太陽總是從(    )方升起,從(    )方落下。

8、(        )是我國的四大發明之一,可以幫助我們辨認()。

9、小東放學往西走,學校在他家的()面。

10、小明家在學校的東面,小強家在學校的西面,小強家在小明家的()面。

11、太陽(一定)是東升西落的。

12、與北極星相對的方向是()。

13、三年級黑板在教室的西面,那么老實講課時面向()面。

14、張麗面向南站立,當她向后轉之后,她的左面是(),右面是()。

15、把手表平方在桌面上,用數字12正對著北方,正對著南方的是數字();數字3正對著()方。

小學教案三年級上冊數學篇3

一、教材分析

本課時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義務教育課程標準試驗教課書《數學》三年級上策第六章多位數乘以一位數中第一課時口算乘法,本章節的學習內容建立在表內乘法的基礎上,而通過本課時的學習整百乘以一位數,也為后續節次進行鋪墊,如末尾為零的乘法、兩位與三位數乘以一位數時看成整百、整十來進行計算,所以本節課非常重要。

二、學生分析

學生進入三年級后,在思維上顯得更加活躍,有自己的思考,但是他們的思考往往不夠全面;同時也有部分學生懂得偷懶了,日常作業出現拖欠現象。對基礎知識,學生的主要問題,還是靈活運用的問題,而往往當學生碰到幾次難題后,學生缺少成就感,甚至是畏懼情緒,一提筆就覺得難。有幾個后進生前面抓得不夠,與自學性強自學能力好的學生相比,有不少差距,令老師擔心。三年級的學生在心里和生理發展還不成熟,不明白學習的重要性,所以在上課時應經常鼓勵學生,提升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三、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掌握整十、整百乘以一位數的計算。

掌握整十、整百乘以一位數口算算理。

提高學生計算能力、培養學生歸納、概括、遷移的能力。

過程與方法

在具體的情境中理解計算方法。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引導學生獨立思考、體驗計算方法的多樣化,培養學生從數學的角度看待問題。

四、教學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本節課時開展是圍繞著整十整百乘以一位數展開的,可以說都是以此為基石的,所以整十、整百的乘以一位數的計算是本節課的重點。

教學難點:整十、整百的計算雖然不難,但是如何深入理解并多方面的理解整十、整百乘以一位數對學生而言是有難度的。

五、教、學法分析

教師以情境引導法、討論指導法,創設一個生動情境,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在教師積極引導過程中,引導學生積極參與討論,再通過適當的聯系,幫助學生形成技能。

六、教學過程

(一)情境導入

教師:我們平時是如何幫媽媽忙的,都幫什么忙?

例如:幫爸爸買香煙,爸爸給了我30塊錢,買兩包香煙。

學生描述…

今天小明碰到這樣的問題?你們幫小明一個忙。

演示一個簡單的FLASH:今天媽媽讓小明買洗衣粉,7元一袋買三袋,媽媽給了他25元,夠嗎?

1、學生探討如何得知是否足夠。

2、得出先計算三袋洗衣粉的準確價格,然后跟25元進行比較。

通過設計一個生活中實際存在的情境,使學生這樣一個貼近生活情境當中,開展學生的聯想,快速的融入學習,提高學生的積極性。

(二)適當練習鞏固探究方法

小明在大家幫助下,非常準確是的買到了洗衣粉,媽媽決定在星期天的獎勵小明去游樂園玩,小明非常高興,他問了媽媽一個問題:如果有20個人坐旋轉木馬要多少錢?媽媽非常準確的說出了答案,你們說媽媽說的是多少?

討論:十個人坐,也就是10個2相加,所以是2+2+2+2+2+2+2+2+2+2=20

討論結果:1×2=2推出10×2=20

10×2=20(元)板書(由學生歸納總結所得,教師引導讓學認為是他們自己的討論結果)

答:乘旋轉木馬需要20元。

練習:P69、做一做,通過練習對以上的探討結果來進行鞏固。

通過此環節的設計,讓學生通過設計好的環節,在教師的積極引導下,在學生的共同探討,深化整十、整百乘以一位數的計算方法,使學生真正理解、掌握從而突破重難點,并在后設置幾個簡單的練習,樹立學生的信息,使學生相信自己已經學會、掌握、理解該項知識點。

(三)深化知識,著重總結

學生探索:大家能不能也像小明一樣提你想到的一些問題。

例如50人坐碰碰車需要多少錢?

練習:50×9=900×9=

小結:計算方法。

計算過程。

通過此環節,開動學生腦筋,深化知識點,并適時進行鞏固。

小學教案三年級上冊數學篇4

一、說教材

這節課是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三年級下冊P88-89的內容,它是在學生認識了萬以內數,初步認識了分數,并且學會了常用計量單位的基礎上進行學習的。學習這部分內容既可以在實際生活中應用,又能為今后系統地學習小數打下初步的基礎。教材在編寫時,結合兒童的年齡特征,創設了較為豐富的貼近兒童生活實際的情境,結合元、角、分和常用的長度單位,使學生易于接受。

這是學生在課本中第一次接觸小數,雖說是第一次,但是由于小數在生活中的廣泛應用,大多數孩子對于小數并不陌生。因此,我結合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和年齡特點確立了以下教學目標:

1、結合具體內容初步了解小數的含義,懂得以元為單位、以米為單位的小數的實際含義,會認、讀、寫小數部分不超過兩位的小數。

2、初步感知十分之幾可以用一位小數表示,百分之幾可以用兩位小數表示。

3、培養主動探索的意識和合作交流的能力,體會數學與現實生活的聯系。

本節課的教學重點是懂得以元為單位、以米為單位的小數的實際含義;教學難點是知道十分之幾可以用一位小數表示,百分之幾可以用兩位小數表示。

二、說教法

小學生的很多生活經驗,以及他們前面所學的整數及其加減法的有關知識,都能發揮積極的遷移作用。為了適應兒童的年齡特征,使學生易于接受,本節課的小數都結合元、角、分和常用的長度單位出現,以便于學生聯系實際,來初步認識小數的含義。本節課,我選擇了以講解法、直觀演示法為主,輔以啟發法、引導發現法、講練結合法等,充分發揮教師的引導作用,調動學生的能動性,引導他們去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從而達到訓練思維、培養能力的目的。

三、說學法

教法和學法是和諧統一的、互相聯系補課分割的。教學時要注意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充分調動各種感官參與學習,誘發其內在的潛力,獨立主動地探究知識,使他們不僅學會,而且會學。把學生的求知欲由潛伏狀態誘發為活動狀態,培養了學生主動探索的精神。在此基礎上,通過學生的比較、分析、概括出小數的含義,培養了學生的概括歸納能力。

四、說教學過程

(一)價格競猜,引入小數

老師今天帶了一些禮物要獎給今天表現好的學生,但在那之前要請大家先來猜猜這個獎品的價格是多少?(標價牌上的價格是0.7元)

同學們都有去超市買東西的經驗吧,老師也在超市里收集了一些商品的價格,請看(出示主題圖)。

這些價格與我們以前學過的整數有什么區別?

這些價格都是用小數表示的,這也是我們這節課要認識的新數——小數。

(二)探究新知

1、認識小數

(1)像5.98、0.85、2.60這樣的數叫做小數。小圓點叫做小數點。

(2)你們會讀小數嗎?誰來說說這些小數應該怎么讀呀?

(3)學生嘗試讀,讀錯的師生進行糾正。(提示小數的讀法)

(4)那小數應該怎么寫呢?讓我們動手試試。

(5)你們知道這些食品的價格嗎?分別是幾元幾角幾分呢?

(6)你還在哪里見過小數?結合實際說一說。

2、認識以米為單位的一位小數

(1)常用的長度單位有哪些?(復習舊知1米=10分米,1米=100厘米)

(2)課件展示一米長的尺,在尺上找出一分米來。

(3)把一米平均分成10份,每份是1分米,想一想,1分米是1米的幾分之幾?1米的1/10是幾分之幾米?

師:1分米是1/10米,1/10米還可以寫作小數0.1米。(課件顯示兩種對應的表示方法)

(4)不足1米,可以用分數、小數表示,那3分米要寫成以米為單位,怎么寫呢?9分米呢?

師小結:不足1米,小數點左邊是0。

(5)觀察這三個分數,它們有什么共同點?觀察這三個小數,它們有什么共同點?你發現了什么?

3、認識以米為單位的兩位小數

(1)同學們,面對同樣的事物,我們只要換個角度,又有了新的發現。請看:(課件展示將1米的尺子平均分成100份)

現在1米平均分成了多少份?每份的長度是多少?

(2)1厘米用分數表示是多少米?用小數呢?

(3)那么3厘米用小數怎么表示?你是怎么想的?18厘米呢?

(4)想一想:0.03米、0.18米,小數點后面第一位表示什么?第二位呢?什么樣的分數能寫成兩位小數?

(5)觀察發現:百分之幾可以改寫成兩位小數。

4、老師的身高155厘米=()米

(1)觀察前面兩組小數的相同點(整數部分都是0),為什么都是0?如果超過1米,整數部分還會是0嗎?

(2)老師的身高是155厘米,你能把它改寫成以米為單位的小數嗎?

(三)鞏固練習

1、看圖填寫合適的分數或小數。

2、教材89頁做一做。

3、改寫數學日記。

這是一位同學寫的一篇數學日記,你能幫他把日記里的這些數據改成用小數表示嗎?(早晨。我從2米4分米的床上爬起來,用2分米的牙刷刷牙,迅速洗臉,到早餐店買了一個6角錢的雞蛋和1元5角錢的包子后,飛奔到學校)

2米4分米=()米2分米=()米6角=()元1元5角=()元

(四)課堂小結

回顧剛才的學習過程,你有什么收獲?

總之我是通過生活情景初步感知小數,再利用生活情景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深刻理解小數的含義,最后運用鞏固,不僅使學生了解小數的實用工具性,也培養了學生的數感。

小學教案三年級上冊數學篇5

1、同學們做習題,小華做了75道,小明做了85道,小青比小華和小明的總數少30道,小青做了多少道?

2、學校有14棵楊樹,楊樹的棵數是松樹的2倍,柳樹比松樹多4棵,有多少棵柳樹?

3、三年級(1)班有46人,其中21人是女生,男生比女生多多少人?

4、公園有7只大猴,小猴的只數比大猴多9只,公園一共養了多少只猴?

5、甲有140元,甲的錢數是乙的2倍,甲乙共有多少元?

6、一列火車早上5時從甲地開往乙地,按原計劃每小時行駛120千米,下午3時到達乙地,但實際到達時間是下午5時整,晚點2小時、問火車實際每小時行駛多少千米?

7、一輛汽車早上8點從甲地開往乙地,按原計劃每小時行駛60千米,下午4時到達乙地、但實際晚點2小時到達,這輛汽車實際每小時行駛多少千米?

8、小寧、小紅、小佳去買鉛筆,小寧買了7枝,小紅買了5枝,小佳沒有買、回家后,三個人平均分鉛筆,小佳拿出8角錢,小佳應給寧多少錢?給小紅多少錢?

9、三個好朋友去買飲料,小亮買了5瓶,小華買了4瓶,陽陽沒有買、到家后,三個人平均喝完飲料,陽陽拿出6元錢,他應給小亮4元錢,給小華2元錢、

10、用一個杯子向空瓶里倒牛奶,如果倒進去2杯牛奶,連瓶共重450克;如果倒進去5杯牛奶,連瓶共重750克、一杯牛奶和一個空瓶各重多少克?

小學教案三年級上冊數學篇6

一、說教材

1、說課內容:九年義務教育新人教版六年制小學數學第六冊第58頁的《乘法口算》。

2、教材分析:

《乘法口算》是人教版三年級下冊第58頁的教學內容,它是在口算整十、整百數乘一位數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口算是筆算的基礎,以往的口算教學過多的強調口算技能、正確率的訓練,簡單、重復、機械的訓練使學生感到枯燥無味,甚至于對數學失去興趣。本節課教材把口算教學和解決生活實際問題聯系在一起,創設了郵遞員送報紙和信件的生活情景,使學生產生親切感和學習興趣,同時有利于加深學生對乘法意義的理解。對于學生來講,有了前面已有的知識,在一定情境創設的探究過程中來研究本節課的內容,學習新知識會感到輕松愉快、興趣盎然。

3、教學目標:

根據教材特點,從知識、技能和情感三個方面擬訂本節課的教學目標:

(1)使學生理解并掌握整十、整百數的口算乘法,能比較熟練地進行口算。

(2)引導學生運用多種算法進行口算,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能力。

(3)通過各種數學活動使學生能運用乘法口算知識解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具體問題。

(4)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使學生掌握兩位數乘兩位數的`口算方法。

教學難點:靈活運用乘法口算解決實際生活中的具體問題、明確口算算理。

二、說教學理念

《課程標準》的基本理念指明學生的數學學習內容應當是現實的、有意義的、富有挑戰性的,這些內容要有利于學生主動地進行觀察、實驗、猜測、驗證、推理與交流等數學活動。內容的呈現應采用不同的表達方式,以滿足多樣化的學習需求。有效的數學學習活動不能單純地依賴模仿與記憶,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由于學生所處的文化環境、家庭背景和自身思維方式的不同、學生的數學學習活動應當是一個生動活潑的、主動的和富有個性的過程。數學教學活動必須建立在學生的認知發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識經驗基礎之上。教師應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向學生提供充分從事數學活動的機會,幫助他們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過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與技能、數學思想和方法,獲得廣泛的數學活動經驗。

三、說教法和學法

1、教法

創設學生熟悉的情境,通過解決實際問題學習口算方法。

《課標》中指出,第一學段學生的思維以形象思維為主,因此應當選擇符合兒童心理特征、并熟悉的實際生活的情境素材,使學生體會到乘法口算在生活中的實際運用。教育學和心理學的研究表明,當學習材料與學生已有的知識和生活經驗相聯系時,學生對學習才會產生興趣。以學生所熟悉的郵遞員送報紙和信件為教學情境,創設熟悉的具體的問題情境,在這樣的生活情境中探索口算方法、不僅解決所提出的實際問題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同時也讓學生認識到數學與現實生活的密切聯系,體會到學生是解決問題的重要工具,從而感受到數學的價值,形成科學的世界觀。

2、學法

讓學生經歷知識的形成過程,是《課標》倡導的重要改革理念之一。本節在根據學生已有的知識和熟悉生活知識的基礎上,為學生提供探索乘法口算的具體問題情境,學生在輕松、開放的課堂氣氛中,積極參與到創設的問題情境中,自主探索適合自己的口算方法,開展組員間的合作學習和交流,實現智慧的碰撞,體驗成功的喜悅,使學生能夠在思考和探究中學習到口算的不同方法,讓學生能夠在自主探索、獨立思考和合作學習、互相交流中共同進步。

四、說教學程序

教學一開始,就設計了一個簡單的生活情境:

郵遞員送信,既達到了復習舊知的目的,又能組織學生積極參與,同時又及時對學生的練習結果進行評價,讓學生有了認真學習的積極性。在學習新知的環節中,又利用剛才創設的生活情境,讓學生從生活事例中發現數學知識,發現數學問題,讓學生體會到生活中有數學,數學來源于生活。

在學生自主探究口算方法過程中,第一個問題“郵遞員叔叔工作10天,要送多少份報紙、多少封信?”算式是300×10=3000,60×10=600,教師根據兒童心理特征,創設學生熟悉的情境,讓學生在輕松、開放的課堂氣氛中,積極參與到創設的問題情境中,通過小組合作、自主探究等學習方法找到適合自己的口算方法。通過教師的引導、點撥,讓學生在主動參與算理算法的探索過程中,經歷口算乘法的過程,倡導算法的多樣化。

使學生進一步理解算理。第二個問題“工作一個月,又要送多少份報紙、多少封信?”300×30=9000,60×30=1800時,由剛才的“扶”到現在的“放”,比一比,看誰算得快,并且說說自己的想法,自己是怎么樣,怎樣才能說明結果是正確地。使學生能夠學習到口算的不同方法,讓學生經歷從“多樣化”到“優化”的過程,提升學生思維的抽象度和靈活度,實現智慧的碰撞,體驗成功的喜悅。進而引導學生發現、總結規律:兩個因數末尾都有“0”的乘法,口算時只要先把“0”前面的數相乘,再看兩個因數的末尾一共有幾個“0”,就在乘得的積的末尾添上幾個“0”。

在應用方法的鞏固練習中,分四個層次:第一個練習是改錯題,有多添加0的,有少添加0的,還有乘法誤用加法計算的,其中“50×60=300”是學生易犯的一個典型錯誤,通過讓學生找錯、改錯,可以減少學生在今后計算中犯同樣的錯誤。第二個練習是你出我算,要求同桌每人編2道這樣的口算式題;都不要把答案寫出來。將你的口算式題給你的同桌,考考他,是不是掌握了口算方法?這樣既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又培養了同桌的合作能力。第三個練習是摘香蕉游戲。讓學生看課件來進行口算。第四個練習是運用知識、解決問題。培養學生靈活運用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

最后一個是拓展練習,我根據本課內容設計了由積推想因數的拓展練習,讓學生根據本課學習的口算乘法類型來推想有幾種不同的填法,()×()=2400,()×()=4000,這里既要求學生用口訣來推想兩個因數0前面的數有幾種不同的填法,又要求學生根據積末尾的0的個數來分配兩個因數末尾的0的個數。特別是積4000的算式,既可以是想成兩個因數0前面的數相乘得4的,也可以是相乘得40的,這樣的練習設計充分調動學生的思維,讓學生將本課所學知識運用其中,同時也關注了不同層次學生的不同發展,因為練習設計沒有限定要寫出幾種填法,讓每個學生都量力而行,在自己的水平上有所提高。

最后的課堂總結以給聰聰回信的方式對學習內容進行了回顧。

321